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珅

作品数:11 被引量:106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丁苯
  • 4篇丁苯酞
  • 4篇丁苯酞软胶囊
  • 4篇动脉
  • 4篇软胶囊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胶囊
  • 4篇苯酞
  • 3篇血管病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血管
  • 3篇缺血性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病
  • 3篇急性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生理学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机构

  • 11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王珅
  • 8篇鲁晓花
  • 8篇陈晓峰
  • 5篇岳淑敏
  • 4篇樊昱宏
  • 3篇王洪生
  • 3篇杨婷
  • 1篇杨婷
  • 1篇王长卿
  • 1篇王巍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超声屏气试验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行TCD检查,对比分析两组人群大脑中动脉(M CA)、颈内动脉末端(IC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 I)、屏气指数(BH I)的差异。结果:患病组平均血流速度(Vm)较对照组显著加快(P<0.01),搏动指数(P I)高于对照组(P<0.01),屏气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BH I客观地反映了血管的反应性,TCD检查可为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岳淑敏王珅陈晓峰鲁晓花
关键词:超声检查
糖尿病行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颅脑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0-05-2013-12我院行颅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197例,记录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糖尿病患者行颅脑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8%(43/1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手术时间、心脏射血分数、合并冠心病、甘油三酯水平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7.5%、心脏射血分数<50%、尿微量白蛋白≥30μg/mL、甘油三酯≥1.7mmo/L是糖尿病患者行颅脑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合并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7.5%、心脏射血分数<50%、尿微量白蛋白≥30μg/mL、甘油三酯≥1.7mmo/L是糖尿病患者行颅脑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陈晓峰张相友鲁晓花高会文王珅樊昱宏王洪生
关键词:糖尿病颅脑手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0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于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意义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2008年我院TCD室诊断的18例SSS患者,结合其临床症状及TCD表现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8例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4例表现为患侧上肢缺血症状;16例收缩压差≥20mmHg,1例舒张压差≥20mmHg;左侧锁骨下动脉(SubA)病变10例,右侧SubA病变8例;Ⅰ期盗血6例,Ⅱ期盗血9例,Ⅲ期盗血3例;所有病例均行CTA检查证实有SubA闭塞性病变,1例经DSA证实,并行支架置入治疗,后期随访,盗血消失。结论:TCD是诊断SSS及其盗血程度、途径敏感可靠的方法,可作为SSS的首选筛查方法及长期随访工具。
陈晓峰岳淑敏鲁晓花王珅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无症状人群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
2010年
目的:分析中年以上无症状人群脑血管狭窄频率及分布。方法:对无症状人群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椎-基底动脉(V-BA),并统计调查人群的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头痛、头晕、吸烟、饮酒等因素,对各因素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805例中血管狭窄发生率为4.09%。高血压、糖尿病、年龄等因素与血管狭窄有显著相关性(P<0.01)。性别、头痛、头晕、吸烟、饮酒与颅内血管狭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史的无症状人群脑血管狭窄率(10.18%)明显高于无病史者(1.72%)。结论:无症状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因素是脑血管狭窄主要危险因素。
鲁晓花岳淑敏陈晓峰王珅
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颈动脉彩超检查共筛选出120例患者,其中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40例(稳定组),颈动脉易损斑块组80例(易损组),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易损斑块组分为治疗1组及治疗2组,各40例,两亚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治疗1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比各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不稳定斑块数量变化。结果:易损斑块两亚组中血清NF-κB、MMP-9、ICAM-1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但两亚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组治疗后6个月血清NF-κB、MMP-9、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1组治疗6个月NF-κB、MMP-9、ICAM-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2组(P<0.05);治疗1、2组治疗后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F-κB、ICAM-1、MMP-9水平,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显著。
王珅杨婷陈晓峰鲁晓花高会文樊昱宏王巍岳淑敏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斑块易损性MMP-9ICAM-1
颅内动脉瘤1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等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共有140个动脉瘤,单发动脉瘤91例,占81.25%;多发性动脉瘤21例,其中,发生两个动脉瘤体17例,占80.95%,发生三个动脉瘤体4例,占19.05%。合并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动脉瘤,合并烟雾病,合并动静脉血管畸形均为1例。瘤体发生部位以后交通动脉位置最为常见,共有45个,瘤体大小均分布在1.4~30.0 mm范围内,以2.0~4.9 mm最多,共86个瘤体,占61.43%。结论及时应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及时进行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有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陈晓峰张相友鲁晓花高会文王珅樊昱宏王洪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核磁共振成像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于治疗1周时采集2组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2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2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1周时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Ran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22,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并恢复神经功能缺损,且疗效显著。
武星王珅方庆娟赵茜茜冯向云杨婷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急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聚集神经功能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50
2017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入院均给予营养脑神经、抗血小板聚集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g口服,每日3次,治疗3个月后行疗效评价。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变化;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及其迁移能力;使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使用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BI指数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EPCs数量及其迁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能患者改善神经功能损伤,增强EPCs其向损伤区域的迁移能力。
武星王珅方庆娟赵茜茜冯向云杨婷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急性脑梗死EPCS血脂
大鼠急性局灶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变化是导致外伤性脑水肿的最直接的因素。研究脑BBB改变对探讨颅脑损伤脑水肿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意义。方法:8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脑损伤组,脑损伤组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按伤后不同观察时相点又分为6个亚组,每亚组12只。每组取6只测量伤侧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另6只做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研究发现伤后30min时已可见BBB开放,伤后24~72h组最明显,伤后168h BBB功能仍未恢复。结论:脑含水量的变化与脑组织中EB含量变化不同步,BBB的开放先于脑水肿的形成。提示脑损伤后脑水肿的治疗应从早期开始,并持续一周以上。
岳淑敏陈晓峰鲁晓花王长卿王珅
关键词:脑损伤脑水肿血脑屏障
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抗炎作用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正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评估其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对照组)、颈动脉易损斑块组,按随机数字法将易损斑块组分为干预1组及干预2组,2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干预1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血清hs-CRP、MMP-9、TNF-α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测量并评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IMT)、斑块Crous积分、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易损斑块2亚组治疗前血清hs-CRP、MMP-9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干预1组及干预2组间血清hs-CRP、MMP-9、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易损斑块2亚组中血清hs-CRP、MMP-9及TNF-α水平均下降(P<0.05),干预1组治疗后血清hs-CRP、MMP-9及TNF-α水平均低于干预2组(P<0.05);易损斑块2亚组治疗后6个月后IMT值均下降(P<0.05),干预1组治疗后IMT值下降幅度大于干预2组(P<0.05);2亚组治疗后斑块Crous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不稳定斑块数量明显下降(P<0.05),干预1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量明显低于干预2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具有抗炎、逆转颈动脉内膜增生及稳定斑块作用,可使易损斑块稳定而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
王珅方庆娟武星赵茜茜冯向云杨婷
关键词:HS-CRP斑块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