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文俊

作品数:39 被引量:483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浆
  • 10篇血小板
  • 10篇富血小板
  • 10篇富血小板血浆
  • 9篇干细胞
  • 7篇全髋
  • 7篇全髋关节
  • 7篇全髋关节置换
  • 7篇缺损
  • 7篇髋关节
  • 7篇髋关节置换
  • 7篇骨修复
  • 7篇骨折
  • 7篇关节
  • 7篇关节置换
  • 7篇成骨
  • 6篇胫骨
  • 5篇置换术
  • 5篇全髋关节置换...
  • 5篇组织工程骨

机构

  • 2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程文俊
  • 20篇裴国献
  • 17篇金丹
  • 14篇勘武生
  • 12篇王俊文
  • 11篇任义军
  • 7篇曾宪利
  • 7篇焦竞
  • 6篇郑琼
  • 5篇唐光辉
  • 5篇相大勇
  • 4篇周长忍
  • 4篇胡锐
  • 4篇江汕
  • 3篇肖志宏
  • 3篇黄若昆
  • 3篇李旭
  • 3篇李涛
  • 3篇胡家朗
  • 3篇陈滨

传媒

  • 12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携带利多卡因局部镇痛泵的疗效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携带利多卡因局部镇痛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将60岁以上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分为两组,一组术后伤口放置局部镇痛泵持续缓释利多卡因(局部镇痛泵组),一组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输入稀释芬太尼(PCIA组)。比较两组术后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口延期愈合率、感染率;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镇痛泵依从性比率。[结果]局部镇痛泵组术后1h VAS评分高于静脉镇痛泵组(P=0.016),术后2 h VAS评分与PCI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局部浸润组术后24 h(P=0.024)、48 h(P=0.012)VAS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 h后局部镇痛泵组应用额外镇痛药比例低于PCIA组(P=0.015),局部镇痛泵者依从性优于PCIA组(P<0.001)。局部镇痛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口延期愈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伤口感染。[结论]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局部镇痛泵持续静息镇痛效果优于PCIA泵,能明显减少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全身麻醉患者,局部镇痛泵应用时如果配合术中伤口局部浸润麻醉或者术后早期辅助额外小剂量镇痛药物镇痛效果可能更加理想。
熊自强程文俊王俊文郑琼左伟马德彰勘武生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缺损的三年效果观察
2007年
目的 观察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大段骨与骨膜缺损3年后的远期效果。方法 中国青山羊3只,制备单侧胫骨20mm的骨与骨膜缺损模型,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髓基质干细胞(CHAP/BMSCs),术后3年采用普通x线片、组织学观察以及血管铸型等方法对其进行远期观察检测,与健侧正常骨对照,观察其成骨及血管化效果。结果 X线片骨吸光度测定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灌注后大体解剖观察示组织工程骨血管来源于周围软组织、髓腔血管及两端正常皮质骨;灌注后未脱钙骨磨片显示组织工程骨内微血管沿哈佛管和伏克曼管分布交织成网状,横切面磨片采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与正常骨血管相对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钙后的组织切片HE、硫堇染色示组织工程骨具有与正常骨一致的显微结构。结论 CHAP/BMSCs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能力,其远期显微结构和血管化效果与正常骨生理无异。
唐光辉裴国献陈滨曾宪利程文俊任义军金丹
关键词:骨髓细胞羟基磷灰石类骨重建
围关节线钢板治疗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围关节线钢板治疗累及前内侧皮质骨的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例累及前内侧皮质骨的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19~65岁,平均42.3岁;单纯内侧柱骨折2例,内侧柱+外侧柱骨折4例,内侧柱+后侧柱骨折3例,三柱骨折2例。术中均采用自行裁剪制成的围关节线钢板固定前内侧皮质骨骨折。术中依据骨质缺损状况行植骨术。结果9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1.4周(9~14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1周(14—19周)。术后即刻Rasmussen评分平均为16.9分(14—18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9.1分(75—94分),优良率为92.3%。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2.3°~125.1°。所有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侧平台后倾角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侧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前即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足背感觉减退,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康复。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复杂,灵活应用围关节线钢板可有效固定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的骨折块,临床疗效满意。
黄玉成焦竞程文俊王昕王俊文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板伸直内翻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标准化康复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67
