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传统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观的碰撞分析
- 1997年
-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进行着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心的多方面的社会大变革。任何社会大变革时期都必然伴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调整。面对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审视我国教育中的种种弊端。
- 王志平钱忠源
- 关键词:现代教育观传统教育教育功能观教育实践教育理论
- 论教育集约化发展
- 1998年
-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来,围绕我国跨世纪教育发展方式问题,“粗放式教育发展”与“集约化教育发展”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中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有的学者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粗放的教育发展方式和集约的教育发展方式;有的学者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亦“不能用‘广种薄收’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 王志平王毓珣
- 关键词:教育要素集约化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办学效益教育增长提高教育质量
- 什么是单项改革整体改革……
- 1992年
- 按改革的范围大小、涉及改革因素的多少,学校教育改革可分为单项改革、综合改革和整体改革三个层次。单项改革,是指对学校教育中单个因素进行的改革。单个因素可以是教材、教学法、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影响因素(例如教师的个性、人格)等。这样的改革在我国有语文识字教学改革、作文教学改革、珠算教学改革等等。综合改革,是指对学校教育中有着内在联系的多项因素进行的改革。例如,对某科新教材及相应的新教法和教学形式三个因素进行的综合改革。例如对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欣赏、作文等因素同时进行改革,即为语文教学综合改革。
- 王志平
- 关键词:学校教育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作文教学改革新教法教育过程教育结构
- 质量与效益:跨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选择被引量:5
- 1998年
- 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站在跨世纪的角度,思考跨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这无疑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重视和关心的课题。针对我国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和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和中国跨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 王志平
- 关键词:办学效益教育质量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师生比提高教育质量
- 试论学校内部因素对新教师社会化的影响被引量:3
- 1992年
- 一、教师社会化理论概述教师社会化理论是近几十年来教师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育的一种重要取向。在此以前,教师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育曾有过三种取向,一为教师行为效率的研究。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国外的教师研究多集中在研究教师个人特质方面,如教师的性格、人格、专业态度,有效能与无效能教师的特征等。研究的方法多为问卷调查,由教师本身,督导者或学生举出有效能教师的行为特质,然后再统计分析,得出所谓优良教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 王国晨王志平
- 关键词:教师社会化个人特质社会化程度角色行为角色期望
- 论创新导向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
- 2004年
- 教育具有培养和压抑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文章从界定创新导向教育评价模式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构建创新教育评价模式的困难,提出了构建创新导向教育评价模式的建议.
- 王毓珣王志平
- 关键词:教育评价模式创新教育
- 论教育创新
- 1999年
- 当今时代,面对悄然而至的知识经济的挑战,创新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成为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与动力.教育发展的动力亦在于教育的不断创新.教育唯有走创新之路,才能跟上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步伐.教育改革的本质即在于通过不断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 王志平赵桂红
- 关键词:教育生产力教育创新现代远程教育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先行
- 学习“十五大”报告精神 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 1997年
- 党的“十五大”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政治宜言和行动纲领。报告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作了全面的战略性部署,并展望了21世纪前50年中国的发展前景。学习、领会“十五大”报告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 王志平
-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试论教育结构配比与教育重心相协调的教育发展原则被引量:3
- 1998年
- 一、对教育结构配比与教育重心关系的认识1.什么是教育结构配比对教育结构配比的认识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结构概念。教育结构是指构成一个国家或区域教育体系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一般来说,教育结构主要包括纵向(层次)结构和横向(类别)结构两大部分。教育的纵向(...
- 王志平
- 关键词:教育重心教育发展协调发展
- 提高天津市中小学办学效益的研究报告
- 1998年
- 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要求。办学效益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办学效益问题,认清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克服办学实践中的种种模糊认识,走出误区,无疑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在对办学效益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
- 王志平梁春涛王洪才
- 关键词:办学效益中小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经费教育资源生均教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