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军

作品数:416 被引量:2,948H指数:36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4篇专利
  • 17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6篇矿业工程
  • 40篇建筑科学
  • 12篇文化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149篇巷道
  • 85篇围岩
  • 79篇支护
  • 50篇锚杆
  • 44篇巷道围岩
  • 42篇锚固
  • 40篇锚索
  • 31篇煤层
  • 27篇注浆
  • 24篇塑性区
  • 20篇大变形
  • 19篇岩石
  • 19篇应力
  • 19篇软岩
  • 19篇深部巷道
  • 18篇岩石力学
  • 17篇深部
  • 14篇倾斜煤层
  • 14篇急倾斜
  • 14篇急倾斜煤层

机构

  • 381篇湖南科技大学
  • 37篇中国矿业大学
  • 28篇湘潭工学院
  • 24篇中南大学
  • 8篇平顶山天安煤...
  • 3篇中铁五局(集...
  • 3篇中煤科工集团...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瓦斯灾害监控...
  • 1篇水城矿务局
  • 1篇广西路桥工程...
  • 1篇平顶山煤业(...

作者

  • 416篇王卫军
  • 127篇余伟健
  • 64篇袁超
  • 62篇赵延林
  • 53篇万文
  • 48篇吴海
  • 45篇李树清
  • 38篇袁越
  • 32篇冯涛
  • 32篇彭刚
  • 29篇彭文庆
  • 28篇赵伏军
  • 27篇刘迅
  • 26篇朱永建
  • 17篇侯朝炯
  • 17篇王海桥
  • 16篇姚琦
  • 15篇朱川曲
  • 14篇张农
  • 14篇杜少华

传媒

  • 27篇矿业工程研究
  • 23篇煤炭学报
  • 16篇岩石力学与工...
  • 10篇采矿与安全工...
  • 9篇岩土工程学报
  • 8篇煤炭科学技术
  • 8篇湖南科技大学...
  • 6篇矿山压力与顶...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岩土力学
  • 5篇当代教育理论...
  • 4篇系统工程理论...
  • 4篇中国安全科学...
  • 4篇湘潭矿业学院...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采矿技术
  • 2篇煤炭技术
  • 2篇矿冶工程
  • 2篇中国矿业
  • 2篇煤炭高等教育

