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浩明

作品数:17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7篇椎间盘
  • 6篇腰椎
  • 5篇培养室
  • 4篇脊柱
  • 3篇退行性
  • 3篇节段
  • 2篇大血管
  • 2篇底板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循环
  • 2篇压头
  • 2篇腰椎融合
  • 2篇腰椎退行性
  • 2篇腰椎退行性疾...
  • 2篇硬质
  • 2篇圆球体
  • 2篇早期疗效
  • 2篇支承

机构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沙坪坝...

作者

  • 17篇王浩明
  • 16篇周强
  • 12篇李瀚卿
  • 9篇李松涛
  • 8篇徐源
  • 8篇甘翼搏
  • 8篇李培
  • 8篇李玉东
  • 8篇宋磊
  • 5篇施荣茂
  • 4篇刘列华
  • 4篇罗飞
  • 4篇代飞
  • 4篇许建中
  • 3篇梁勇
  • 3篇侯天勇
  • 3篇邸宁
  • 2篇何清义
  • 2篇陈道森
  • 1篇赵晨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组织工程仿生培养的供液泵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组织工程仿生培养的供液泵,包括支承座,以及旋转电机、伸缩式泵囊、具有输入水嘴和输出水嘴的单向阀座,泵囊的一端与单向阀座固定连接,泵囊的腔与单向阀座的腔连通,伸缩式泵囊的另一端密封并设置连接块,该连...
宋磊周强徐源李松涛甘翼搏李培李瀚卿李玉东王浩明
文献传递
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报告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髓核摘除联合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对39例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髓核摘除联合K-Rod动态固定(A组,19例)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B组,20例)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进行比较评价,并动态观察术后责任椎间隙高度及腰椎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A组随访时间18~32个月,平均22个月;B组随访时间18~37个月,平均23个月。末次随访两组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A组末次随访时VAS为1.16±0.50,ODI为(3.72±3.63)%,较术前VAS5.52±1.58及ODI(50.83±20.28)%有明显降低(P<0.001);B组末次随访时VAS为2.13±0.69,ODI为(18.61±4.07)%,较术前VAS6.50±1.21及ODI(60.56±9.92)%有明显降低(P<0.001)。A组术后手术节段ROM减小,但末次随访时已恢复至术前近60%,B组术后手术节段将为0°。两组相邻节段及腰椎总活动度维持在术前水平。A组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降低约10%,但术后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两组相邻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见内固定松动、物断裂等情况。结论与融合相比,K-Rod系统保留了腰椎生理曲度和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对相邻节段退变无明显影响,短期临床疗效满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邸宁王浩明李瀚卿施荣茂代飞何清义罗飞许建中周强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移位腰椎脊柱疾病
肌腱组织仿生培养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肌腱组织仿生培养器,包括培养室、滑柱,培养室设有进液孔、出液孔,滑柱的一端伸入培养室内,进液孔、出液孔设置于培养室的侧壁上,培养室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端盖封口,第一端盖上设有导向孔,所述滑柱间隙配合于...
徐源周强李培甘翼搏李松涛李玉东李瀚卿王浩明宋磊
文献传递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术后随访评价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置换节段与融合节段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CDR联合ACDF病例(杂交手术组)和15例多节段ACDF病例(融合手术组)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椎间隙高度、颈椎总活动度和节段活动度占颈椎总活动度的百分比值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杂交手术组15例患者平均随访21.1个月,融合手术组15例患者平均随访25.1个月。2组病例术后各随访点VAS评分、ND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末次随访时杂交手术组置换节段活动度占颈椎总活动度的百分比值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P<0.05),上下位邻近节段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手术组上下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术后随访时间内未观察到装置松动、移位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ACDR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具有良好早期临床疗效,在维持颈椎运动功能的同时减少邻近节段运动负荷,是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陈道森施荣茂周强许建中王浩明刘列华代飞罗飞何清义
关键词:颈椎病
椎间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后路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估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2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临床疗效。腰椎正侧过伸过屈位片测量动态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ntervertebral space ratio,IVS)、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腰椎总活动度(L1~L5)的变化,采用Woodend分级评价椎间盘髓核有无信号改变。随访时间(28.45±3.59)个月。结果术后24个月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均较术前降低(P<0.05)。屈伸活动度:动态固定节段由(5.62±4.30)°降至(3.53±1.52)°(P<0.01),邻近节段和腰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髓核信号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能维持固定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并保留一定的运动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王浩明李瀚卿施荣茂周强侯天勇刘列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动态内固定
