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瞿玲慊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左室
  • 2篇左室构型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评价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高敏
  • 1篇血清高敏C反...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组织多普勒
  • 1篇左室功能
  • 1篇颈动脉斑块

机构

  • 3篇南通大学

作者

  • 3篇瞿玲慊
  • 3篇于小红
  • 2篇钮红音
  • 1篇纽红音
  • 1篇刘毅
  • 1篇吴晓晖
  • 1篇魏美芳
  • 1篇姜敏辉

传媒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来院就诊的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1)。②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血清hsCRP高于颈总动脉内中膜正常者(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P<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说明血清hsCRP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于小红瞿玲慊钮红音姜敏辉刘毅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构型(LV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106例,按Ganau分类法分为4型:正常构型(Ⅰ组)28例、向心性重构(Ⅱ组)32例、向心性肥厚(Ⅲ组)26例及离心性肥厚(Ⅳ组)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美国超声协会推荐的方法测量室间隔(I 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 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颈总动脉的I MT在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呈递增趋势,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Ⅲ组、Ⅳ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Ⅱ组与Ⅰ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各组CA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变化与颈总动脉I MT基本一致;同时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间有显著正相关(r=0.55,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构型密切相关。
于小红瞿玲慊吴晓晖钮红音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构型颈动脉粥样硬化
Tei指数联合组织多普勒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的左室功能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Tei指数联合组织多普勒(D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观察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采用美国超声协会推荐的方法测量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左室Tei指数,组织多普勒测二尖瓣前叶瓣环运动频谱图收缩期运动幅度S峰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速比(Ea/A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正常构型组(Ⅰ组,25例)、向心性重构组(Ⅱ组,28例)、向心性肥厚组(Ⅲ组,23例)E/A值均<1,与正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高血压离心性肥厚组(Ⅳ组,22例)E/A>1,呈假性正常;Ⅱ、Ⅲ、Ⅳ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值减低(P<0.01);高血压各组Ea/Aa值均<1(P<0.01);Ⅳ组EF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余患者EF、FS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各组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呈递增趋势,Ⅲ组与Ⅰ组,Ⅳ组与Ⅰ、Ⅱ、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ei指数和S值、Ea/Aa、EF均为负相关(r分别为-0.44、-0.34、-0.47,P分别小于0.01、0.05、0.01),Tei指数和E/A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Tei指数联合DTI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于小红魏美芳瞿玲慊纽红音
关键词:TEI指数组织多普勒高血压左室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