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保强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菌
  • 3篇活性
  • 2篇抑菌活性
  • 2篇三萜
  • 2篇香茶菜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乙醇
  • 1篇乙醇提取
  • 1篇乙醇提取物
  • 1篇抑菌作用
  • 1篇抑制作用及机...
  • 1篇再生植株
  • 1篇植物
  • 1篇植株
  • 1篇提取物
  • 1篇种子
  • 1篇萜类
  • 1篇萜类化合物
  • 1篇香茶菜属
  • 1篇镰孢

机构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丁兰
  • 4篇王保强
  • 3篇刘国安
  • 1篇达文燕
  • 1篇何苗
  • 1篇张丽
  • 1篇李巧峡
  • 1篇李昊聪
  • 1篇马晓花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4种萜类化合物对蝴蝶兰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以从蝴蝶兰茎腐病斑分离的12株革兰氏阴性菌和2株真菌为试验材料,研究香茶菜属植物中2种二萜(leukamenin E和weisiensin B)以及2种三萜(熊果酸和2-α-羟基熊果酸)的抑菌活性,并对leukamenin E抑制病原菌尖镰孢生长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leukamenin E对2株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熊果酸和2-α-羟基熊果酸次之,weisiensin B最弱;800μmol/L leukamenin E可破坏尖镰孢菌丝体细胞内微丝结构,并使菌丝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加,导致菌丝体极性生长受阻。4种萜类对12株细菌的抑制活性显示了明显的选择性和互补特性,leukamenin E对其中5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而weisiensin B则对其他4种细菌具有抑制活性,weisiensin B还对2种三萜均无抑制效应的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揭示了香茶菜植物萜类分子结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化学生态学意义。
丁兰何苗王保强刘国安
关键词:尖镰孢抑菌活性
蓝萼香茶菜叶与茎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蓝萼香茶菜叶和茎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分别测定蓝萼香茶菜叶和茎乙醇提取物对2株蝴蝶兰茎腐病疑似病原镰刀菌的EC50和对3株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在0~50mg/ml的较低浓度时,叶和茎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均不显著;在50~200mg/ml的较高浓度时,叶提取物对G^+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抑菌活性,而茎提取物对二者仅具有微弱的抑菌效果,叶和茎提取物对G^-菌大肠杆菌均无抑菌效果。蓝萼香茶菜叶和茎提取物对2种疑似病原镰刀菌M14和M5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M4、M5的EC50值分别为22.72、18.27mg/ml和43.33、42.57mg/ml。[结论]蓝萼香茶菜叶和茎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抑菌作用,而对镰刀菌则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这对更好开发和利用该天然药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保强丁兰达文燕李巧峡刘国安马晓花
关键词:蓝萼香茶菜茎叶抑菌作用
甘肃产4种香茶菜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甘肃产4种香茶菜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对6种常见微生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二萜wangzaozin A和leukamenin E抑制革兰氏阳性菌(G^+)的活性明显强于weisiensin B、rabdosin B和epinodosin,其中epinodosin活性最弱;但5种二萜抑制革兰氏阴性菌(G^-)大肠杆菌的活性弱于3种三萜(熊果酸、3β-乙酰熊果酸和二羟基熊果酸);3种三萜中熊果酸和3β-乙酰熊果酸对G^-菌大肠杆菌有抑菌活性,但对3株G^+菌无抑制作用,而二羟基熊果酸却对G^+菌以及G^-菌均显示了抑制活性,并且,二萜和三萜化合物对G^+菌和G^-菌具有互补抑菌效应;另外,2种黄酮化合物胡麻素和欧槲寄生甙乙,以及甾体化合物β-谷甾醇和胡萝卜甙未显示抑菌作用.表明二萜和三萜不同分子结构决定了其不同的抗菌活性、其互补及抑菌效应,揭示了香茶菜属植物抗菌功效可能的科学基础.
丁兰李昊聪王保强刘国安
关键词:香茶菜属黄酮抑菌活性
濒危植物佛手参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及种苗的快速繁殖被引量:16
2014年
离体条件下对佛手参种子进行了非共生萌发研究,成功实现了种子萌发,并通过根状茎增殖和分化获得了大量再生种苗。结果表明,成熟佛手参种子难以萌发,而未成熟种子具有萌发能力,萌发率可达到20%,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2MS+1.0-2.0mg·L-1。KT+0.1mg·L—NAA+10.0mg·L-1腺嘌呤;根状茎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3.0mg·L。6-BA+0.1mg·L-1 NAA+10.0mg·L。腺嘌呤;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MS+I.0mg·L-1 KT+10.0mg·L-1腺嘌呤。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1.0mg·L。KT)与较低浓度类生长素(O.1mg·L-1 NAA)的配比对佛手参种子萌发、根状茎增殖及芽分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NAAA制种子萌发。根状茎与愈伤组织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分化能力却显著高于后者。
丁兰张丽郭柳桑杰秦临喜王保强
关键词:根状茎再生植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