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 作品数:31 被引量:6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16例Turner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Turner综合征不同核型的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其关系。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G带分析。结果 16例Turner综合征患者中单体45,X0 6例(37.50%),46,X0/46,XX嵌合体1例(6.25%),46,Xi(Xq)1例(6.25%),47,XXX 4例(25.00%),46,XY/45,X0 3例(18.75%),46,XX,del(Xq24)1例(6.25%)。结论 X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畸变是导致Turner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多种异常核型均不同程度导致女性生长缓慢、性腺发育不良、闭经及智力低下等其他器官功能异常。 昌业伟 贾庆华 唐瑜 王晓辉 杨霄鹏 马明仁 惠玲 王美亮 哈小琴关键词:TURNER综合征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G带 LMO3过表达对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 2010年 构建重组质粒pcDNA4/HisA-LMO3,转染C8-D1A胶质细胞,对照组为pcDNA4/HisA空载体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MTT观察各组细胞的体外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百分比,Western-blot检测LMO3转染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从而观察LMO3基因对C8-D1A胶质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RT-PCR、Western印迹显示pcDNA4/HisA-LMO3转染组LMO3mRNA及LMO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及C8细胞(P<0.01),S期细胞增加,G0/G1期细胞减少,C8细胞转染LMO3后可以促进C8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 惠玲 吕同德 王建峰 王晓辉 哈小琴 张军莉 杨桂兰 鞠英关键词:基因转染 胶质细胞 增殖 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IB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构建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alcium-and inte-grin-binding protein,CIB)的原核表达载体,制备小鼠抗人CIB的多克隆抗体并探讨其亚细胞定位。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脑组织扩增CIB的cDNA片段,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IB,转入BL21(DE3)中,以IPTG诱导BL21(DE3)表达CIB融合蛋白,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CIB的表达。用含CIB融合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颗粒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抗血清分别经Protein G、抗原亲和层析后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通过重组表达获得CIB抗原蛋白,免疫小鼠并纯化抗血清得到特异性的抗CIB抗体,该抗体能检测细胞内源性CIB蛋白的表达;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IB在SHG44、Hhu7细胞株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质。结论:成功克隆CIB基因并制备了特异性的小鼠抗人的CIB多克隆抗体,对进一步研究CIB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石洁 惠玲 张煦 王晓辉 杨金升 吕同德 赵治华 哈小琴关键词:CIB 基因重组 多克隆抗体 亚细胞定位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纯紫杉醇+顺铂化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IK细胞及Treg细胞的数量和比例,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评估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CEA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率、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能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王晓辉 马俊 张俊 惠玲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树突细胞 人Notch1受体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13年 目的:构建人特异性受体Notch1短发夹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Notch1表达的影响,以便进一步研究Notch1的生物学功能。方法:设计合成Notch1序列干扰序列,插入到pGenesil-1.1上构建重组质粒,取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通过同源重组,构建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载体pGsadeno-Notch1-shRNA。经Pac I线性化后脂质体介导转染到HEK 293细胞,包装后得到腺病毒颗粒。产生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特异性shRN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Notch1蛋白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效果。结果:经酶切及DNA测序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3 d后,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可显著下调细胞内Notch1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对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70.31%和86.9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人Notch1受体sh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Notch1在肿瘤学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 王晓辉 罗芸 吕同德 杨宵鹏 唐瑜 哈小琴关键词:NOTCH1 腺病毒载体 RNA干扰 基因治疗 生存素、MMP-2和nm23在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生存素、MMP-2和nm23蛋白在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生存索、MMP-2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生存素和MMP-2阳性率呈增加趋势,nm23蛋白呈递减趋势;生存素、MMP-2及nm23的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有无脉管侵犯、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生存素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01),生存素及MMP-2均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r=-0.957,P<0.001)。