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煤氧化增重现象中的控制反应及其动力学解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以热重实验中的煤氧化增重现象为线索,对400℃前煤氧化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借助于平行反应理论,将煤低中温氧化过程简化为3个平行的竞争反应,包括水分析出、氧吸附和固相氧化产物分解的反应以及直接的"burn-off"反应.通过对不同氧体积浓度(10%,21%和40%)下的实验数据全过程上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确定出各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以及相应的温度作用范围.模化的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贴近,证明了反应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煤低中温氧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主要是由氧吸附反应和固相氧化产物的分解反应所控制的;由直接的"burn-off"反应所引起的质量变化则相对较小.煤氧化增重现象对应的反应及动力学过程并不能由单一反应模型来近似.氧浓度的提高导致氧吸附反应和固相氧化产物的分解反应加剧,而"burn-off"反应受氧浓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是由用于解析动力学参数而选定的实验数据的温度范围和特征所决定的.
- 战婧王寅王海晖
- 关键词:煤动力学参数
- 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煤自燃倾向性评定指标的物理内涵被引量:23
- 2015年
- 为了探索基于传统交叉点温度法建立的煤自燃倾向性评定指标的物理本质和相互间联系,对线性升温环境中具反应活性固体样品热响应进行理论模拟,同时跟踪含水量对交叉点温度(CPT)以及衍生指标HR和FCC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线性升温环境中样品中心温度呈典型变化,即初期线性升温、缓慢升温和后续急剧升温3个阶段。计算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高度吻合。随着样品含水量的增加,其CPT温度升高,表明样品自加热和自燃倾向性降低;而指标HR和FCC的评定结果却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CPT温度间接表征样品走向显著氧化和自加热的起始(临界)温度,反映样品发生氧化自加热的难易程度,可以作为评定材料自加热和自燃倾向性的主要指标。指标HR和FCC是对处于CPT温度情形下样品产热能力的表征,与材料原始状态下的属性没有直接关联,因而只适合在CPT测试结果接近时对样品间自加热和自燃倾向性差异进行补充评定。
- 王寅王海晖
- 关键词:煤物理本质
- 树叶组成的热解反应及热稳定性的理论解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采用多组分平行反应模型并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对树叶在惰性氛围中的热重(TG)试验结果进行动力学过程的解析,理论上跟踪各组分的热解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升,树叶经历脱水、挥发油类物质析出、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依次降解并形成焦炭(即固定碳)等过程。温度150℃后树叶的热失重速率(DTG)曲线的变化特征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热解叠加而成,与木材中主要成分的热解现象相似。半纤维素热解几乎完全生成气体,对碳形成的贡献很小;纤维素则稍有不同。木质素对固定碳的含量贡献最大。相应地,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份额对应工业分析中的挥发分含量,而固定碳含量则取决于木质素所占的比例。工业分析中挥发分的含量高意味着对应材料的热稳定性差,即可燃性强;对于固定碳的含量来说则正好相反。研究结果为评估植物的热稳定性以及防火树种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王寅王海晖朱凤战婧
- 关键词:树叶反应动力学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