2016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FS)联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标准化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THA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5),试验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8.2±3.7)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70.6±4.1)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HSS标准化康复训练,试验组实施FTS联合HSS标准化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和14周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4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4周随访。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和14周,试验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67.2±3.5)、(88.3±2.5)、(92.5±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2.5±7.8)、(65.8±4.9)、(72.2±4.9)分],VAS评分[(3.4±0.8)、(2.2±0.8)、(1.3±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6±0.9)、(4.2±0.8)、(2.9±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4例(31.1%)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FTS联合HSS标准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蔡宇周华军程文俊王俊文左伟勘武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人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的胫骨缺损(英文)被引量:7
2006年
背景:许多实验结果显示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其血管化进程和有效程度对骨成骨愈合的优劣起到关键性作用。目的:建立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血管化动物模型,观察其影像学和形态学特点,分析血管化程度和成骨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材料:支架主要成分为β-磷酸三钙,圆柱状,20mm×8mm(直径),侧方开纵槽2mm宽,内有轴向全长中空管直径3mm,中空管向两端及纵槽开放。孔隙率60%,孔径100~150μm。四五岁健康猕猴29只,体质量在3.5~5k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7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完成。①将27只猕猴右侧胫骨(共27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②筋膜-血管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束的一段,外被带蒂深筋膜;筋膜组、空白组分别填塞组织工程骨并包裹筋膜和单纯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缺损对照。钢板螺钉固定。③在术后4,8,12周时间点分别对各组骨-骨膜缺损行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骨-骨膜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形态学检测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9只猕猴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猕猴标本大体观察:术后12周:筋膜-血管组植入物各面及中央部完全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坚硬,折不断,材料2/3被吸收;筋膜组和空白组植入物于内侧及前面仍有部分材料未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用力可以折断,材料1/3被吸收。②各组支架材料组织学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支架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筋膜-血管组最明显;镜下观察,12周时移植物完全被骨�
曾宪利裴国献金丹唐光辉林海宁陈书军程文俊黄爱文
关键词:猕猴属胫骨磷酸钙类
富血小板血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一些理论质疑富血小板血浆对骨前体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本实验拟验证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方法:实验于2005-05/11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工程试验室(省级)完成。①实验方法:抽取6名健康志愿者髂前上棘骨髓5mL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扩增,静脉血10mL以二次离心法制得富血小板血浆。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时富血小板血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加入富血小板血浆使终浓度为100g/L,单纯血清培养组仅加入等量胎牛血清。培养后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为胞质中呈现黑色颗粒或块状沉淀。③矿化结节染色: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同上。培养后第19天以0.1%茜素红-TrisHcl(pH8.3)37℃下放置30min,矿盐沉积染色阳性为红色。④Cbfa1基因表达: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同上。培养后第3,7,12,16天RT-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a1基因的表达。⑤形态学观察:实验过程中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培养后第7天,富血小板血浆组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单纯血清培养组明显减少,且阳性细胞内灰黑色颗粒也明显减少,为弱阳性。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矿化结节染色结果:培养后第19天,单纯血清培养组可见细胞表面有较多的矿盐沉积,但未形成明显的矿化结节。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表面只有稀少的矿盐沉积。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a1mRNA的表达:培养后第3,7,12,16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单纯血清培养组与富血小板血浆组cbfa1基因表达量均逐渐增高,同一时间点两组间cbfa1基因的表达基本相似。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变化:富血小板血浆组骨髓间充�
程文俊金丹郭刚李旭黄爱文相大勇胡稷杰裴国献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被引量:41
2014年