细胞和组织培养液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和组织培养液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包括培养室,还包括中央控制单元、物质交换器和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源,所述培养室与物质交换器之间设有循环培养液管道,所述培养室的上游端...
李松涛周强徐源甘翼搏李培王浩明李瀚卿李玉东宋磊
文献传递
L5/S1前路手术相关椎前大血管的影像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测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局部解剖,为L5/S1前路手术提供术前血管解剖学评估依据。方法:62例正常成年人,男32例、女30例,行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察髂血管间隙双侧髂血管的构成情况,测量髂间三角解剖参数:髂间三角顶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L5椎体下缘、S1椎体上缘髂血管间距;髂间三角顶点偏离正中矢状面的距离;L5/S1椎间隙宽度。根据髂间三角顶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1.2cm;0.6~1.2cm;〈0.6cm且〉0;≤0)定义Ⅰ、Ⅱ、Ⅲ、Ⅳ型髂间三角。计算髂间三角面积、L5/S1椎间盘显露百分比。结果:髂血管间隙由左侧髂静脉、右侧髂动脉组成占54例(87%);双侧均为髂动脉或髂静脉各占4例(6.45%)、2例(3.23%);左侧髂动脉、右侧髂静脉占2例(3.23%)。Ⅰ、Ⅱ、Ⅲ、Ⅳ型髂间三角分别为42(67.7%)、11(17.7%)、7(11.3%)、2(1.6%)例。Ⅰ、Ⅱ、Ⅲ型各解剖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5/S1椎间隙宽度为5.3±0.6cm。Ⅰ、Ⅱ、Ⅲ型髂间三角显露面积分别为5.00cm2(1.42~11.90cm2)、1.04cm2(0.49~2.12cm2)、0.33cm2(0.10~0.92cm2),椎间盘显露百分比分别为78.3%、59.4%、42.5%。结论:腹部血管成像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有助于L5/S1前路手术策略的制定。
刘列华成仕明周强梁勇王浩明侯天勇甘翼博吴庆
关键词:血管解剖血管成像
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评价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K-Rod动态固定对邻近节段保护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9月采用椎间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及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1例患者。A组(K-Rod组)24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存在退变,行单节段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B组(单节段融合组)27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无不稳或退变,行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评价2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腰椎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头侧邻近第一节段活动度(ROM1)、头侧邻近第二节段或尾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ROM2)、保护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结果随访24~37个月。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改善,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腰椎总ROM术前及末次随访之间均无差异。A组保护节段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无差异。2组ROM1及ROM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出现11(11/138,8%)枚螺钉松动;B组无螺钉松动。结论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增加的动态固定保护了术前已存在退变的节段,避免了多节段融合,降低了单节段融合邻椎病的风险,因此适应证选择合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瀚卿施荣茂周强邸宁王浩明代飞罗飞侯天勇许建中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假体和植入物脊柱融合术
CT血管成像技术在国人腰动脉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技术对腰动脉的影像解剖进行观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行CT腹部血管成像检查的55例,使腹主动脉及腰动脉清晰显示。观测腰动脉起点平面及缺失,腰动脉发出处与腹主动脉形成的上夹角及其内径,腰动脉发出处相邻腰动脉间的距离及腰动脉共干现象。结果大多数腰动脉发自相应的腹主动脉对应椎体平面。共9例(16.4%)腰动脉缺失。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3腰动脉发出处和腹主动脉所形成的上夹角为锐角,第4腰动脉为钝角。相邻腰动脉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共3例(5.5%)腰动脉发出处有共干现象。结论腰动脉局部解剖变异较大。行腰动脉介入治疗前要了解腰动脉的局部解剖特点,警惕脊髓血供。
刘列华张鸿周强成仕明梁勇王浩明吕应文任周奎
关键词:解剖学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腰动脉
用于椎间盘仿生培养的均匀施力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椎间盘仿生培养的均匀施力装置,包括用于支承椎间盘的装置和两个压力传递装置,所述用于支承椎间盘的装置的上部为圆筒,下部为支承座,支承座上设有若干轴向通孔与圆筒的筒腔贯通,两个压力传递装置分上下放置在圆筒...
周强甘翼搏李培徐源王浩明李松涛李瀚卿李玉东宋磊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