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秀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论“正当优先于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前提
- 2014年
- 现代化的祛魅与现代国家的形成导致了正当与善分离以及政治与道德的双重分离,从而使正当性陷入危机之中。康德"正当优先于善、道德优先于政治"的思想从正当的形式条件入手进行正当性证成,奠定了现代政治的基调与方向。罗尔斯拒绝了康德哲学的形而上学前提,从"合理经验主义"出发对康德哲学进行修正,反而流于历史主义或相对主义。因此仍然需要回到对道德形而上学前提的辩证理解中去为"正当优先于善"奠基。
- 王艳秀
- 关键词:正当性危机道德形而上学
- 起源、错位与对勘——《社会契约论》的aliénation难题及其可能解决方案
- 2022年
-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指出了经由契约所建立的文明社会存在一个本质的矛盾: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的异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面向而不是两个阶段。为了摆脱异化困境,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第六章提出一个“化圆为方”的悖论重重的方案。阿尔都塞通过对“社会契约”进行图式化分析,发现这系列悖论由连续相关的内在理论错位构成。但阿尔都塞认为这系列错位在现实面前退无可退。本文尝试把《社会契约论》与“二论”联系起来,提供一种阅读卢梭的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方法论上表现为三维的空间构造理论;在历史观方面,通过向起源的回溯给予偶然性和可能性充分考量,探索非线性的历史建构范式的可能性。
- 王艳秀
- 关键词:社会契约阿尔都塞
- 在原理与历史之间——通过《二论》分析卢梭政治哲学的结构与方法被引量:1
- 2016年
- 卢梭的研究者历来认为他的学说是一个矛盾重重的集合体,笔者认为这种矛盾恰恰是卢梭有意为之。本文以《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为例,指出卢梭通过对自然状态是否真实存在、人类历史是否具有必然性、政治社会是否具有普遍性原理三个问题的矛盾式阐释,将三重矛盾层层推进的正向的认知顺序与反向的自然固有的可理智理解的顺序相结合,这一正一反两个顺序体现了卢梭通过原理与事实对举、分析与综合并用的类比方法,以描述性而非规范性的方式将辩证与历史有机结合,搭建了一个完整而逻辑的思想体系。
- 王艳秀
- 关键词:自然法卢梭政治哲学
- 论道德判断力
- 2012年
- 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行为主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可能涉及道德原则的冲突,从而陷入道德困境之中。道德困境的存在意味着伦理学不能为人们的行为制定完备的准则与规范,而需要行为主体培养自身的道德判断力。但是,无论是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经验判断力,还是康德所主张的反思判断力,都不能解决道德困境。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之上的判断力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也不会压制行为者的道德动机,为解决道德困境问题提供可行方案。
- 王艳秀
- 关键词:道德困境判断力主体间性
- 《论犹太人问题》的政治解放批判及其与“人的解放”之对勘
- 2021年
- "克罗茨纳赫时期"的马克思阅读了大量18世纪英法理论著作,这意味着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历程中,存在一个"理论迂回"。以《论犹太人问题》为例,其政治解放批判包括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马克思借助国家与市民社会这对概念揭示了政治解放的限度,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观念论的抽象历史划清了界限;第二环节返回近代思想史,通过揭示人权与公民权、自然人与公民的间距,以对勘的方式通过对人的解放图景的描绘完成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本文通过厘清市民社会、异化(aliénation)、人(homme)这几个关键性概念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因不同情境而具有的歧义内涵,探究青年马克思进行的方法论尝试,并发现这种"描述性方法"与卢梭政治哲学之间的关联。
- 王艳秀
- 关键词:政治解放异化犹太人问题卢梭
- 价值多元论与伦理学的政治哲学转向——兼论政治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的相容性被引量:3
- 2010年
- 价值多元论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的解决的价值冲突,是一个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某种我们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这要求伦理学乃至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这意味着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再是"我如何能过上良善生活",而是"我们如何生活在一起",即不是伦理学为政治哲学奠基,而是政治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一个框架,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下,善与善之间的调和与充分发展才是可能的。
- 王艳秀
- 关键词:价值多元论政治自由主义
- 卢梭“自然状态”设计的双重对勘及其构成性张力被引量:3
- 2017年
- 霍布斯通过自然平等和理性欲望的预设实现了古典政治哲学向现代政治哲学的转变,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将欲望问题转化为利益问题。卢梭通过区分作为人类原初状态的自然状态以及作为人之为人的法理地位的自然状态、自然人的可完善性与公民理性,自我保存的自然欲望与理性的欲望,自然人的自然自由、公民的契约自由、道德自由,自然人的自然平等与权利平等,以自然与历史对勘的方式将霍布斯的理论极端化,揭示了霍布斯理论必然导向的逻辑困境,进而通过认知性的思路而非规范性的思路、以构成性张力而非辩证的线性历史的设计描绘了一幅关于理想政制的完整连贯的理论图景。
- 王艳秀
- 关键词:卢梭自然状态
- 正当与善关系的四种模式——启蒙思想家对政治正当性问题的探讨
- 2014年
- 现代化的祛魅与现代国家的形成导致了正当与善分离以及政治与道德的双重分离,从而使正当性陷入危机之中。现代性所开创的自由民主具有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正当性危机在哲学中充分体现为近代政治思想在支配框架里对道德与政治、正当与善的关系的深切关注。近代的哲学家们不是通过简单取消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来化解正当性的危机,而是致力于澄清道德与政治各自的条件和界限,并提醒我们注意到了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区别,即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边界。
- 王艳秀
- 关键词:政治启蒙哲学
-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论寻求道德客观性的三种路径
- 2011年
- 理性多元论的事实使人类的道德生活陷入困境之中,需要为道德标准确立一个稳固的合理性基础,免除情感主义的危机。根据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不同看法,可以把当代道德哲学家对道德客观性的寻求分为三条路径:共识法、中介法、超越法。三种方法立足于后形而上学视域解决道德困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但是都忽视了道德的客观性是一个有其适用界限的概念。
- 王艳秀
- 价值多元论与伦理学的政治哲学转向--兼论政治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的相容性
- 本文试图论述,在价值多元论这一事实前提下,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再是“如何能过上良善生活”,而是“人们如何生活在一起”,即不是伦理学为政治哲学奠基,而是政治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一个框架,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下,对“良善生活”的思...
- 王艳秀
- 关键词:伦理学价值多元论政治哲学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