目的评估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itaniumtrabecularmetal,TTM)臼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中应用的短期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选取19例(20髋)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采用臼杯类型不同分为TrM组和Pinnacle组。TTM组9例(10髋),男7例,女2例;年龄54~65岁,平均(61.0±3.5)岁。Pinnacle组10例(10髋),男6例,女4例;年龄51~67岁,平均(61.3±4.8)岁。术后6、12和24周进行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髋臼假体的稳定性和髋臼表面与骨界面的骨长人能力;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WOMAC健康调查表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结果TFM组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48.2±5.5)分提高到(89.5±4.0)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分值由术前(329.1±86.7)分提高到(763.8~15.1)分,WOMAC健康调查表分值由(18.8±11.0)分改善到(1.3±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Pinnacle组(术后6个月)比较,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分值、WOMAC健康调查表分值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影像学评估显示术后臼杯稳定,无松动及移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进行性增加的透亮线。TFM组2例髋臼假体植入后存在透亮线,均位于2区和3区,术后6个月随访时透亮线消失;l例髋臼后壁存在骨缺损,行股骨头骨块植骨后髋臼假体稳定,随访过程中植骨块与臼杯接触紧密,未出现松动现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臼杯的初始稳定性好、早期骨长人良好,短期疗效满意;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结果。
程文俊勘武生郑琼王俊文徐海军肖志宏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髋假体
脱蛋白骨复合纤维蛋白胶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复合纤维蛋白胶的脱蛋白骨与单纯脱蛋白骨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支架材料的差异,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合适的复合支架材料。[方法]实验组使用复合纤维蛋白胶的脱蛋白骨与MSCs复合培养,对照组用单纯脱蛋白骨与MSCs复合培养,取不同时间点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细胞DNA含量检测及钙结节染色比较两组细胞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黏附能力与分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细胞DNA检测表明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纤维蛋白胶的脱蛋白骨比单纯脱蛋白骨更适合细胞生长,可作为MSCs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构建。
缪旭东裴国献黎健伟程文俊陆海波
关键词:脱蛋白骨纤维蛋白胶骨组织工程
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细菌内重组腺病毒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应用高效细菌内同源重组系统pAd-Easy,制备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VEGF12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为其进一步应用于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织的构建打下基础。方法 自pCDNA-VEGF121质粒中切取VEGF121基因,将VEGF基因克隆到穿梭质粒,在BJ5183细菌内重组,在293细胞中构建携带VE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将腺病毒感染BMSCs,利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VEGF121在BMSCs中的表达。结果 通过pAd-Easy系统成功构建高滴度的携带VEGF121基因重组腺病毒pAd—VEGF,ELISA检测显示经转染的BMSCs中VEGF121的表达均明显增强,随着感染病毒MOI值的增高,VEGF121的表达量相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法显示经基因转染的BMSCs中有强阳性信号,未转染组出现阴性结果。结论 Ad—VEGF转染BMSCs后能稳定提高VEGF蛋白的表达。
金丹马骊裴国献鲁峰胡稷杰张洪涛程文俊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GardenⅢ、IV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22例成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闭合复位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2±2.4)岁;骨折Garden分型:Ⅲ型43例,Ⅳ型30例。切开复位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5±3.1)岁;骨折Garden分型:Ⅲ型27例,Ⅳ型2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置人满意率、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结果 122例患者术后获20~101个月(平均50.3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骨折复位质量:I级39例,Ⅱ级19例,Ⅲ级或Ⅳ级15例;开放复位组I级38例,Ⅱ级9例,Ⅲ级或Ⅳ级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9,P=0.010)。两组患者术后内固定置人满意率分别为86.3%(63/73)、87.8%(43/49),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分别为8.2%(6/73)、6.1%(3/4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10.2%)低于闭合复位组(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20,P=0.021)。结论 对于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不会增加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对闭合复位失效或骨折移位明显的患者,及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勘武生郑琼胡家朗陈明王俊文程文俊徐敏超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复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