王丹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美国证券集团诉讼和派生诉讼合并提起情况研究及其启示
- 2014年
- 目次一、意义:诸多相同点带来的诉讼便利二、问题点:诉讼冲突导致的公司不利地位三、实证考察:美国证券集团诉讼与派生诉讼合并提起现状四、理论背景:赔偿与阻遏的功能定位五、股东诉讼制度构造的启示六、结论股东直接诉讼是指股东基于公司股份的所有权人的身份所提起的、要求法庭强制执行其请求权的诉讼。[1]直接诉讼因提起诉讼人数的多少和是否选取代表人而划分为个人诉讼和集团诉讼。个人诉讼是指公司股东在其个人权利遭受公司和董事会的不适行为损害或有损害危险时。
- 王丹
- 关键词:派生诉讼集团诉讼公司资本成本收益分析所有权人
- 派生诉讼中的取证与举证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派生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导致原告举证困难.对涉及举证问题的前置请求阶段和审判阶段均从举证责任归属、举证程度要求以及获取证据途径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力求在便利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同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不造成过度的干扰.
- 王丹
- 关键词:派生诉讼举证责任
- 论股东团体诉讼提起模式的变革
- 2010年
- 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股东团体诉讼的提起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现状进行思考,认为由政府主导设立专门的投资人保护机构代为起诉和投资人自行起诉的二元体制比较适合我国现状,作为股东团体诉讼成熟前的过渡阶段,将有助益于鼓励诉讼的提起和股东利益的保护。
- 王丹
- 关键词:团体诉讼直接诉讼
- 股东直接诉讼与派生诉讼比较研究
- 股东直接诉讼与派生诉讼由于提起诉讼的主体基本相同,在外观上相似,实践中区分有相当大的难度.从理论上厘清二者的界限,对二者在优化公司治理、保护股东利益等方面的优劣势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派生诉讼与直接诉讼的诉因类型化研究、合...
- 王丹
- 关键词:股东直接诉讼股东派生诉讼
- 文献传递
- 公司派生诉讼的理论基础——公司人格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派生诉讼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次一、公司人格理论演变及其影响二、公司派生诉讼的理论基础三、派生诉讼的反对制度: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原因及表现四、结论公司派生诉讼的研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作者对这个题目产生研究的兴趣,最初是源于一种困惑。在阅读英美学者的论文时,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派生诉讼从产生至今。
- 王丹
- 全文增补中
- “表见代理”中善意相对人的保护问题被引量:3
- 2006年
- 无权代理人的过错对表见代理的成立没有影响,但是当代理人具有过错时,本人有权再向善意相对人承担责任后向代理人追偿。表见代理是效力未定合同,要依善意相对人的主张方可成立,但无需本人的承认。善意相对人可以在表见代理和无权代理两种主张中择一行使,如果主张表见代理,即使嗣后撤回,也不能再主张无权代理。
- 王丹
- 关键词:表见代理善意相对人善意过错
- “禁止内幕交易”的利弊分析
- 2009年
- 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对肯定和否定禁止内幕交易两方面的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并分别予以辩驳,以说明内幕交易的利弊不具有绝对性.
- 王丹
- 关键词:内幕交易
- 法律干预公司自治的合理途径被引量:3
- 2007年
- 法律的过度干预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公司立法中强制性规范的设立一定要遵循适度性的原则。法律干预的途径依循着公司团体性的构成要素,分别对公司的财产和组织关系进行一定的资格和条件限制,在有利区分团体与个人的同时防止团体膨胀并凌驾于个人之上。
- 王丹
- 关键词:公司自治法律干预
- 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看我国关于无权处分立法的缺漏
- 2006年
- 从法律的移值、正当利益的保护、合同法的体系化以及现实交易生活的需要几个角度讨论了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认为该条规定混淆了合同本身和合同履行所发生的效果,存在诸多漏洞,指出了该条规定的理论矛盾和实践困惑.建议立法应当区分债权合同与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
- 王丹
- 关键词:无权处分合同法债权合同物权变动
- 论派生诉讼中的原告被引量:2
- 2012年
- 关于派生诉讼中的原告资格,如果要求过严会挫伤股东提起诉讼的积极性,如果原告范围过广则会产生过度阻遏的后果并引发权利被滥用的可能性。因此,对派生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设计要遵循适度和必要的原则。我们应该借鉴域外派生诉讼制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规定,在持有股份、同期所有、持续持有、善意代表、持股数额等几个方面明确和完善对派生诉讼原告的资格限定要求。
- 王丹
- 关键词:派生诉讼原告资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