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秀兰

作品数:26 被引量:61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9篇生态系统
  • 7篇土壤
  • 6篇森林生态
  • 6篇森林生态系统
  • 4篇杉木
  • 3篇植被
  • 3篇土壤动物
  • 3篇陆地生态
  • 3篇阔叶
  • 3篇阔叶林
  • 3篇常绿
  • 3篇常绿阔叶
  • 3篇常绿阔叶林
  • 2篇凋落
  • 2篇动物群落
  • 2篇优势种
  • 2篇植被恢复
  • 2篇杉木林
  • 2篇杉木人工林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机构

  • 26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辽宁省林业科...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26篇白秀兰
  • 23篇王兵
  • 11篇赵广东
  • 6篇崔向慧
  • 6篇李少宁
  • 4篇郭浩
  • 3篇魏文俊
  • 2篇张夫道
  • 2篇斯琴格日乐
  • 2篇聂道平
  • 2篇张家城
  • 2篇林英华
  • 2篇邓宗富
  • 2篇德永军
  • 2篇李海静
  • 2篇鲁绍伟
  • 1篇王立宇
  • 1篇盛炜彤
  • 1篇胡文
  • 1篇蒋有绪

传媒

  • 6篇林业科学研究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生态学会...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被引量:19
2007年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林英华刘海良张夫道白秀兰王兵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杉木林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区气象要素分析被引量:39
2002年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候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 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⑴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⑵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王兵崔向慧李海静白秀兰
关键词:森林小气候森林生态系统
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与分配规律研究被引量:27
2008年
以大岗山林区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林区内沿海拔352~775m杉木人工林样带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已发表的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和材积源生物量法(乔木层)、样方收获法(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和森林类型法(土壤层)研究大岗山林区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有机碳含量随年龄和器官的变化均不显著;杉木林乔木层碳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和林分郁闭度对杉木乔木层碳密度的影响显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杉木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0cm以上土层内变化较大,40cm以下变化较小,受枯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不同年龄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变化较复杂;不同年龄杉木林枯落物碳密度大小次序为: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和近熟林,储存碳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地上部分(植被碳库)与地下部分(土壤和枯落物碳库)之比为1:3.72,地下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碳库。
魏文俊王兵白秀兰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碳密度器官年龄林分密度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树冠中部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 ( 1 )丝栗栲叶片和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表观量子产量(AQY)、CO2 羧化效率(CCE)均表现为当年生叶片>1年生叶片>2年生叶片; (2)在相同叶龄条件下,丝栗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产量(AQY)、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CO2 羧化效率(CCE)、光能利用率(LUE)均显著高于苦槠栲叶片的相应值; (3)在相同叶龄条件下,丝栗栲叶片和苦槠栲叶片的水分利用率(WUE)没有显著差别; (4)2种植物叶片中的Chla/Chlb则表现为2年生叶片>1年生叶片>当年生叶片。
赵广东王兵李少宁白秀兰邓宗富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丝栗栲优势种苦槠光合生理特征羧化效率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2年
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文中较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系统观点出发 ,评述了不同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研究的若干方法 ,阐述了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 SPAC)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研究进展 。
王兵刘世荣崔向慧白秀兰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SPAC系统生态恢复气候形成气候变化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光合日动态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利用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江西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的光合日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和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均在上午11:0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84μmol/(m2.s)和9.54μmol/(m2.s);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均在15:00达到次高值,分别为9.09μmol/(m2.s)和5.13μmol/(m2.s)。造成丝栗栲叶片和苦槠栲叶片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气孔限制。在一天中,丝栗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高于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王兵赵广东李少宁白秀兰邓宗富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丝栗栲
美国杏李不同栽培模式适应性评价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美国杏李生长和林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分析表明:栽培模式3抗旱性好,在研究地可广泛应用;栽培模式2在研究地比较适合在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地区应用;栽培模式1抗旱性适中,可在研究地土壤水分条件尚好的地区应用;栽培模式5可在研究地土壤水分条件尚好的地区控制应用;栽培模式4在研究地不宜采用。
斯琴格日乐德永军王兵白秀兰吴慧张彦廷高秀丽
关键词:美国杏李栽培模式
江西省广丰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分布式测算方法,从生产力指标、结构指标、干扰指标和服务功能4个方面构建了广丰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当地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对江西省广丰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县5种主要森林类型中,阔叶林和杉木林健康状态林地比例最大,其面积分别为3 887.2 hm2和2 875.4 hm2,占总面积的41.28%和33.11%;毛竹林以较健康状态为主,面积为4 689.1 hm2,所占比例51.86%,油茶林以不健康状态为主,面积5 428.2 hm2,所占比例为41.72%。全县21个乡镇级测算单元,其中4个乡镇测算单元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处于健康状态,7个处于较健康状态,5个处于亚健康状态,5个处于不健康状态。从整体上看,广丰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9.76,属于健康状态,主要原因有以下3方面:林地数量的增加、森林质量的提高与林业政策的落实。
王兵鲁少波白秀兰宁金魁杨晓菲王晓燕鲁绍伟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极端困难立地植被综合恢复技术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此煤矸石山废弃地极端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问题成了今后造林的主要任务。为了筛选出适合煤矸石山废弃地的造林树种和复垦措施,在辽宁省抚顺市,研究了不同植物在煤矸石山造林成活率、土壤化学性质随复垦年限的变化,以及复垦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植物胸径、树高年净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在煤矸石山废弃地的成活率在21%~85%之间,其中白榆和沙打旺的成活率分别为81%和85%,而小叶杨、刺槐、栾树的成活率均在70%左右,(2)植被能明显提高煤矸石山废弃地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全N、P2O5含量,但提高程度随土层深度、养分种类和复垦年限的不同而不同,(3)在同一土层,生物复合肥料、菌剂和保水剂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0.01),并显著降低土壤P2O5含量(P〈0.01);只有保水剂可引起土壤全K含量的明显升高,(4)生物复合肥料、菌剂和保水剂均显著提高白榆、小叶杨、刺槐,栾树树高和胸径的年净生长量,但保水剂的提高程度最高。
王兵赵广东苏铁成李刚白秀兰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性质
江西大岗山毛竹林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被引量:25
2009年
采用收获法研究了江西大岗山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竹各器官碳密度波动在0.4630~0.4917g/g,其大小顺序为竹枝>竹秆>蔸根>竹蔸>竹叶。随着毛竹年龄的增长,碳密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在毛竹林植被层中,碳密度依次为:竹枝>竹秆>竹鞭>蔸根>鞭根>竹蔸>竹叶>林下植被>枯落物。毛竹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密度以0~20cm层最高,且各层次之间碳密度差异极显著。毛竹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43.22t/hm2,其中土壤层碳贮量占84.03%,植被层占15.97%。毛竹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为12.15t/(hm2.a)。其中植被层年固碳量为11.36t/(hm2.a),土壤层年固碳量为0.79t/(hm2.a)。
王兵王燕郭浩赵广东白秀兰
关键词:毛竹林生态系统碳贮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