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烨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小说
  • 2篇叙事
  • 2篇美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精神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因素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艺术
  • 1篇中国艺术精神
  • 1篇生态美学
  • 1篇四大家族
  • 1篇天地自然
  • 1篇气论
  • 1篇中心论
  • 1篇嬗变
  • 1篇文学
  • 1篇现代小说
  • 1篇小说叙事
  • 1篇灵气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秦烨
  • 3篇曾攀

传媒

  • 1篇文艺争鸣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出版参考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美育学刊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劳伦斯的绘画创作与小说叙事被引量:2
2012年
劳伦斯的绘画作品与小说创作一直有着密切的关联,两者在艺术形式和精神内蕴的层面相得益彰。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油画、水彩画与小说的细读和对读,试图探讨在文学的叙事空间与绘画的油彩世界的彼此互动中,其在形式修辞与美学层面的文本探索;劳伦斯所创造出来的"活生生"的瞬间,往往在细部精微之处呈现延及"永恒"的精神意涵,在种种包孕着"纯粹精神"的绘画/小说艺术表征之中,臻至生命的见证与灵魂的纯化。
秦烨
关键词:D.H.劳伦斯绘画小说
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的精神解析与形式建构
2012年
在冯内古特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战争、宗教、机器、科技、消费文化、制度暴力等主题,及其特有的拼贴、黑色幽默、时空旅行、戏仿、科幻等创作技巧,体现出了冯内古特小说的形式探索与美学自觉。本文通过讨论冯内古特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欲望,以及由此造成的理性和精神崩塌,指出其作品中包含的宏观的和个体的精神分析要素,深入具体的小说话语实践,指出冯的小说如何在文本中抵抗虚无与超越死生,通过想象性的力量,追求一种与现实对应的可能性,从而揭示冯内古特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和开创性。
秦烨
关键词:库尔特·冯内古特
“精神法则”的构建、失效与重订——以郁达夫为中心论现代小说的美学嬗变及其意识形态因素
2012年
以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为中心,兼及"现代"文学所进行的形式探索,能够揭示其中的美学实践、话语探索和思想历程。而以当中体现的知识分子精神心灵所遭遇的命运、所扮演的角色、所担纲的任务以及所参与的符码生产和话语创造为主要参照系统,更揭示郁达夫在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中的复杂性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将笔触延伸到1942年前后,探究为何原本掌握着美学准则与话语权力的现代文学,在一个新历史时段中,反而遭遇其原本所倡导的"精神教育"和"思想改造",并指出其文本形式探索与话语实践所表征出来的意识形态因素。
曾攀秦烨
关键词:现代小说美学意识形态
中国艺术精神中的“灵气论”及其生态美学维度
2010年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艺术精神中的"灵气说",并且将其与现代生态美学理论相钩连,通过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剥除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世俗功利性,复归人的灵气,追寻自然之美与人之美的精魂;并进一步指出,对于中国艺术而言,只有在精神追求和实践创造的结合中,才能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从而也为实践自身的艺术理想和创作志向提供重要契机,以自我特有的艺术灵性和实践品格,为世界提供宝贵的创造性资源。
秦烨曾攀
关键词:灵气生态美学天地自然
家族叙事的新方向——从王昕朋的小说《方向》说起
2011年
讲家族的荣盛与衰落的故事,在中国有很深的渊源,远的不说,有清以来的鸿著《红楼梦》就演绎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浮沉;而在二十世纪前后,巴金的小说《家》就讲述了高老太爷以及高觉新、高觉民等人物所组成的传统中国家族的分崩离析;到了当代,从红色经典《红旗谱》的朱、严两个家庭的彷徨与重建,到80、90年代莫言的“红高梁家族”的地缘书写与辈分互较,可以说,中国文学周旋于纪实与虚构之间,演绎出了与不同时代相映衬的家族谱系。
秦烨曾攀
关键词:家族叙事小说四大家族中国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