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伟

作品数:1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济南市高校院所自主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6篇溶栓
  • 5篇溶栓治疗
  • 5篇老年
  • 4篇疗法
  • 3篇心肌梗塞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绞痛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型心
  • 3篇型心绞痛
  • 3篇溶栓疗法
  • 3篇衰竭
  • 3篇尿激酶
  • 3篇稳定型心绞痛
  • 3篇老年人
  • 3篇激酶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绞痛
  • 3篇梗塞

机构

  • 19篇山东省千佛山...
  • 3篇山东省卫生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济南医院
  • 1篇济南市历城区...
  • 1篇山东泰安煤矿...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9篇穆伟
  • 8篇刘纪改
  • 4篇郑晓寰
  • 4篇陈明友
  • 3篇宁康
  • 3篇邢启崇
  • 3篇胡和生
  • 3篇薛梅
  • 3篇鞠远荔
  • 3篇闫素华
  • 2篇于翠香
  • 2篇邱杰
  • 2篇刘晓红
  • 2篇刘志福
  • 2篇杨宏丽
  • 2篇林淑珍
  • 2篇崔连群
  • 2篇李国华
  • 1篇袁春媛
  • 1篇李志强

传媒

  • 7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药学进展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山东医药工业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为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分别应用常规方法(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常规方法(观察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于治疗前后用生化法测定胆固醇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浊度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LDL-C及hs-CRP下降,HDL-C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DL-C、hs-CRP降低,HDL-C升高(P均<0.05)。提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调脂及抑制炎症反应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起治疗作用。
穆伟薛梅胡和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心血管急症发生的季节、时间分布及其诱因初步探讨被引量:5
2000年
宁康王明连穆伟于翠香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急症流行病学
美托洛尔对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临床观察 β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影响。将 2 0 0例AMI老年病人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 (110例 )和对照组 (90例 ) ,并对 177例出院存活者进行了为期 2 4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 ,住院期间 ,美托洛尔组的再梗死、心力衰竭 (KillipⅢ /Ⅳ级 )、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发生率分别为 3.7%、6 .6 %、12 %、7.5 %和 3 .7% ,均低于对照组的 8%、15 %、2 4%、17%和 8% (P <0 .0 5 ) ;随访期间 ,美托洛尔组的再梗死、心力衰竭 (KillipⅢ /Ⅳ级 )、心绞痛和心性猝死发生率分别为 4%、7%、15 %和 4% ,均低于对照组的 10 %、18%、2 9%和 10 % (P <0 .0 5 ) ;美托洛尔组的LVEDD、LVESD、LVEF和CI等远期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 ,美托洛尔可加强溶栓疗效 ,降低老年AMI病人的死亡率和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 。
鞠远荔刘纪改穆伟郑晓寰
关键词:美托洛尔急性心肌梗死药物疗法老年人
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影响疗效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1 0 6例 AMI患者分为两组 ,≥ 70岁组 31例 ,<70岁组 75例。均在发病 6 h内接受尿激酶 1 50~ 2 0 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 70岁组与 <70岁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67.7%及 70 .6% (P>0 .0 5) ,4w病死率分别是为 6.5%及 5.3% (P>0 .0 5) ,左室射血分数 (L VEF )分别为0 .49± 0 .1 2 ,及 0 .51± 0 .1 4 (P>0 .0 5) ,出血并发症分别为 45.1 %及 2 0 .0 % (P<0 .0 1 )。溶栓形始在 0~ 1 h者 ,无一例死亡 ,1~ 3 h者病死率为 4.5% ,4~ 6 h者 6.0 %。血管再通者与血管未通者比较病死率分别是 2 .7%及 1 2 .5% (P<0 .0 5) ,L VEF分别为 0 .56± 0 .1 4及0 .44± 0 .1 1 (P<0 .0 1 )。结论 溶栓治疗 AMI其疗效与年龄无关 ,而与血管是否再通密切相关 ;对无溶栓禁忌症的老年 AMI实施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可行的 。
刘纪改穆伟邱杰郑晓寰袁春媛鞠远荔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尿激酶老年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I与心电图ST段变化及冠脉造影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肌钙蛋白 I(c Tn I)与心电图 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病变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 U AP患者于心绞痛发作时 ,发作 6、2 4小时取静脉血 2 ml,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血清 c Tn I浓度 ,同时做 12~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 ST段缺血性下移或上移情况。5 7例患者按 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按 2 0 0 1年 ACC/AHA PCI标准将冠状动脉解剖病变分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病变 ,按传统 Proudilit狭窄分级法将冠脉狭窄分为 ~ 级 ,分析 c Tn I与心电图 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危险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UAP患者心绞痛发作后 6、2 4小时 c Tn I明显增高 ,且 2 4小时 c Tn I浓度与心电图 ST段移位相关 (r =0 .5 9,P<0 .0 5 ) ,病变愈复杂 (中、高危险病变 )狭窄程度愈重 (>5 0 %以上狭窄 ) ,c Tn I愈高。结论  c Tn I可预测 U AP患者的预后 ,c Tn I愈高 ,心电图 ST段移位愈大 。
