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经修

作品数:53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细胞
  • 14篇食管
  • 11篇食管癌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慢性
  • 10篇肝炎
  • 9篇肿瘤
  • 8篇转肽酶
  • 8篇慢性乙型
  • 8篇慢性乙型肝炎
  • 8篇免疫
  • 8篇谷氨酰转肽酶
  • 7篇树突
  • 7篇树突状
  • 7篇树突状细胞
  • 7篇肽酶
  • 6篇提取液
  • 6篇蝌蚪提取液
  • 6篇基因

机构

  • 35篇河南医科大学
  • 12篇郑州大学第二...
  • 9篇新乡市中心医...
  • 7篇郑州大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省胸科医...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郑州市第三人...
  • 1篇郑州铁路局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新乡县人民医...

作者

  • 53篇白经修
  • 13篇段芳龄
  • 10篇银德仁
  • 9篇张娓
  • 8篇王英华
  • 7篇郑鹏远
  • 7篇丁蔚
  • 7篇丁明杰
  • 6篇刘韵源
  • 6篇马军
  • 6篇唐芙爱
  • 5篇朱武凌
  • 4篇陈香宇
  • 4篇高天慧
  • 4篇王国清
  • 4篇司方明
  • 3篇李建生
  • 3篇熊灵军
  • 3篇卢高峰
  • 3篇王天义

传媒

  • 11篇胃肠病学和肝...
  • 8篇河南医科大学...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解剖学报
  • 3篇河南实用神经...
  • 3篇河南肿瘤学杂...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激光杂志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肠肿瘤PTHrP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研究PTHrP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PTHrP和P5 3在结肠腺癌中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 6 8例结肠组织 (30例结肠腺癌 ,2 0例腺瘤性息肉 ,18例正常结肠组织 )进行PTHrP检测 ,并对其中 30例结肠腺癌进行P5 3检测。结果 结肠癌组PTH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组 (P <0 0 5 )和正常组 (P <0 0 1)。结肠癌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PTHrP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PTHrP与P5 3的表达有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PTHrP的过度表达与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 ,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PTHrP与P5
郭敏段芳龄马军白经修
关键词:结肠肿瘤PTHRPP53免疫组织化学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型炎过程中的HBV变异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HBV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患者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共治疗104周。观察SB,ALT,PA,HBeAg,抗-HBe,YMDD变异株。结果52周、104周,YMDD变异率分别为11.6%、30.2%。变异者ALT>40U/L,未变异者ALT保持正常,无反复;且变异者HBeAg无1例阴转。继续观察治疗变异者,第76周有部分出现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有6例在51~78周停药后,发生重症肝炎,但血清中未检测出YMDD变异株。结论随服药时间延长,变异率升高;拉米夫定对部分YMDD变异者似有一定疗效;停服拉米夫定后发生的重症肝炎与YMDD变异无明显相关性。
焦栓林申德林段芳龄白经修许丽芝
关键词: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HBV变异
树突状细胞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疫苗对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HBV抗原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1次/mo sc于17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次后改为HBV抗原肽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各注射1次/mo,连用6 mo.每6月复查肝功能,乙肝标志,HBV DNA定量及B超.结果:HBV DNA转阴5例(29.4%),HBV DNA下降2例(11.8%),肝功能复常4例(23.5%).结论:HBV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可应用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司方明娄海山郑鹏远熊灵军范毅凯李俊红白经修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
食管拉网细胞中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细胞在癌前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1990年
Υ-谷氨酰转肽酶(Υ-GT)是实验性化学致癌过程中的癌前标志,Υ-GT阳性率随食管增生及癌前病变的发展而有升高趋势。故认为检测Υ-GT活性很大希望建成诊断食管癌癌前及早期癌的指标。
白经修牛富文银德仁王天义韦启善杨俊召
关键词:Γ-GT阳性细胞食管癌
NO、NOS在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的动态变化 ,了解NO、NOS同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 2 ,4 二硝基氯苯 (2 ,4 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诱发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 ;Wistar雄性大鼠 70只 ,检测造模前 (Ⅰ组 ) ,造模后第 1天 (Ⅱ组 )、第 1周 (Ⅲ组 )、第 2周 (Ⅳ组 )、第 4周 (Ⅴ组 )结肠粘膜NO、NOS的动态变化 ,同时观察其病理改变 ;结果用 x±s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P <0 .0 5作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检验水准。结果  1、Ⅱ、Ⅲ、Ⅳ组同Ⅰ、Ⅴ组相比 ,结肠粘膜NOS的活性及NO的水平明显升高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 <0 .0 1) ,而Ⅰ、Ⅴ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病理学改变 :Ⅰ组未见明显病理学变化 ;Ⅱ、Ⅲ、Ⅳ组粘膜及粘膜下层明显充血、水肿 ,炎性细胞浸润 ,腺体杯状细胞减少 ,有糜烂及溃疡形成 ;Ⅴ组溃疡基本愈合 ,残存溃疡有明显修复性改变 ,如粘膜上皮修复、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等。结论 NOS、NO过量生成和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关。
陈香宇段芳龄李建生马军高天慧朱武凌白经修
关键词:实验性结肠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食管癌防治的新策略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寻找降低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重度不典型增生的人群根据病理学、细胞学和γ GT反应的不同进行了三年的研究。结果 γ GT阴性反应者或 40岁以下伴γ GT阳性的患者未发生癌变 ,γ GT阳性伴重增Ⅰ级患者的癌变率为 5 7%,而γ GT阳性伴重增Ⅱ级患者的癌变率为 14 3%。结论 食管癌高发区的预防应以γ GT转阴而定。在食管癌预防中应将重增患者依据γ GT反应进行分类 ,仅对γ GT阳性伴重增的患者进行干预 ,可明显提高食管癌防治中的效价比。此方法简单且符合中国国情。
白经修胡建平白蓉鲁照明刘韵源王国清
关键词:Γ-谷氨酰转肽酶食管癌
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3)被引量:1
2001年
白经修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激素类
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1)被引量:1
2000年
白经修李建章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NTFS生物活性
食管癌前自然史观测及癌变风险分类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提高食管癌防治的效价比。方法 利用对我国当前食管癌防治方案的分析及食管癌前自然史观测。结果 应对食管上皮增生进行癌变风险分类 ,对不同癌变风险患者用不同方法处理 ,这是提高食管癌预防中效价比的有效方法。结论 选择γ -GT反应作为判定癌变风险大小的主要指标 ,是改变我国食管癌预防策略的一项重大改革。
白经修刘韵源白蓉鲁照明
关键词:食管癌Γ-谷氨酰转肽酶
5-氨基水杨酸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NO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观察5-氨基水杨酸(5-ASA)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I组)10只,模型组(Ⅱ组),5-ASA灌肠治疗组(Ⅲ组)及生理盐水灌肠组(Ⅳ组)各15只;Ⅱ、Ⅲ、Ⅳ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发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检测各组肠粘膜匀浆或上清液中NO水平、NOS活性,观察各组的病理学变化。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结肠粘膜NOS的活性、NO的水平明显升高。Ⅲ组和Ⅳ组相比NO水平、NOS活性明显降低。I组未见明显病理学变化;Ⅱ组粘膜及粘膜下层明显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糜烂及溃疡形成;Ⅲ组治疗后溃疡有不同程度修复性改变,而Ⅳ组未见相应改变。结论:5-ASA可抑制NOS活性,减少NO产生,从而减轻结肠粘膜组织损伤。
陈香宇段芳龄马军高天慧朱武凌白经修李建生
关键词:5-氨基水杨酸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粘膜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