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 作品数:17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浙江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绿色荧光蛋白在人大肠癌HT-29c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 ,EGFP)在人大肠癌细胞的表达情况。 方法 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rkatEGFP/neo ,用磷酸钙沉淀法转导 2 93T细胞 ,4 8h获得高滴度病毒颗粒上清液并转染人大肠癌HT 2 9c细胞。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的EGFP基因在人大肠癌HT 2 9c细胞体内外的表达。 结果 携带EGFP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能有效地转染人大肠癌细胞 ,HT 2 9c细胞能稳定、高效和持久地表达EGFP ,与未转染细胞比较 ,他们的生物学特性未改变 (F =0 6 2 ,P >0 0 5 )。在裸大鼠皮下肿瘤中 ,EGFP也能稳定、高效的表达。 结论 外源性EGFP能在人大肠癌HT 2 9c细胞内进行有效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在体内外可持续、稳定、高效的表达。它能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应用于肿瘤细胞生长。
- 王敏Boenicke LarsHoward D.BradleyVogel IlkaKalthoff Holger
- 关键词:基因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动物实验大肠癌
- KISS-1基因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 2013年
- 近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乳腺癌的侵袭、转移是治疗失败与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由于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所以虽然目前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其调节机制仍不十分明了.近年来发现,KISS-1基因与多种实体肿瘤转移相关,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该基因在乳腺癌转移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谷雨陈天翔丁松明王敏
- 关键词:KISS-1基因乳腺癌转移肿瘤转移发病率
- 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11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81例患者以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等良性病变为首发症状(偶发组),130例患者以甲状腺癌结节或体检B超怀疑恶性病变或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显性组)。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7岁及42岁(F=15.545,P=0.000)。显性组恶性程度高于偶发组,其需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比例分别为48.5%(63/130)及30.9%(56/181),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7%(36/130)及10.5%(19/181),肿瘤两叶多发病灶分别为18.5%(24/130)及9.4%(17/181)。结论将甲状腺微小癌分为“偶发癌”和“显性癌”两个亚型对认识微小癌的发生、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实际意义。对“显性癌”患者,患侧腺叶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应视为标准术式;而对“偶发癌”患者,在保证安全切缘的前提下,甲状腺次全或腺叶切除都可视为手术选择。同时应常规探查Ⅵ区淋巴结,肿大者应予以清扫,体检及B超提示颈淋巴结转移者需再加颈侧清扫。
- 赵文和王伟斌滕理送林益凯马志敏周杏仁王敏刘剑吴福生冯懿正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微小癌
- 大肠癌HT-29细胞亚系与母系转移能力和相关因子的比较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细胞转移能力与肿瘤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结肠癌 HT- 2 9亚系 HT- 2 9c和 HT- 2 9d细胞在裸大鼠体内建立转移模型 ,比较其与母系的转移能力。用 ELISA法测定 3个大肠癌细胞系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u PA)及纤溶酶原抑制剂 - 1(PAI- 1)含量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胚抗原和 3-磷酸肌醇激酶(PI3- Kinase)在体内外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癌胚抗原表达。结果 :在裸鼠体内 HT- 2 9d细胞的肝转移率明显高于母系 HT- 2 9细胞 ,转移累及的脏器增多。在体外培养中 ,HT- 2 9d细胞的 u PA及 PAI- 1含量明显高于 HT- 2 9和 Wi Dr细胞。在裸鼠体内 ,HT- 2 9d细胞的 PI3- Kinase表达明显高于 HT- 2 9和 Wi Dr细胞。结论 :经裸鼠体内筛选的大肠癌 HT- 2 9细胞亚系表现出增强的肿瘤转移能力。UPA、PAI- 1的含量及 PI3- Kinase的表达与肿瘤转移能力有关。
- 王敏VOGEL IlkaKALTHOFF Holger
- 关键词:大肠癌尿激酶癌胚抗原
- 微小肝癌诊治及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研究
- 赵文和马志敏周杏仁冯懿正方宝山滕理送王敏周东辉徐增斌
- 该组自1970年到2002年11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1300余例。系统总结了微小肝癌的诊断步骤,微小肝癌的手术定位方法。将随访监测引入微小肝癌的诊断;改进了CT定位方法,并在国内首先描述了DSA肝动脉、肝静脉双重造影定位...
- 关键词:
- 关键词:微小肝癌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
-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薏苡仁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被引量:6
- 2001年
- 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性实验 ,探讨薏苡仁提取物 (康莱特 )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共 43例 ,分为TAE组 2 1例、TAE +康莱特治疗组 11例、单纯康莱特治疗加或不加化疗组 11例 3组。康莱特治疗组术后经肝动脉灌注康莱特注射液 2 0 0mL/d× 10d。结果表明 :①康莱特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外周血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种保护作用对血小板可能更加显著 ;②康莱特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并未加重TAE术后的肝功能损伤 ;③康莱特注射液有良好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可明显提高血清NK细胞的水平 ;④康莱特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当与TAE治疗合并应用时 。
- 冯懿正赵文和马志敏周杏仁王敏盛建明
- 关键词:薏苡仁提取物肝动脉灌注肝癌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剂表达与人大肠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关系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 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 ( u PAR)和纤溶酶原抑制剂 1( PAI- 1)的表达与人大肠癌细胞系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方法测定 3个人大肠癌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 u PA、u PAR和 PAI- 1含量 ;用免疫组化 ABC方法检测 u PA、u PAR和 PAI- 1在细胞中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大肠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 在培养上清液中具有高转移能力的 HT- 2 9d细胞的 u PA、u PAR及 PAI- 1含量明显高于低转移的 HT- 2 9和不转移的 Wi Dr细胞 ,而 HT- 2 9细胞的 u PA、u PAR及 PAI- 1含量则高于 Wi Dr细胞。免疫组化显示 u PA和 PAI- 1在 HT- 2 9d细胞中的表达高于 HT- 2 9和 Wi Dr细胞。结论 u PA、u PAR和 PAI-1的表达与大肠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 王敏VogelIKalthoff H
- 关键词:大肠肿瘤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脱氧氟尿苷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 了解术前化疗对胃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术前随机分为口服脱氧氟尿苷(5′- DFUR)组(18例)、静脉输注5- FU +CF组(16例)及对照组(2 0例)。化疗结束后第1~2天手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TUNEL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指数(PI)及凋亡细胞指数(AI)。结果 PI在5′-DFUR组(40±13)、5 - FU +CF组(41±15 )明显低于对照组(5 8±1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0 0 ) ;AI在5′- DFUR组(14±9)、5 - FU +CF组(14±10 )明显高于对照组(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7)。4 4例获得随访。总的0 . 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86 %、70 % ,0. 5、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77%、6 7%。3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3~5d短程口服5′- DFUR化疗可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降低癌细胞增殖指数,但不能改善术后生存情况。
- 赵文和王世夫丁伟盛建明马志敏滕理送王敏罗斌吴福生
- 关键词:癌细胞凋亡脱氧氟尿苷胃腺细胞增殖指数无瘤生存术后生存
- 胃肠间质瘤内科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胃肠间质瘤(GIST)的首选药物,传统放化疗主要用于治疗STI571无效的GIST,苯甲酰星形孢菌素等药物在治疗STI571原发和继发性耐药的GIST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
- 赵鹏王敏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肿瘤辅助疗法抗药性肿瘤
- 胆囊肉瘤样癌一例被引量:8
- 2006年
- 陆晓峰王敏王照明
- 关键词:肉瘤样癌胆囊多发结石MURPHY征胆囊颈部增强CT检查MRCP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