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长卿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灶性
  • 7篇局灶
  • 7篇局灶性
  • 7篇急性
  • 7篇急性局灶性
  • 6篇裂伤
  • 6篇脑挫裂
  • 6篇脑挫裂伤
  • 6篇挫裂伤
  • 4篇动脉瘤
  • 4篇造影
  • 4篇脑损伤
  • 4篇64排螺旋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微循环
  • 3篇颅内
  • 3篇64排螺旋C...
  • 2篇动脉
  • 2篇多普勒

机构

  • 11篇河北北方学院...
  • 9篇解放军第25...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王长卿
  • 11篇王洪生
  • 6篇赵佩林
  • 5篇陈晓峰
  • 4篇徐新文
  • 4篇杨昭伟
  • 4篇岳淑敏
  • 4篇王辉
  • 2篇鲁晓花
  • 2篇崔丽
  • 2篇滑岩峰
  • 2篇薄爱华
  • 2篇杨晓洪
  • 1篇李锐
  • 1篇范胤璞
  • 1篇王志明
  • 1篇贾金娥
  • 1篇吕国士
  • 1篇王珅
  • 1篇李刚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对大鼠脑微循环及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脑缺血及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改善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治疗脑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共81只大鼠,随机均分为9组,每组6只行内源性过氧化物酶(EGPO)组织化学染色、脑含水量测定,并进行图象分析。每组3只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脑损伤后30min伤区可见出血灶,伤区内无血管染色,伤区周围存在“微无血管区”。“微无血管区”的存在持续至伤后72h。②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面密度明显下降,伤后48h达到高峰,直到伤后168h才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③脑损伤后30 min微血管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伤后24h、48h回升,72h再次下降,至168h仍未恢复正常。④脑损伤后30 min,微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受损迹象,伤后2h毛细血管腔内有微绒毛形成,伤后6h微绒毛增多。伤后12-72h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⑤脑损伤后30min,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不明显,随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超微结构逐渐恶化,至伤后168h细胞结构完全丧失。结论:EGPO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能准确反应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变;脑损伤后即发生脑缺血改变,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继发于脑损伤后的缺血性改变,而脑缺血的发生源于脑损伤后脑微血管结构的破坏和微循环灌注的不足。
王长卿岳淑敏陈晓峰王洪生薄爱华
关键词:脑损伤微循环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五联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比较研究
滑岩峰刘晓英王淑清刘翼飞王长卿岳淑敏等
该研究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严密的护理方案:五联护理法(瘫痪肢体的康复锻炼、语言功能训练、病人的环境管理、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研究,将1999.10-2001.10的52例病例设为对照组,...
关键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
大脑中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王洪生赵佩林王长卿崔丽王辉张海琴徐新文范胤璞杨昭伟李强
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0%,动脉瘤破裂出血后造成脑组织损害较为常见,相对幕上其它部位动脉瘤,MCA动脉瘤破裂后的症状更重、临床疗效更...
