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锡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北辰区科技计划项目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胃排空
  • 2篇针刺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胃排空延迟
  • 2篇误诊
  • 2篇消化道
  • 2篇结肠
  • 2篇化道
  • 2篇出血
  • 1篇胆囊
  • 1篇胆囊收缩
  • 1篇胆囊收缩素
  • 1篇动物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扩张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血肿
  • 1篇药组

机构

  • 11篇天津市南开医...
  • 6篇天津市北辰医...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王天锡
  • 6篇张俊
  • 4篇曹泽伟
  • 4篇崔莉红
  • 1篇郭庆捷
  • 1篇张毅宏
  • 1篇高俊琴
  • 1篇付莹
  • 1篇杨国莉
  • 1篇陈静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黏膜下巨大血肿伴破裂出血1例被引量:3
2018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主因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性疼痛伴间断呕血1 h入院。患者于1 h前饮酒及进食后出现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性疼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夹杂暗红色血液,量约50 mL。呕吐后胸骨后疼痛较前加重,吞咽时疼痛明显。此后间断呕吐鲜红血液4次,共约100 mL。
王天锡张俊崔莉红
关键词:黏膜下血肿食管出血
小建中胶囊联合拉呋替丁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小建中胶囊联合拉呋替丁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天津市北辰医院中医科诊治的12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餐后口服拉呋替丁片,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建中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用药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胆囊收缩素(CCK)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41%vs 84.13%,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TL水平明显升高,而GAS和CCK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MTL、GAS和CCK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降低,而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76%vs 11.21%,P<0.05)。结论小建中胶囊联合拉呋替丁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能降低炎症反应,加快溃疡面愈合,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张俊王天锡魏蓉娜
关键词:拉呋替丁胃溃疡胃动素胆囊收缩素肿瘤坏死因子Α
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误诊1例
2012年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属内分泌疾病,女性多见,其主要病生理机制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导致高代谢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病因不同者各有其不同临床表现。恶心呕吐为临床上常见消化道症状,很多疾病均可以引起,但以顽固性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甲亢患者临床上较少见,易被误诊。以下介绍1例以顽固性恶心呕吐于我院多次住院最后确诊为甲亢的诊治经过,希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王天锡曹泽伟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
以伪膜性肠炎为表现的结肠克罗恩病1例
2018年
患者男性,75岁,主因左下腹痛伴腹泻1周、粘液脓血便1 d入院。病史一周,表现为持续性腹痛,伴腹泻,大便不成形,伴少量黏液,10余次/d,同时伴里急后重。入院前1 d开始排黏液脓血便,量少,但无发热。入院前曾在外院予抗生素治疗1次(具体不详)。既往高血压病、脑梗塞、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后。入院后反复查便常规示:红白细胞(─);便潜血(+^++);腹部彩超发现结肠肠壁增厚,最大厚径位于乙状结肠,约1.09 cm;全腹强化CT示:降-乙交界处结肠壁增厚,可疑腔内突出结节,周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占位性病变不除外;结肠镜: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炎性病变,考虑伪膜性肠炎,取活检送病理。
魏蓉娜崔莉红刘胜捷王天锡
关键词:结肠克罗恩病伪膜性肠炎误诊
西药联合理气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延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促胃肠动力西药联合理气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延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70只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A组,n=10),模型组(n=60)。模型组大鼠首先通过腹腔内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B组,n=15)、理气中药治疗组(C组,n=15)、伊托必利治疗组(D组,n=14)、伊托必利联合理气中药治疗组(E组,n=14)。依照各组要求,每日予以相应药物灌胃,饲养24周后,全部大鼠行13C胃固体半排空实验,记录胃半排空时间,处死大鼠并取材,进行苏木-伊红(HE)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胃壁病理改变。[结果]1)与A组大鼠相比,B组、C组、D组、E组大鼠胃固体半排空时间明显延长(P<0.01)。2)C组、D组、E组大鼠胃排空时间较对B组明显减少(P<0.05);E组大鼠胃排空时间较D组及C组大鼠明显减少(P<0.01)。3)HE染色结果表明,与A组大鼠相比,B组、C组、D组、E组大鼠胃环肌及纵肌变薄,肌间神经丛数量减少,免疫组化n NOS表达明显减少(P<0.05)。4)D组大鼠肌间神经丛数目较B组明显增加(P<0.05),而C组及E组大鼠肌间神经丛数目明显高于D组(P<0.05),且E组大鼠n NOS阳性神经丛数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规律应用理气中药,可明显促进糖尿病大鼠胃排空,且和伊托必利联合应用,可获得更佳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其对平滑肌及肌间神经丛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可促进n NOS的表达,此可能是其的作用机制。
张毅宏杨国莉付莹张钊曹泽伟张俊王天锡郭娜高俊琴
关键词:肌间神经丛糖尿病胃排空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被引量:2
2007年
王天锡曹泽伟
中医药治疗消化道息肉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消化道息肉主要指胃结肠道息肉。近几年,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检查的普及,消化道息肉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下套圈、灼烧、摘除等,治疗过程有消化道穿孔、医源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风险,且费用昂贵,复发率高,痛苦大。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和预防消化道息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能减少和消除消化道息肉,还能预防消化道息肉的再生,效果显著。通过回顾近5年相关文献,从消化道息肉的内治法,外治法,经方验方,针灸治疗等方面做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消化道息肉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王天锡张俊崔莉红
关键词:胃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药
针刺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玄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降压及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针药组降压总有效率95%,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从整体调节,提高降压治疗的血压达标率、提高生活质量,且可减少不良反应,体现标本兼治的优势与特点。
张俊王天锡刘学岐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针药配合治疗
理气中药组方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延迟的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理气中药经验组方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延迟的干预作用。方法:雌雄各半成年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糖尿病中药组(B组)、糖尿病胃复安组(C组)、糖尿病组(D组)。A组、D组1次/d按10mL/只予0.9%生理盐水灌胃,B组1次/d按8mL/只予中药煎剂灌胃,C组1次/d按0.5mg/只予胃复安片灌胃。喂养12周后,行13C胃排空实验及甲基橙水溶液胃排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胃排空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胃排空较正常大鼠明显延迟(P<0.01),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延迟模型制作成功。糖尿病中药组和糖尿病胃复安组大鼠胃排空较糖尿病组快(P<0.01);糖尿病中药组大鼠胃排空较糖尿病胃复安组大鼠快(P<0.05)。结论:常规喂养12周后糖尿病大鼠出现胃排空延迟。理气中药陈皮、枳实、木香、香附组方煎剂和胃复安均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理气中药组方煎剂的效果优于胃复安。
王天锡张俊崔莉红
关键词:胃排空延迟甲基橙高压液相
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临床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采用通督调神、健脾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针灸并用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筛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在脾胃病门诊、中医科门诊、消化科门诊就诊中符合胃下垂诊断,且为脾虚气陷型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隔姜灸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联合组给予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进行治疗,隔姜灸组给予单纯隔姜灸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角切迹低于两侧髂嵴的距离、数字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的结果。结果(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40/45),高于隔姜灸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且联合组症状积分较隔姜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角切迹低于两侧髂嵴的距离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联合组数值较隔姜灸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数字胃肠钡餐造影检查联合组正常例数占比(48.89%,22/45)最多,高于隔姜灸组正常人数占比的31.11%(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联合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隔姜灸组出现胃潴留、恶心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隔姜灸治疗,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腹肌松弛、韧带松弛,对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状况起到调节作用。
张俊王天锡
关键词:隔姜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