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树平 作品数:19 被引量:246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氮肥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而对氮素氨挥发的影响并不是很清楚。研究长期定位试验下华北农田施肥后氨挥发发生规律,探索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氮素利用率。【方法】采用间歇动态箱式法对翻耕、旋耕和免耕3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氨挥发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相对于翻耕和旋耕处理,免耕显著促进了小麦季和玉米季地表追肥的氨挥发,但显著降低了小麦基肥期的氨挥发速率。翻耕、旋耕和免耕下小麦-玉米全生育期氨挥发损失量为15.8、18.4和28.6 kg hm-2 a-1,分别占施肥量的4.9%、5.7%和8.8%。实验室培养分析表明,免耕和旋耕显著提高了表层(0—5 cm)土壤脲酶活性,加速尿素水解为NH4+,从而促进氨挥发。【结论】免耕条件下,肥料表施易发生氨挥发,采用一次性深施是减少免耕氨挥发的有效途径之一。 董文旭 胡春胜 陈素英 秦树平 张玉铭关键词:耕作措施 氨挥发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气体排放测定装置及使用其测定微量氮气排放通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气体排放测定装置及使用其测定微量氮气排放通量的方法,气体排放测定装置包括可密封的内层密封罐和可密封的外层密封罐,内层密封罐套在外层密封罐里,同时内层密封罐里装有原状土柱,两者间为惰性气体缓冲层。使用气体排放测... 秦树平 胡春胜 张玉铭 董文旭文献传递 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交换及其综合增温潜势 被引量:43 2016年 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N_2O、CO_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基于2001年开始的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平原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定位试验,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8年10月冬小麦播种时开始,连续两个作物轮作年动态监测了秸秆整秸覆盖免耕播种(M1)、秸秆粉碎覆盖免耕(M2)、秸秆粉碎还田旋耕(X)、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F)和无秸秆还田深翻耕(CK,代表传统耕作方式)5种情况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N_2O、CO_2和CH4排放通量,并估算其排放总量。试验期间同步记录每项农事活动机械燃油量、灌溉耗电量、施肥量,依据燃油、耗电和单位肥料量的碳排放系数统一转换为等碳当量,测定作物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估算农田碳截存量,根据每个分支项对温室效应的作用估算了5个处理的综合增温潜势。结果表明,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是N2O和CO2的排放源,是CH4的吸收汇,每年M1、M2、X、F和CK农田土壤N2O排放总量依次为2.06 kg(N_2O-N)·hm^(-2)、2.28 kg(N_2O-N)·hm^(-2)、2.54 kg(N_2O-N)·hm^(-2)、3.87 kg(N2O-N)·hm^(-2)和2.29 kg(N2O-N)·hm^(-2),CO_2排放总量依次为6904 kg(CO_2-C)·hm^(-2)、7 351 kg(CO2-C)·hm^(-2)、8 873 kg(CO_2-C)·hm^(-2)、9 065 kg(CO2-C)·hm^(-2)和7 425 kg(CO2-C)·hm^(-2),CH4吸收量依次为2.50 kg(CH4-C)·hm^(-2)、1.77 kg(CH4-C)·hm^(-2)、1.33 kg(CH4-C)·hm^(-2)、1.38 kg(CH4-C)·hm^(-2)和1.57kg(CH4-C)·hm^(-2)。M1和M2处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增温潜势(GWP)均为负值,表明免耕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为大气的碳汇,去除农事活动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等当量碳,每年农田生态系统净截留碳947~1 070 kg(C)·hm^(-2);其他处理农田生态系统的GWP值均为正值,表明温室� 闫翠萍 张玉铭 胡春胜 董文旭 王玉英 李晓欣 秦树平关键词:耕作措施 温室效应 铁膜促进水稻土N_(2)O排放的根际微域反硝化微生物机制解析 被引量:2 2023年 稻田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反硝化作用是引起N_(2)O释放的重要过程,主要由微生物驱动完成,nirK、nirS和nosZ功能基因是反硝化菌的重要生物标志.本研究通过诱导水稻根表形成铁膜,使用N_(2)O直接测定法和基于反硝化功能基因引物的高通量测序,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土N_(2)O累积排放浓度、根际土和根内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布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N_(2)O累积排放浓度与铁膜含量呈正相关,铁膜促进N_(2)O排放.诱导根表形成铁膜后,反硝化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具体表现为nirK、nirS和nosZ型OTU增多,nirK型在根内明显增加,而nirS型在根际土中增加.此外,假单胞菌(Pseudomonas)是水稻根际土和根内优势菌属,铁膜提高其丰度,尤其是nirS、nosZ型假单胞菌丰度占比提升更显著.显然,铁膜的形成改变了水稻根际和根内nirK、nirS和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而可能促进水稻土N_(2)O排放. 张子娴 刘婷 秦树平 周顺桂关键词:氧化亚氮 水稻土 微生物群落结构 测定氧化亚氮在土壤中扩散与还原过程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氧化亚氮在土壤中扩散与还原过程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土柱样品装填;B、预培养;C、样品测定:预培养试验结束后,在两套装填的土柱样品中分别通过充气系统注入N<Sub>2</Sub>O或作为对... 张玉铭 胡春胜 秦树平 董文旭文献传递 重金属铅对不同品种小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重金属铅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4个小麦品种为试材,铅胁迫处理设100、150、200、300、600和1 200 mg/L 6种浓度营养溶液,分别处理小麦种子,观测处理后各品种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在种子萌发前期,低浓度铅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在种子萌发后期,所有浓度铅均对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不同品种对铅胁迫的耐受能力有所不同。从第7天的发芽率看出,普冰S-30、石4185和京411对铅胁迫的耐受能力优于科农199。铅胁迫对小麦根伸长和茎伸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对根部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茎的伸长。当铅浓度达到300 mg/L时,小麦根系生长受到严重胁迫。[结论]铅对小麦种子具有毒害作用,且不同品种种子对铅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 崔俊芳 胡春胜 张玉铭 安调过 秦树平关键词:小麦 铅 发芽 幼苗生长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土壤养分循环的酶学调控 2011年 土壤酶是推动土壤养分循环的生物催化剂,研究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养分循环的酶学调控机制将有助于评价该地区土壤养分状况。