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善平

作品数:24 被引量:6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7篇哲学宗教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哲学
  • 5篇政治
  • 4篇知识
  • 2篇短板
  • 2篇知识分子
  • 2篇统筹
  • 2篇统筹发展
  • 2篇主权
  • 2篇主义
  • 2篇理学
  • 2篇领导学
  • 2篇领导者
  • 2篇管理学
  • 1篇党政
  • 1篇党政官员
  • 1篇党中央
  • 1篇对立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腐败

机构

  • 2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3篇王善平

传媒

  • 4篇人民论坛
  • 4篇领导科学
  • 4篇社会科学论坛
  • 3篇学术研究
  • 2篇理论探讨
  • 2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新华月报
  • 1篇哲学研究
  • 1篇长沙电力学院...
  • 1篇岭南学刊

年份

  • 2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知者为王:领导优势源于知识优势
2011年
天地苍茫,原无常主,通晓王道者,即为人主。 王侯将相,本来无种,唯知劳作者,只得为仆。 古谚曰:识时务者为俊杰。领导之为领导,首先是“领”,领先一步把握时势;其次是“导”,因势利导,主导时局。因此,知者为王,领导优势源于知识优势,
王善平
关键词:知识优势
现代性:资本与理性形而上学的联姻被引量:49
2006年
Modern history was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history that human became rational subject after driving out God, so rationalism and subjectivism were looked as the core of modernity. However, it was changed by the 2 nd World War. People are force to think why subjectivism caused Bloodbath, why rationalism caused extremely un-rationalism that killed people by reason. As a result, the critique of modernity became the central topic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In terms of abov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point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modernity is “the marriage of capital with rational metaphysics”. Capital is not only the real subject dominating people’s modern life, but also the soil of rational metaphysics, so modern society is not “post-modern” society. On the contrary, it is “more modern society” deeply capitalized and rationalized. Accordingly, if the shame of modern philosophy were to insist on humanism without considering capitalism, it would be the shame for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to take humanism as capitalist institute and to regard “more modern” society as “post-modern” society.
王善平
关键词:理性形而上学后现代社会联姻现代性批判人本主义唯物史观
令人如鱼失水的现代性——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随想录
2010年
鉴于其“拯救地球”之宏大主题,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被誉为二次大战之后最为重要的国际会议,它引起了全球政界、商界、知识界、新闻界、演艺界乃至宗教界的高度关注,其出席元首之规格、与会人员之庞杂、谈判交锋之激烈、会期持续之漫长、最终成果之落差,均吸引了无数眼球。曲终人散之际,它更能让人看清现代性之令人如鱼失水的恐怖气质。
王善平
关键词:气候失水随想录二次大战
哲学的使命:思入中国人的存在被引量:1
2003年
王善平
关键词:哲学危机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
评述由头 “上头来人”的中国式隐忧
2012年
为了接待好“上宫”、争取最大利益,“下官”们既要用足法律与财政,更要用尽人情与脑筋,变“上头来人”为“上头有人”
王善平
关键词:烦恼官场
何为政治? 政治何为?——中国语境下的施米特政治哲学
2010年
施米特将"敌友划分"作为政治与非政治的边界,奠定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基调,并因此被贬斥为"老派政治学家"。但在中国语境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乃是当下最大的政治主题,它不可能回避主权国家并立的国际政治生态。故在重温施米特所勾勒的国际政治生态图之余,描绘切近中国之本己的政治地图,乃是本土政治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概念应满足三个前提。其一,它力求容纳最为丰富的政治经验;其二,它直面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国际政治生态;其三,它能留给中华子孙最为广阔的可能性空间。为此,应将"政治"界定为"全球有机政治生态下的各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主义路径"。
王善平
关键词:政治主权国家政治生态中国语境
空间:不可偏废的发展视角
2002年
由于空间维度的偏废与缺失 ,社会发展研究日益陷入以时间为中轴的线性历史观 ,这种教条主义历史观不仅造成了我国社会历史定位的错位 ,还导致了发展机遇的错失和发展进程的延误。笔者以为 ,空间在发展哲学中具有元问题的性质 ,离开了空间维度的横向拓展 ,历史便无法取得时间维度上的纵向发展。尤其在世界大交往的今天 ,空间的优先性得以确立 ,通过拓展交往空间来缩短发展时间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为此 ,本文主张恢复空间视角 ,建立“时间———空间———客体关系———主体间关系”四维坐标 ,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全球定位。
王善平
关键词:社会空间世界交往社会跨越
执政者要有“语言自觉”
2012年
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自觉"成了举国关注的热词,上自党政官员、专家学者,下至文化从业者、大众百姓,无不关心其如何落实。然而,无论是"人类文化、世界文化",还是"民族文化、先进文化",都很笼统模糊。如果不说,大家心知肚明;一旦细说,难免众议纷纭;真要落实,更是无从下手。
王善平
关键词:语言自觉执政者六中全会党政官员人类文化世界文化
中国领导亟须关注的战略短板
2011年
在管理学、领导学的诸多理论中,短板理论虽然较为简明。但恐怕也较难落实。据此理论,任何一只木桶的容量,并非取决于其最长板块,而是取决于其最短板块,纵使其他板块皆高耸入云,也完全无济于事,水仍然会从最短板块处倾泻而出。故此,领导者应优先关注短板,长短兼顾,统筹发展。
王善平
关键词:领导学短板统筹发展管理学领导者
政治哲学视野下的政治教育主客体之争
2009年
政治教育旨在塑造、培育人,而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社会的能动的个人,由此决定了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严肃的政治性和鲜明党性,使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模糊的主客分际,在特定意义上主客之分也即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之分。另一方面,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要求充分尊重、发展、实现对象的主体性,因而是一项主客交错互动乃至相互转化的复杂工作。为此,既不可因严明的主客分际而否认主客之间的交错互动,也不可因主客体交错互动而抹杀主客体之分,如此方能既契合于政治教育的严肃政治性,又切合于其主客体关系复杂性。
王善平
关键词:政治教育客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