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腹泻病细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病细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资料,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年来儿科住院部326例腹泻病患儿进行大便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并对细菌性肠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细菌病原学检查阳性68例,77株.阳性率20.86%。致泻性大肠杆菌 23株.白色念珠菌 13株,普通变形杆菌12株.奇异变形杆菌10株,枸橼酸杆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志贺氏痢疾杆菌2株。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但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率较高。在夏季发病病例、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病、院内获得性腹泻病中,以及排粘浓脓血样,大便常规有红、白细胞者致病菌阳性率较高。结论对小儿腹泻病应慎用抗生素,大便为粘液脓血样.大便常规有红白细胞可作为应用抗生素的指征。有用药指征而未有药敏结果,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治疗。加强病房内消毒隔离制度及夏天饮食卫生可减少细菌性肠炎发生。
- 蔡幸生陈若芝林丽容王涛
- 关键词:腹泻细菌病原学流行病学儿童
- 儿科医院感染性肠炎防治研究
- 蔡幸生卢道奋陈声琼黄钊雄陈尤佳王涛郑德昌邢佩辉
- 该课题收集了1990年至1999年中医院感染性肠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儿发病年龄、喂养方式、原发病、住院时间、抗生素、激素等应用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等与该病的关系。由于该病占医院感染性疾病的56.19%。故对其研究...
- 关键词:
- 关键词:儿科医院感染肠炎
- 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原学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儿科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 (PCDD)致病病原体、主要病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及诊疗问题。方法 对 693例PCDD患儿进行临床及病原体研究。结果 PCDD组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检出率较高。泡沫状便多为白色念珠菌、肠毛滴虫感染。大便呈绿色多为铜绿假单胞菌、隐孢子虫感染。水样便、量较多为肠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感染。致病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三嗪、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较高。结论 PCDD条件致病菌及原虫检出率较高 ,多为耐药菌株 ,但对环丙沙星、头孢三嗪、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较高。
- 蔡幸生卢道奋陈声琼陈尤佳王涛郑德昌
- 关键词:迁延性腹泻病慢性腹泻病PCDD
- 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病原体及抗生素敏感性变迁10年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探讨儿科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 (PCDD)病原体及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的变迁。方法对近 10年来 PCDD与急性腹泻病 (ADD)各种病原体检出率进行比较。对 PCDD常见病原体检出率及抗生素敏感率进行逐年统计 ,并进行前后 5年比较。结果PCDD组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属、枸椽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耶尔森菌、新型隐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及肠道毛滴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等检出率较高。而 ADD组轮状病毒、肠毒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检出率较高。PCDD组条件致病菌检出率逐渐增高 ,而原虫检出率则逐渐降低 ,细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率逐渐降低 ;前后 5年比较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属、枸椽酸杆菌属、肠道毛滴虫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检出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氯霉素、庆大霉素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头孢三嗪、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敏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PCDD近 10年来条件致病菌感染逐渐增多 ,而原虫感染则逐渐降低。细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率逐渐降低 ,但对头孢三嗪、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
- 蔡幸生卢道奋陈声琼陈尤佳王涛郑德昌邢佩辉
- 关键词:慢性腹泻病病原体抗生素敏感性
- 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病原学与临床十年系列研究
- 蔡幸生卢道奋洪素娟陈声琼陈尤佳王涛郑德昌邢佩辉
- 该项目进行了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病原学与临床十年系列研究。该研究发现了:急性腹泻病与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病原体构成的不同;近10年来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条件致病菌检出率逐渐增多,细菌对多数常用抗生素敏感率逐渐下降,提示...
- 关键词:
- 关键词:迁延性腹泻病慢性腹泻病小儿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