试验用土壤取自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分析了土壤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个土层中的分布,研究了土壤粗砂(2 000-200μm)、粉砂(200-63μm)、粉粒(63-2μm)和黏粒(2-0.1μm)4个颗粒组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酶活性随土壤粒径减小而升高。在土壤粗砂和粉砂组分中,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显著相关,而在土壤粉粒和黏粒组分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并不总是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土壤酶活性在土壤养分循环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土壤粗砂和粉砂中的土壤酶具有较高的田间实际催化活性,对土壤养分循环的贡献较大;与此相反,土壤粉粒和黏粒中的土壤酶由于土壤无机矿物的吸附作用而失去部分田间催化能力,降低了其对土壤养分循环的贡献。 秦树平 胡春胜 张玉铭 王玉英 董文旭 李晓欣关键词:土壤酶 脲酶 磷酸酶 速效磷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高产农区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综合温室效应 被引量:89 2013年 研究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小麦农田N2O、CO2、CH4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高产农区4种农业管理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季节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估算了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小麦季的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农田土壤是CO2、N2O的排放源,CH4的吸收汇。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不同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吸收汇强度的影响不同,增施氮肥、充分灌溉促进了土壤CO2、N2O的生成,强化了土壤CO2和N2O排放源的特征;但却抑制了土壤对CH4的氧化,弱化了土壤作为大气CH4吸收汇的特征。2009—2010年和2010—2011年冬小麦生长季T1(传统模式)、T2(高产高效模式)、T3(再高产模式)和T4(再高产高效和土壤生产力提高模式)处理土壤排放的温室气体碳当量分别依次为8 880 kg(CO2).hm 2、8 372 kg(CO2).hm 2、9 600 kg(CO2).hm 2、9 318kg(CO2).hm 2和13 395 kg(CO2).hm 2、12 904 kg(CO2).hm 2、13 933 kg(CO2).hm 2、13 189 kg(CO2).hm 2。各处理间温室气体排放差异主要是由于施肥和灌溉措施的不同引起的,秸秆还田与否是造成年度间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T2处理综合增温潜势相对较低,产量和产投比相对较高,为本区域冬小麦优化管理模式。 宋利娜 张玉铭 胡春胜 张喜英 董文旭 王玉英 秦树平关键词:华北平原 冬小麦 温室气体排放 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对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s)是指由外源有机物料添加所引起的短期内土壤有机质周转剧烈改变的现象,是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碳动态的关键过程之一。尽管激发效应的诱发机制已广为人知,但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仅考虑了外源有机碳输入的影响。碳氮磷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基本营养元素,碳氮磷化学计量比通过影响微生物可获得的营养元素的均衡进而调控激发效应的方向与强度。本文总结了碳氮磷化学计量比调控土壤激发效应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土壤碳周转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对不同碳氮磷输入配比的响应机制,总结出“共代谢”“微生物营养挖掘”和“化学计量分解”3种有关碳氮磷化学计量比调控激发效应的机制。未来急需将碳氮磷化学计量比调控土壤激发效应的理论运用于农田固碳减排的生产实践,服务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的实施。 张睿媛 袁丹 秦树平 胡春胜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矿化 作物根系对根际土壤N_(2)O产生与排放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农田土壤是大气N_(2)O的重要排放源。农田土壤N_(2)O排放不仅受农业管理措施影响,还与作物根系生长密切相关,根系自身代谢对农田土壤N_(2)O生成与还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田N_(2)O排放。根际是根系-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是根系影响土壤N_(2)O排放最直接、最强烈的关键场所,也是农田土壤N_(2)O产生的热点区域,在农田N_(2)O排放中所占份额不容忽视。因而根系对根际N_(2)O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普遍受到重视。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综合梳理了有关作物根系生长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强度以及对根际微域N_(2)O产生与排放的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了作物根系影响根际微域土壤N_(2)O产生与排放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并对未来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根系对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过程复杂,涉及因子颇多。大量研究表明,施肥量及肥料种类,土壤氮素含量与形态、温湿度、光强等因素可通过调控根系生长来影响作物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营养以及光合产物向根系的传导与分泌,改变根际微域通气状况以及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碳氮源等营养成分,进而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数量和活性以及在土壤中的分布,由此介导根际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过程,影响根际土壤N_(2)O生成、还原与排放。鉴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对土壤N_(2)O的生成与排放的影响具有促进或抑制双重作用,其作用方向与强弱将影响农田生态系统中N_(2)O的总体排放预算。因此,研究作物根系对土壤N_(2)O排放的调控作用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反馈机制势在必行,对减少全球N_(2)O排放预测的不确定性、减缓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意义重大。 张玉铭 邢力 李晓欣 秦树平 李燕楠 韩建 胡春胜关键词:作物根系 根际土壤 根系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