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军

作品数:53 被引量:271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8篇理学
  • 13篇电子电信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电气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金刚石薄膜
  • 12篇发光
  • 9篇电致发光
  • 8篇电池
  • 8篇太阳能电池
  • 8篇气相沉积
  • 7篇太阳能
  • 7篇纳米
  • 7篇化学气相
  • 7篇化学气相沉积
  • 7篇场发射
  • 6篇导电薄膜
  • 6篇透明导电
  • 6篇透明导电薄膜
  • 6篇掺杂
  • 5篇金刚石
  • 5篇刚石
  • 4篇钙钛矿
  • 3篇电子发射
  • 3篇电子束

机构

  • 43篇上海理工大学
  • 9篇郑州航空工业...
  • 6篇郑州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郑州工业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淮安新能源材...

作者

  • 52篇王丽军
  • 50篇王小平
  • 8篇张雷
  • 8篇王隆洋
  • 6篇段新超
  • 6篇张兵临
  • 6篇柯小龙
  • 5篇吕承瑞
  • 5篇雷通
  • 5篇王金烨
  • 5篇李剑
  • 5篇宋明丽
  • 4篇姚宁
  • 4篇文俊伟
  • 4篇孙义清
  • 4篇于颖
  • 3篇朱玉传
  • 3篇章诗
  • 3篇李怀辉
  • 3篇刘欣欣

传媒

  • 12篇材料导报
  • 10篇材料科学与工...
  • 4篇真空与低温
  • 4篇微细加工技术
  • 3篇物理实验
  • 3篇功能材料
  • 1篇物理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光学学报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固体电子学研...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光学
  • 1篇有色金属材料...
  • 1篇中国电子学会...
  • 1篇2016真空...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刚石薄膜衬底表面不同预处理对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被引量:5
1998年
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在经过不同粒度的SiC研磨粉进行粗化预处理过的金属钼衬底上沉积出了表面形貌有较大差异的金刚石薄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谱(XRD)以及Raman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并研究了各样品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结果发现:在我们的实验范围内,对钼衬底研磨预处理所用的SiC研磨粉的粒度越大,其上沉积出的金刚石薄膜样品的表面越粗糙;而金刚石薄膜的表面越粗糙,其场致发射的效果也越好。
王丽军王小平李广庭
关键词:金刚石薄膜场致电子发射
衬底位置对大面积CVD金刚石薄膜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石英钟罩式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WPCVD)设备制备了大面积金刚石薄膜,结合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喇曼(Raman)谱等实验手段,较系统地研究了衬底位置对金刚石薄膜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球内部的空间范围内,距等离子体球中心垂直距离越远衬底上所沉积的金刚石薄膜质量越好;通过调整衬底位置,可明显改善其上不同区域所沉积的金刚石薄膜质量,最后在等离子体球边缘附近可沉积出晶粒均匀一致几乎不含非晶碳的大面积高质量金刚石薄膜。此研究为进一步改善大面积金刚石薄膜均匀性和薄膜质量提供了一种实用的途径。
王丽军王小平张雷王隆洋
关键词:金刚石薄膜
掺稀土Ce的金刚石薄膜光致发光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制备了不同注入剂量的 Ce3 + 掺杂金刚石薄膜 ,研究了其光致发光特性 ,得到了发光主峰位于蓝紫区(42 1nm和 4 6 2 nm处 )的光发射 .实验中发现随着 Ce3 + 注入剂量的增加 ,器件光致发光的强度也逐渐增加 ,并对这些实验现象作了解释 .
王小平王丽军张兵临姚宁李伟强
关键词:CE金刚石薄膜光致发光稀土掺杂铈掺杂
线槽状几何场增强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对几何增强有效场强应用于肖特基接触从而提高碳膜场发射性能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平面线槽状排列几何模型,并将其与传统的密排型阵列微尖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对比密排型阵列微尖模型,这种平面线槽状几何增强模型与肖特基接触结合后,场发射均匀性、电流密度、发射点密度等各项场发射指标都有很大改善.
王隆洋王小平段新超王丽军张雷
关键词:碳膜肖特基势垒场发射
石墨烯在场发射器件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15年
场电子发射是一种独特的量子隧穿效应,也是真空微电子学的基础之一。基于场发射技术的冷阴极发射体一直被视为未来理想的电子发射阴极。石墨烯是一种具备单层碳原子结构的新型碳材料,其电子迁移率高、机械强度高、热导率高,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特性,因此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石墨烯具有较高的长径比(横向尺寸与厚度的比值),这一结构特性能够获得较大的场增强因子。石墨烯的上述特性使得其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场发射阴极。本文主要综述石墨烯场发射理论的研究进展、石墨烯/石墨烯基场发射阴极的研究现状、场发射阴极结构以及场发射阴极的制备方法,并对场发射领域的石墨烯研究进行了展望。
李剑王小平王丽军文俊伟于颖刘凌鸿
关键词:石墨烯场发射复合阴极
金刚石薄膜电致发光研究
2006年
报道了金刚石薄膜电致发光现象.为进一步提高金刚石薄膜蓝区电致发光强度,分别采用了硼氮双掺杂法和稀土掺杂法制备出了金刚石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并采用低电容率的本征金刚石薄膜和氧化硅薄膜为绝缘层的夹层式器件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稀土铈掺杂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刚石薄膜蓝区电致发光强度,其蓝区最大电致发光强度可达3.5 cd/m2;采用低电容率绝缘膜的夹层式结构,能有效地提高电子进入发光层时的能量,并有助于提高器件发光的稳定性和发光寿命.
王丽军王小平刘廷禹张学龙姚宁张兵临
关键词:金刚石薄膜稀土掺杂
介孔层材料在介孔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迅猛,其光电转换效率已从刚开始的2.19%到如今的23.2%。介孔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而其中的介孔层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理,综述了各种介孔层材料的优缺点及其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迟滞效应的影响,并浅谈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邓漫君王小平王丽军杨鑫伟杨迎卢鹏
关键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掺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2019年
本文概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应用,重点介绍了掺杂在目前应用最广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CH3NH3PbI3中的实际应用,并分别从钙钛矿层的掺杂、电子传输层的掺杂、空穴传输层的掺杂实际应用角度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张傲王小平王丽军郭媚媚杨璐璐
关键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掺杂
金刚石薄膜电致发光中的奇异现象被引量:3
1999年
制备了不同结构的金刚石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其光谱特性和发光特性。结果发现一般结构的样品器件的发光强度和激发电源频率之间存在一极大值, 特殊结构的样品器件的发光强度和激发电压之间存在一极大值的奇异现象,并对这些现象作了解释。
王丽军王小平张兵临
关键词:电致发光化学气相沉积
平板显示用场发射冷阴极材料被引量:3
2008年
简要介绍了场致发射显示器件的结构和原理,全面总结了人们正在研究的各种场发射冷阴极材料,其中主要包括金属场致发射阵列、硅场致发射阵列、金刚石及其相关薄膜、碳纳米管和纳米纤维、一维纳米材料、碳化物、氮化物薄膜等。并展望了场致发射显示器件的发展前景。
段新超王小平王丽军王隆洋张雷
关键词:场致发射冷阴极场致发射阵列金刚石薄膜碳纳米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