陈明友林淑珍李国华穆伟邢启崇刘钦亮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ST段变化
间歇短程小剂量多巴胺有利于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间歇短程应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予利尿剂、洋地黄制剂以及神经内分泌拮抗等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治疗2 d后NYHA心功能仍在Ⅲ~Ⅳ级的患者105例,随机分成多巴胺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继续上述治疗,而多巴胺组在前述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多巴胺注射液60~80 mg(3μg·kg^(-1)·min^(-1))静脉泵入,连续5 d,观察两组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心率、血压、体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半年内再住院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巴胺组显效率(59.2%vs.37.2%,P<0.05)及总有效率(81.4%vs.68.6%,P<0.05)明显提高,并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半年内再住院率(P<0.05)。同时,多巴胺更有利于心率、体重、BNP水平的控制,LVEF较对照组也有所提高[(40.3±3.4)%vs.(37.1±2.3)%,P<0.05],并且不增加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半年内心脏事件。结论间歇短程小剂量多巴胺作用于可有效治疗重度失代偿期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良反应少,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胡和生薛梅王晓军王晔穆伟陈明友闫素华
关键词:心力衰竭多巴胺泵衰竭
活体人主动脉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探讨活体人主动脉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3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主动脉打孔时废弃的主动脉组织为研究组,12名活体肾移植供体者的动脉组织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样本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组织HMGB1表达;研究组患者术前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采用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测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的病变。结果研究组主动脉组织HMGB1显著表达,而对照组动脉组织HMGB1无表达。研究组患者血清TC、TG、LDL-C、Lp(a)、ApoB、non-HDL-C、VLDL-C、hs-CRP测定值较参考值显著升高(P均<0.01),而血清HDL-C、ApoAⅠ、TBIL、DBIL、IBIL测定值较参考值明显降低(P均<0.01);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86.1%;颈动脉超声检测显示内膜中层厚度均>1.2 mm。结论活体人主动脉组织HMGB1表达显著,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明显;利用CABG主动脉打孔时废弃的主动脉组织为样本,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干预靶点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邢姗姗巩祖顺穆伟王东宫玉玲邢启崇
关键词:活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冠状动脉分流术动脉粥样硬化
检测B型利钠肽对急诊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用于甄别急诊呼吸困难中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130例急诊呼吸困难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分为CHF组(78例)和非CHF组(52例)。采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检测血液中的BNP浓度。结果:CHF组BNP浓度为(732±53)ng/L,显著高于非CHF组的(71±34)ng/L(P<0.01);以BNP100ng/L作为阈值区分呼吸困难是否为CHF所致,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2%、96%、93%;在CHF组中,BNP浓度在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心功能不全加重而升高。猝死者的BNP值高于存活者。结论:BNP水平对于CHF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对于鉴别呼吸困难是否为心源性具有重要意义。
刘纪改刘晓红庄桂英杨宏丽穆伟
关键词:B型利钠肽急诊BNP浓度免疫荧光法存活者P水平
不同溶栓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比较观察
1998年
对90例发病12小时以内的AMI患者,分别给予UK、SK、rt-PA进行溶栓治疗,并辅以肝素、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表明,UK组、SK组及rt-PA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5%、73.3%、85%。并发重度出血率rt-PA组为15%,而另两组为0。
刘志福张伟宁康周玲穆伟孙维
关键词:链激酶静脉溶栓心肌梗塞RT-PA
卡托普利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80年代后期,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日益增加的趋向以及其不良预后,对CHF提出了早期干预或预防性治疗的观点。为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无症状左心功能异常时给以治疗,延缓临床心衰的发生,从而延长病人寿命,我们将卡托普利应用于无症状性心力衰竭(SHF)患者,旨在探讨其对CHF的预防作用。
刘纪改栾志和宁康穆伟刘志福周玲张伟赵建华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卡托普利无症状心衰无症状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