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功能下肢实心支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下肢实心支具,所述支具包括近端支具端和远端实心端,所述近端支具端固定于患肢残端,所述远端实心端与所述近端支具端固定连接,所述远端实心端为实心结构,所述近端支具端底侧为半槽样,背侧附有粘扣样固定带...
- 邱南海王力余铭孙晓晨
- 文献传递
- 胸腰椎结核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6例患者发生66例次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灶部位、术前血红蛋白(Hb)水平、电解质紊乱、术前抗结合药物治疗时间、手术入路、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0岁、术前Hb<100g/L、术前抗结核治疗大于4周、术后ASIA分级A级和B级、前后路联合手术是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贫血、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长、手术创伤大及术后神经功能差是脊柱结核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力张文龙邱南海鲍玉成
- 关键词:脊柱结核并发症
- 利伐沙班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与低分子肝素钙及空白组对比探讨利伐沙班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及其优点。方法:回顾2009年5月-2012年5月资料完整的22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随机分为A组利伐沙班和对照组B组低分子肝素钙(克赛)及C组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病例数量明显少于B组(P<0.05)和C组,其出血等不良反应风险未明显增加。结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治疗,利伐沙班的效果优于低分子肝素钙和空白组,且不良反应风险大大减低。
- 王力邱南海
- 关键词:利伐沙班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
- 经椎弓根入路不同植骨材料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被引量:5
- 2015年
- 背景:对于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的骨质缺损,可以选择自体髂骨、自体肋骨、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等多种植骨材料。目的:对比椎弓根入路不同植骨材料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方法:纳入40例胸椎结核患者,其中18例伴有截瘫,15例存在后凸畸形,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一期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髂骨组、自体肋骨组、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组。治疗后随访24个月,观察病灶愈合、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结论:自体髂骨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自体肋骨组、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组(P<0.05),后两组间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均未发生植骨块及钛网脱落、断裂与移位,无骨不连及假关节等现象,无结核病灶复发。截瘫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经3-6个月的对症治疗,肌力基本恢复,脊柱后凸畸形基本矫正。表明自体髂骨治疗效果最好,自体肋骨、钛网加同种异体骨治疗效果相当。
- 邱南海王力余铭苗瑞瑞黄碧玉张文龙
- 关键词:骨移植生物材料胸椎结核植骨材料病灶清除
- 环指蛋白18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
检测RNF180基因mRNA和蛋白在胃癌及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差异;探讨RNF180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根据临床随访资料,分析胃癌中RNF180的表达情况与胃...
- 王力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抑癌基因
- 一种微创肋骨射钉枪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创肋骨射钉枪及用于该射钉枪的肋骨钉,所述微创肋骨射钉枪,包括枪体、枪管和把手,所述枪管设置于所述枪体的前端,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枪体的底部后端,所述枪体内设置有钉匣,该钉匣的簧片与所述把手的扳机相连,...
- 高巍陈凤燕李建华韩臣富苗瑞瑞孙晓晨王力余铭唐亮张汝柄张文龙
- 文献传递
- 椎间隙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疗效探讨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隙人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及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及多节段腰骶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37例以单节段及多节段椎体破坏的腰骶椎结核患者均行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椎间隙内植骨治疗腰骶椎结核。术后行X线片、CT、MRI观察病灶愈合进程,下腰椎曲度,植骨融合情况和内固定稳定性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其中4例术中神经根牵拉伤,术后3个月恢复尚好,症状消失。另3例患者伤口出现窦道,其中有2例经过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换药后均愈合,1例出现窦道后调整抗结核药清创后二期愈合,术后X线、CT及MRI示植骨处骨性融合尚好,椎体高度恢复,无后凸畸形,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等。结论后路椎间隙人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及多节段椎体破坏较轻,手术创伤小,植骨融合尚好,内固定牢固,治疗效果满意。
- 邱南海王力苗瑞瑞薛海滨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腰骶椎结核
- 足背动脉移植手指再造与其解剖变异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以足背动脉为血供的第二足趾和拇甲瓣移植再造手指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但有的患者足背动脉出现解剖变异,给手术过程带来了困难,第2套供血系统的发现——第一跖底动脉和第二趾背动脉解决了这一问题。目的:分析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拇甲瓣移植手指再造及其足背动脉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游离第二足趾及拇甲瓣再造拇指15例,术中运用第2套供血系统——第一跖底动脉和第二趾背动脉。功能评估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2005-3-25),由患者根据再造拇指长度、外形、功能及感觉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再造拇指全部成活,无移植并发症,随访5个月~2年,再造拇指功能恢复好,长度合适,感觉恢复好,按手外科学会再造指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3%,外形满意,复查供趾足,外形尚好,步态平稳,步行无疼痛。提示充分做好移植前准备,术中无创操作,移植后仔细观察,熟悉足部解剖特别是足背动脉变异,以及第2套供血系统的解剖是确保拇指再造成功的关键。
- 邱南海张文龙高巍李瑞华王力苗瑞瑞李建华余铭
- 关键词:足背动脉
- 手腕部结核的诊疗特点及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手腕部结核是指主要累及腕关节及手部各关节及腱鞘组织的结核性感染,因其临床少见[1],缺乏典型全身及局部症状,容易延误诊治甚至错误治疗,遗留严重手部功能障碍。因此,在抗结核药物快速发展的今天,手腕部结核的诊治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2],诊治的关键还是早期排查、鉴别诊断,对于疑似病例要警惕和跟踪,合理实施现有的比较完善先进的各种诊疗手段,尽早给予正确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为此,本文就手腕部结核的诊断、治疗等的现状综述如下。
- 王力
- 关键词:结核性手腕部延误诊治抗结核药物局部症状
-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腰椎滑脱症是常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也称退变性腰椎滑脱,系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间隙不稳,椎体相对上一椎体向前滑移,因而出现腰腿痛及椎管狭窄症状。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其适应症的选择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查阅近年来腰椎滑脱症的外科手术治疗相关文献,将各研究观点逐一陈列及对比,以阐述近年来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方面的进展和现状。
- 王力邱南海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椎间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