年份

  • 12篇2023
  • 9篇2022
  • 12篇2021
  • 25篇2020
  • 15篇2019
  • 20篇2018
  • 41篇2017
  • 37篇2016
  • 46篇2015
  • 48篇2014
  • 27篇2013
  • 18篇2012
  • 10篇2011
  • 16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4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部大变形巷道锚杆支护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7年
深部大变形巷道的锚杆支护问题是目前煤炭开采领域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简要总结了传统的锚杆支护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专家提出的深部巷道支护新理论和新技术,介绍了本团队在深部巷道锚杆支护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认为深部巷道围岩存在不可控的"给定变形";锚杆预应力及支护阻力无法控制深部巷道塑性区的发展,预应力对抑制破碎区围岩的离层、剪胀等非连续变形作用较大;锚杆施加高预应力可在围岩中产生较大压应力带,充分发挥锚杆主动支护作用与群锚功能,可有效降低塑性区向深处扩展速率;锚杆从支护到失效,其锚固力随围岩变形一般要经历稳定、减小、残余锚固力3个阶段;深部大变形巷道锚杆支护应满足2个条件,所受载荷不超过极限强度、锚固基础不受塑性区影响;采用基于高阻让压设计理念的可接长锚杆能较好的适应深部巷道锚杆支护要求.
王卫军董恩远袁超袁越
关键词:锚杆支护塑性区
一种研究锚杆控制塑性区围岩非连续变形作用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研究锚杆控制塑性区围岩非连续变形作用的装置,包括由左侧挡板、右侧挡板、前部挡板、后部挡板、顶部传力板、底板构成的六面立方体结构,左右侧挡板后端内侧焊接限位板,反力板与前部挡板平行,前部挡板和后部挡板设...
董恩远王卫军赵志伟郭建伟李桂云曹其俭
文献传递
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封闭式圆环让压支护装置及支护方法
一种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封闭式圆环让压支护装置,由至少三个孤形支撑件通过至少两个固定套筒和至少一个限位套筒首尾相接形成的圆环封闭式支护装置。本发明中设置可吸能让压接口,使得支护装置保持一定支护阻力支护围岩稳定的同时,又允许...
冯涛姚琦王卫军马超甫廖泽
圆巷围岩塑性区形态特征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科学、合理的表征塑性区几何形态特征是定量分析评价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基于非对称圆巷塑性区边界解析式,探讨了塑性区随双向压力比的形态演化律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几何形态学理论,建立了由第I类与第II类指标共同组成的圆巷塑性区形态特征指标体系.深入分析了各形态指标的内涵、差异及其与围岩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塑性区随双向压力比演变为蝶形、长叶蝶形后,各方位的塑性扩展深度均匀性显著减小,塑性区面积的增速远大于极限塑性扩展半径,且塑性区尺寸的变化更敏感,因此,在(超)高偏应力环境下,巷道愈发容易失稳破坏.均匀系数及形状不规则系数均可刻画塑性区形状均匀性、规则性特征,但采用形状不规则系数进行表征更能反映形态的变化差异.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各指标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巷道围岩稳定性定量评价及围岩分级奠定了指标基础.
袁越王卫军李树清赵延林吴海彭刚
关键词:塑性区指标体系围岩稳定性
拆除爆破飞石控制与防护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系统分析了城市拆除爆破中飞石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给出了拆除爆破中飞石飞散高度和飞散距离的估算公式,提出了预防飞石危害的主动控制和被动防护技术。对提高爆破飞石控制的可靠性,保证拆除爆破的安全,减小爆破事故危害有一定参考意义。
杨磊王卫军林大能
关键词:拆除爆破飞石爆破安全飞石控制防护技术
一种岩石结构面剪切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结构面剪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试件系统、压板系统、加载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试件系统为含加热孔的岩石结构面上、下两盘岩块;所述加载系统分为法向压力加载、左剪切力加载和右剪切力加载;压板系统为两个7字...
赵延林万文王卫军
文献传递
基于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变化的变形破坏机理及支护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围岩塑性区形态发展对巷道浅部围岩支护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研究巷道塑性区形态的变化规律,分析巷道支护失效的原因,得出采动影响下的巷道修护建议.研究表明:(1)不同形态的巷道,在相同侧压系数条件下,产生的塑性区形态趋于一致;(2)在侧压系数(λ=0.1~1.0)的范围内,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随着λ的减小而逐渐呈现"蝴蝶"形状;(3)在采动影响下,巷道开挖形成的"蝶"形塑性区始终与主应力方向呈相对一致性.针对木孔煤矿+700瓦斯抽放巷在采动影响下,原有塑性区发生了扩展性旋转,导致巷道的上帮部的锚杆锚固端由弹性区转至塑性区内,锚杆出现整体拉出失效,而锚索则是受力过大致其拉断失效.设计"巷道周边加固+部分加长锚杆(索)"作为巷道修帮支护方式,在修帮支护后的6个月巷道变形较小,达到了修帮支护目的.
姚琦冯涛王卫军余伟健袁超袁越
关键词:煤矿开采塑性区巷道支护
采动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其支护技术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解决采动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难题,以平煤一矿戊9-23010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分析围岩矿物成分及强度,探测围岩内部节理裂隙调发育情况等;运用FLAC3D模拟了非孤岛工作面开采与孤岛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应力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巷道围岩整体加固,两帮加强支护是保障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均匀协调变形的关键.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锚杆+锚索+金属网+喷浆+U型钢拱支架"综合支护方案,并应用于现场,经过132 d的监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支护效果明显.
赵建峰王卫军彭文庆袁超王金彭刚
关键词:采动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支护技术
软弱半煤岩巷围岩的变形机制及控制原理与技术被引量:54
2014年
以广西百色东笋煤矿为工程背景,针对力学强度较低的半煤岩巷道难支护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岩体测试与监测、数值计算、理论分析和工业试验等手段进行变形机制和控制技术等研究。首先,通过巷道变形情况的调查发现,东笋矿区半煤岩巷呈现大变形特点,变形主要出现在巷道的两帮,以中下部最为严重;进行围岩裂隙窥视与实验室力学试验,可知,巷道岩体强度较低,遇水崩解、膨胀,松动圈可达到4 m左右。然后,分析岩煤巷道破坏的主要原因与变形特点,认为支护失效与巷道失稳的主要路径为:围岩强度较低→节理裂隙发育(外界环境及扰动作用下)→碎胀变形→应力叠加及流变→大变形;最后,分析该类巷道的支护原理,提出以"桁架锚索"为核心的"锚、网、索、梁"综合支护技术。理论分析表明关键在于帮部的支护,即桁架锚索,桁架锚索既起到力传递作用,又增大帮壁煤岩体的受力面积,提高支护刚度。根据煤岩体变形与桁架锚索受力特点,设计一种反扣装置,该装置能提高锚索桁架钢的抗弯矩能力。应用表明,该综合支护技术能发挥"固帮""强顶"和"抑底"等作用,从而达到全方面地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余伟健冯涛王卫军刘海马平原王平李瑞豪
关键词:岩石力学软弱围岩半煤岩巷道支护技术桁架锚索
一种剧烈垮塌立井井壁修复加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剧烈垮塌立井井壁修复加固方法。其步骤是:在井筒底马头门外设置挡墙,挡墙上设少量排水孔;井壁垮塌破裂区探测;根据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仪探测的结果,将垮塌立井井壁划分为垮落区、上开裂区、上影响区、下开裂区和下影...
赵延林唐劲舟万文王卫军
文献传递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