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征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2篇艺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民居
  • 6篇建筑
  • 4篇聚落
  • 4篇城市
  • 2篇文化
  • 2篇文化交流
  • 2篇摩梭民居
  • 2篇城市设计
  • 2篇传统建筑
  • 1篇地标
  • 1篇地标建筑
  • 1篇地震
  • 1篇意象
  • 1篇意蕴
  • 1篇秩序
  • 1篇中国传统建筑
  • 1篇山西民居
  • 1篇设计理论
  • 1篇使用者
  • 1篇死与生

机构

  • 12篇北方工业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4篇王新征
  • 3篇单军
  • 1篇陈穗
  • 1篇贾东
  • 1篇杨鑫
  • 1篇彭历

传媒

  • 5篇华中建筑
  • 2篇住区
  • 1篇世界建筑
  • 1篇新建筑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古建园林技术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山西建筑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07
  • 2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摩梭民居祖母屋为例看传统民居核心精神空间的保护被引量:2
2014年
该文通过作者在滇西北纳西族摩梭人传统聚落中的调研实践,分析了摩梭人传统民居在功能构成和空间模式上的特点,指出祖母屋作为摩梭民居核心精神空间的意义;该文总结了调研中发现的摩梭民居特别是祖母屋保护和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出了祖母屋建筑保护和更新中维护其精神核心空间属性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聚落和民居核心精神空间保护的一般性原则。
王新征
关键词:摩梭聚落民居
技失求诸野——浅析边缘文化中外来建筑形式的标本化现象
2013年
本文描述了文化交流中引进的建筑样式最终保留下来成为一种标本的现象,通过对两个案例——日本佛寺建筑和大理白族民居——的分析,论述了这种标本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传统时代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建筑交流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和片段化的特点,指出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所具有的意义。
单军王新征
关键词:文化交流白族民居
西南地震多发地区传统聚落民居抗震措施简析——以宁蒗县“6.24”地震中的摩梭民居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对宁蒗县"6.24"地震中的摩梭民居的调研实践,分析了我国西南地震多发地区传统聚落民居抗震设防的总体状况,并指出加强抗震设防在传统聚落更新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总结了调研中发现的传统聚落民居在抗震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聚落的规划、建设场地的选择、民居建筑的结构和构造等方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论述了强化民居的抗震性能与传统聚落风貌保护相协调的问题.对西南传统聚落更新中的重点问题,木结构的抗震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
王新征杨鑫彭历
关键词:传统聚落民居地震抗震性能
秩序与自然之间——基于文化原型研究的中国传统合院建筑解读被引量:2
2014年
该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理想建成环境和居住空间的追求,从一种文化原型的角度对这种理想的环境和空间原型进行认识,并界定了从文化原型到建筑原型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指出了体现完美秩序的"匠人营国"和体现理想山水的"世外桃源"是中国文化中关于生活环境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原型。而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住居,则是这两个理想原型的复合。从而尝试提供了一种从"文化原型——建筑原型"的映射关系的角度对建筑形态问题进行解释的可能性。
王新征
关键词:合院民居文化秩序
空间作为媒介:意义、结构与趋势被引量:4
2016年
与乡土社会不同,在城市中公共空间不仅为公共活动提供场所,也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结提供媒介,这是城市空间结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也是现代城市中公共空间形态丰富的重要原因。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代城市的社会关系结构正在向与传统的熟人社会极其相似的状态回归。这导致了个体对公其交流媒介依赖度的降低、公共空间媒介功能的丧失乃至其公其性的整体衰退。
王新征
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公共活动媒介
材料意义的建构:以中国传统砖作美学意蕴的变迁为例
2016年
在传统时期,中国砖作技术体系的审美标准指向对精致化的追求。这一建造逻辑已经超越了单纯材料物理性能和实用功能的范畴,具有强烈的文化意义,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造者和使用者对于材料意义的理解。近代以来,随着新建筑材料和工业化施工方式的应用,砖的审美指向在很短的时间里从精致化转向体现地域性和粗犷之美。这种从传统到现代过程中建构逻辑上的一致性与审美意趣上的倒错,成为了理解砖作技术体系诸多细节原因和意义的基础。这个转变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砖的材料意义的社会文化和审美因素,在其他材料意义的建构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王新征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意蕴
整体、发展、和谐:石景山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被引量:1
2007年
自2004年5月起,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开展了《石景山区概念性城市设计》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对应工作区域涉及石景山全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有其地域和规模的特殊性。我们以北京整体空间布局和发展为背景.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景山打造CRD(以文化创意、新型休闲娱乐为发展主旋律的首都文化休闲区)为主线.以自然和谐、人文和谐为目标.把研究基准概括为整体、发展、和谐.形成绿色.现代、文明、和谐的主题。
贾东陈穗王新征
关键词:自然和谐城市设计经济社会发展
建筑城市性理念下的城市建筑专题研究
本文在对建筑的城市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基于建筑城市性的建筑与城市形态研究方法的框架,并具体地结合对建筑与城市现象的专题研究介绍了建筑城市性分析方法和适度城市性评价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论文除第一章引言外共计六章,可...
王新征
关键词:建筑城市城市性地标建筑
文献传递
他山之砖——中国传统砖砌建造技术发展中的外来影响浅析
2016年
作为一种人造材料,砖的地域性特征明显弱于木、土、石等天然材料。在传统时期,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普适性而非地域性的材料和建造技术体系。与其他材料相比,传统砖砌建造技术所受到的外来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于砖的使用——包括建构态度和技术细节——并不是完全内生性的,而是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扰动。在传统砖砌建造技术发展历史中的几个关键时期,这种外来影响体现得非常明显,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砖砌建造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王新征
关键词:建造技术传统建筑
追寻理论的细节——以简·雅各布斯的城市理论为例
2013年
建筑与城市理论在其建构方式上有别于自然科学理论,呈现出反思性、回顾性的特点。该文以简·雅各布斯的城市理论为例,通过对简·雅各布斯的城市理论的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和文本组织形式等细节的分析,说明建筑和城市理论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论建构过程、叙事方式等细节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王新征
关键词:城市设计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