关键词:
关键词: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
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大鼠血脑屏障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大鼠血脑屏障的改变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每组6只测量伤侧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脑组织含水量。每组3只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24h脑组织含水量为(79.79±0.83)%,与正常对照组(78.68±0.63)%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脑损伤后6h脑组织中EB含量为(362.12±28.16)ug/g,与正常对照组(11.89±2.28)ug/g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受损迹象,伤后3h毛细血管腔内有微绒毛形成,伤后6h微绒毛增多,伤后24~72h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结论:脑含水量的变化与脑组织中EB含量变化不同步,BBB的开放先于脑水肿的形成。BBB的开放与微血管的机械性损伤、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加、内皮细胞紧密连接中断有关,也与早期缺血、缺氧关系密切。
王长卿岳淑敏陈晓峰滑岩峰王洪生
关键词:脑损伤脑水肿血脑屏障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A、3D-DSA和手术资料,以手术为标准判定CTA和3D-DSA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共发现44个动脉瘤,其中35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mm,最大直径27mm。3D-DSA检出动脉瘤44个,与手术结果一致。3D-DSA能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瘤颈宽度、瘤顶指向,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64排螺旋CTA检出动脉瘤43个,漏诊1个,假阳性1个,64排螺旋CTA所显示的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与手术治疗所见一致,对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和97.4%。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绝大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直接依据64排螺旋CTA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在指导动脉瘤治疗方面可对3D-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王洪生赵佩林王长卿杨昭伟吕国士李庆春李政明
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大鼠损伤区域脑血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挫裂伤后损伤区域局部脑血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成年健康Wister大鼠81只,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挫裂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A、B、C、D、E、F、G、H、I组,每组9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B~I组分别于伤后30 min、2h、6h、12h、1d、2d、3d、7d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大鼠皮层致伤前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动物处死后脑组织常规戊二醛固定,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结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A~I组大鼠致伤前rCBF比较,P均>0.05。伤后30min大鼠rCBF比致伤前明显降低,伤后6h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致伤后1 d大鼠rCBF超过致伤前,致伤后3 d回落,致伤后7 d恢复至致伤前水平。电镜下观察致伤后30 min血管内皮细胞轻度受损,2 h后腔内微绒毛形成,6h后绒毛增多,1~3d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结论急性脑挫裂伤区域脑组织早期为低灌注状态,是继发脑水肿并导致的神经系统的缺血性损害的重要原因,而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继发血栓是其根本原因。
杨晓洪王春莉王洪生王长卿
关键词:脑挫裂伤彩色超声多普勒脑皮层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王洪生赵佩林王长卿杨芝贵杨昭伟徐新文王辉崔丽王志明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由于存在再次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危机病人生命的可能,尽早诊断并实施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了64排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在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决策中的价...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螺旋CT诊断栓塞治疗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镜像动脉瘤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镜像动脉瘤(IM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和介入栓塞证实的20例IMIA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IMIA术前均经64排螺旋CTA检查确诊,CTA扫描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重建(3-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并对照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20例IM-IA患者64排螺旋CTA共发现42个动脉瘤,其中2个动脉瘤19例,4个动脉瘤1例。两侧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完全对称(Ⅰ型)7例,不完全对称(Ⅱ型)13例。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IMIA的位置、瘤体大小、瘤颈宽度、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镜像动脉瘤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IMIA诊断的首选无创伤检查方法。将IMIA分为Ⅰ型和Ⅱ型有助于判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
王洪生赵佩林王长卿杨昭伟徐新文王辉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大鼠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脑微循环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变化规律,为临床改善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治疗脑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脑损伤组,损伤组按伤后不同观察时相点又分为8个亚组,每亚组9只。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每组6只行内源性过氧化物酶(EPOD)组织化学染色、脑含水量测定,并进行图像分析。余3只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脑损伤后30min伤区可见出血灶,伤区内无血管染色,伤区周围存在微无血管区。微无血管区的存在持续至伤后3 d。(2)脑损伤后30 min微血管面密度明显下降,伤后2 d达到高峰,直到伤后7 d才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3)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伤后24h、2 d回升,3 d再次下降,至7 d仍未恢复正常。(4)脑损伤后30 min,微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受损迹象,伤后2 h毛细血管腔内有微绒毛形成,伤后6 h微绒毛增多。伤后12 h~3 d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结论EPOD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能准确反应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变。脑损伤后即发生脑缺血改变,而脑缺血的发生源于脑损伤后脑微血管结构的破坏和微循环灌注不足。
王长卿王洪生陈晓峰赵佩林
关键词:颅脑损伤微循环
奥扎格雷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孙志刚王长卿李刚董建芳贾金娥孙海鹏等
该研究对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合并症之一,微循环障碍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时肾小球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及凝血机制障碍。从而改善微循环障碍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有了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治疗手段拓宽了道路,...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合并症奥扎格雷钠黄芪注射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