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2篇配合物
  • 2篇磁性
  • 1篇氧化物
  • 1篇双核
  • 1篇双核铜
  • 1篇双核铜配合物
  • 1篇铜配合物
  • 1篇氢键
  • 1篇热分析
  • 1篇吡啶
  • 1篇混合氧化物
  • 1篇冠醚
  • 1篇反铁磁性
  • 1篇
  • 1篇磁交换
  • 1篇磁交换作用
  • 1篇磁性质
  • 1篇磁性质研究
  • 1篇催化
  • 1篇催化剂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王谷丰
  • 2篇沈俭一
  • 2篇王国雄
  • 1篇郁开北
  • 1篇姚天扬
  • 1篇陈懿
  • 1篇屠迈
  • 1篇胡宏纹
  • 1篇张华

传媒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含氢键吡啶合钴(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交换作用
1999年
合成了含水配合物[Co(py)4Cl2]·H2O。分析了其单晶结构并与已知的无水配合物Co(py)4Cl2作了比较。发现结晶水的存在使含水配合物晶胞及分子对称性下降,由4方晶系I41/acd空间群变为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并且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把[Co(py)4Cl2]联接成一维长链。用Curie-Weiss定律,零场分裂磁化率公式加分子场校正磁化率公式拟合变温磁化率数据,发现分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交换作用。用Fisher一维线性链模型磁化率公式拟合,得出其氢键链内交换常数约为-1.
王谷丰季峰朱小蕾王国雄郁开北
关键词:磁交换作用反铁磁性吡啶配合物
双臂套索冠醚双核铜(Ⅱ)配合物的磁性质研究
1998年
测定了双臂套索冠醚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OH)](ClO4)3Me2CO(L=N,N′-二(8-喹啉甲基)-1,4,10,13-四氧-7,16-二氮环八环)的变温磁化率(4~300K),所加场强为5.0×105A/m.拟合了变温磁化率数据,得到J=-279.4cm-1;加上分子场校正后,得J=-257.7cm-1,Zj′=-30.1cm-1.拟合结果表明,分子间存在反铁磁性交换作用,而分子内的磁交换(J<500cm-1)还未大到使其反铁磁性交换作用变为抗磁性.用自旋倾斜体系解释了其反常的χm-H图.晶体结构和Cu2+3d轨道的分析表明,磁交换作用是通过OH桥进行的.比较了另外2个类似的双核铜(Ⅱ)大环OH桥联配合物。
张华王国雄季峰王谷丰王德胡宏纹姚天扬
关键词:冠醚磁性双核铜配合物铜配合物
镍铁水滑石及其衍生混合氧化物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27
1997年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Ni/Fe摩尔比为1、2、3、6和10的NiFe水滑石。热重差热结果显示NiFe水滑石的分解有二个过程,分别对应于200℃和300℃的吸热峰。经400℃焙烧后,NiFe水滑石转变为具有较高表面积的NiFeO混合氧化物(约100m2/g),其XRD结果仅显示NiO的衍射峰;经800℃焙烧后,NiFeO仍有15m2/g左右的表面积。穆斯堡尔谱测定表明NiFeO混合氧化物较Fe2O3易还原。
屠迈沈俭一王谷丰陈懿
关键词: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热分析
吸附量热仪及其体积校正被引量:3
1998年
简要介绍了吸附量热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吸附量热测定中的关键问题即体积标定进行了探讨.由于进样部分和吸附部分处于不同温度,在用氦气进行死体积标定时,需要运用校正因子法或假体积法.本文在比较了两种方法后,得出结论:若在工作中,两部分温度均保持不变,则两种方法得到的数据是一致的;若温度发生变化,则使用校正因子更可靠.
沈俭一王谷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