结论生存素与MMP-2的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 吕同德 黄启普 惠玲 耿排力 哈小琴 唐瑜 王晓辉 乔莹关键词:胃癌 胃黏膜 生存素 MMP-2 NM23 免疫组织化学 慢病毒介导的CIB1过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周期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中恶性度最高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现有的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方式对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显著改善。本研究观察重组慢病毒中与肿瘤增殖、周期相关的钙整合素结合蛋白1(calcium-and integrin-binding protein 1,CIB1)基因,在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的过表达情况及对其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CIB1目的片段,构建CIB1重组pLVX-IRES-CIB1-tdTomato慢病毒载体,将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293T包装细胞,进行病毒的包装并检测病毒滴度,筛选最佳病毒感染复数并感染U251胶质瘤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pLVX-IRES-CIB1-tdTomato慢病毒表达,CCK-8法检测CIB1过表达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CIB1过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LVX-CIB1-IRES-tdTomato,制备了重组CIB1慢病毒和空载体慢病毒,病毒滴度分别为2.9×10~7和2.8×10~7 ifu/mL;用最佳病毒感染复数100感染U251细胞。CCK-8检测显示,CIB1感染组与空载体对照组及空白组相比明显促进细胞增殖(P<0.05),提示CIB1过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有生长促进效应。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IB1感染组U251细胞G_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下降。结论 CIB1过表达可以促进U251细胞增殖,并使细胞G_2/M细胞比例上升。 李慧 惠玲 李君红 王晓辉 桑春艳 张富婷 周杰关键词:胶质瘤 细胞增殖 钙整合素结合蛋白1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2014年 目的构建人钙整合素结合蛋白1(calcium-and integrin-binding protein 1,CIB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下调CIB1表达的慢病毒。方法根据CIB1的序列,设计siRNA序列,克隆入慢病毒核心质粒pGV112中,并与辅助质粒一起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用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并测定病毒滴度。以CIB1干扰慢病毒感染人胶质瘤细胞SHG44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IB1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CIB1干扰慢病毒载体,包装后获得慢病毒颗粒,病毒滴度检测可达6×108pfu/ml,感染细胞CIB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成功构建人CIB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为后续CIB1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惠玲 李晓云 王晓辉 王美亮 杨霄鹏 马明仁 桑春艳 王剑锋关键词:慢病毒 胶质瘤 RNA干扰 不同冻存条件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细胞表型及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冻存条件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表型的变化及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培养12 d的CIK细胞,分别冻存于-80℃冰箱及液氮中,于冻存后4、12、24周复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型变化,CCK-8法测定其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未冻存CIK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液氮冻存4、12、24周及-80℃冻存4周后复苏培养的CIK细胞增殖、细胞存活率、免疫细胞表型及对K562的杀伤活性与未冻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冻存12周及24后复苏培养的CIK细胞与未冻存组比较,细胞增殖明显抑制,细胞存活率低,CD3+、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显著抑制(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CIK细胞应尽量冻存于液氮中,如冻存于-80℃时冻存时间应≤4周。 王晓辉 马俊 张俊 惠玲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细胞表型 杀伤活性 Lg-1诱导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凋亡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新鬼臼毒素衍生物4β-4-脱氧-氮取代的异亮氨酸(5-FU基)-戊醇酯-4′-去甲表鬼臼(Lg-1)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流式细胞术和Hoechs33258染色分别检测Lg-1对BGC-82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药物处理后对BGC-823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ax、Bcl-2、p21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Lg-1对BGC-82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增强,药物浓度为0.01、0.1、1和10μmol/L时,Lg-1对BGC-823的抑制率分别为23.5%、30.8%、32.4%和52.1%,与依托泊苷(Vp-16)处理组(3.5%、8.7%、10.9%和2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12~60hLg-1处理组对BGC-823的抑制率与Vp-16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h抑制率分别为9.8%和8.0%,P=0.001;24h分别为11.6%和9.0%,P=0.02;36h分别为19.4%和16.2%,P=0.014;48h分别为44.1%和41.2%,P=0.048;60h分别为65.4%和50.1%,P=0.001。细胞周期检测显示,Lg-1作用12和24h后,G2/M期的细胞含量分别为39.37%和74.36%,与对照组及Vp-16组比较均明显增加,而G0/G1期细胞含量分别为20.06%和12.25%,较对照组及Vp-16组显著减少。Hoechst33258染色显示,Lg-1处理组细胞核固缩、碎裂、凋亡样改变,药物处理后Bcl-2mRNA的表达呈降低趋势,Vp-16处理组Bcl-2mRNA表达量为0.748,Lg-1处理组为0.425,而p53、Bax、p21和Caspase-3mRNA的表达呈增高趋势,Vp-16处理组mRNA表达量分别为1.074、1.232、1.818和2.9,Lg-1处理组分别为1.903、1.393、1.911和3.097,且Lg-1处理组作用优于Vp-16处理组。结论:Lg-1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在G2/M期,该过程可能与其上调p53、Bax、p21、Caspase-3表达和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闫蔚 吕同德 惠玲 王美亮 贾庆华 王晓辉 马明仁关键词:胃肿瘤 鬼臼毒素 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