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市六七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腰椎滑脱
  • 1篇腰椎滑脱症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再手术
  • 1篇再手术治疗
  • 1篇摘除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韧带

机构

  • 6篇武汉市六七二...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王小娟
  • 3篇刘许峰
  • 3篇朱凌
  • 2篇邹季
  • 1篇刘修华
  • 1篇谢维
  • 1篇彭昊
  • 1篇李德
  • 1篇徐海燕
  • 1篇董卫平
  • 1篇刘修华

传媒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第十届中国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先天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症26例治疗体会
2015年
腰椎滑脱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按 Wiltse 分型主要分为:发育不良性、峡部裂型、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骶骨上部、小关节突发育异常或 L5椎弓缺损等引起,又可分为重度和轻度发育不良。现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予以分析探讨。
朱凌左昌俊王小娟高雪伟刘许峰
关键词:先天发育不良腰椎滑脱症
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单纯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重建ACL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1~47岁,平均35.5岁。采用单纯腓骨长肌腱重建ACL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5~50岁,平均37.6岁。术后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变化,并行体格检查、膝关节Lysholm评分、KT-1000检测,并在CT片上测量胫骨、股骨隧道的直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18例采用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重建及24例采用单纯腓骨长肌腱重建的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和16个月。两组在住院与发热天数、手术时间、关节引流量上无显著性差异(>0.05)。单纯腓骨长肌腱重建组出现了3例Lachman征阳性体征,而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重建组无一例出现Lachman征阳性。两组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2.4±3.7)分和(89.3±4.5)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0.05)。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无一例出现骨隧道扩大,而单纯腓骨长肌腱组有4例(4膝)出现了骨隧道扩大。结论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重建ACL的方法优于单纯腓骨长肌腱重建法。
李德王小娟徐海燕柳柏华邹季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骨形态发生蛋白腓骨长肌腱
小切口经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采用常规腰椎间盘手术器械,后正中切口2.5~4cm,在棘突旁椎板间开窗,并行神经根管减压,窗口大小约1.5cm×1.5cm,摘除髓核组织,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1h。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4个月,根据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82例,良30例,可5例,差3例,3例术后半年复发,优良率为93.3%。结论小切口经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小,可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一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技术。
刘修华刘许峰王小娟董卫平彭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小切口
微创——外科基本理念: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
1 微创其理念与医学史同行由于现代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并极快地引入医学领域,由于社会进步、科学昌明带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并由此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增高,也由于医学模式转换、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近年来,“微创”一词在医学界尤其外科...
邹季王小娟
关键词:微创外科内窥镜光电子
文献传递
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探讨其预防策略. 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5月,22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0椎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所有手术都在X线透视和局麻下进行,经皮穿刺置入工作通...
吴从俊刘许峰胡胜利朱凌王小娟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
文献传递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再手术治疗
2011年
目的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索再次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8例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行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减压加髓核摘除术;B组34例为内固定融合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或植入椎间融合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55.1±10.3)min,B组(140.2±13.1)min;失血量A组(301.2±10.9)ml,B组(989.5±150.5)ml;住院时间A组(8.2±4.1)d,B组(12.3±5.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各有硬脊膜损伤破裂2例及伤口浅部感染1例,经相应处理后痊愈,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0个月。ODI评分,A组与B组分别为术前平均(46.22±6.67)、(43.25±6.56);术后1个月(26.7±4.61)、(14.68±6.20);末次随访(24.1±3.89)、(13.08±5.01);ODI评分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复发1例,行内固定融合术。B组随访拍片示椎体间骨性融合,2例出现断裂及松动。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论单纯减压髓核摘除术或内固定融合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刘修华朱凌左昌俊王小娟谢维
关键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