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乐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肿瘤
  • 2篇纵隔
  • 2篇淋巴
  • 1篇单抗
  • 1篇低信号
  • 1篇信号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影像检查
  • 1篇影像特征
  • 1篇右肺
  • 1篇右主支气管
  • 1篇原发中枢神经...
  • 1篇支气管
  • 1篇肢体麻木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密度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三维可视化技...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7篇窦乐
  • 3篇陈亮
  • 3篇曹殿波
  • 1篇刘敏
  • 1篇纪铁凤
  • 1篇吴百华
  • 1篇李叶
  • 1篇赵红光
  • 1篇孙晓东
  • 1篇张磊
  • 1篇于敦祥
  • 1篇赵杨祉
  • 1篇吴立山
  • 1篇李佳
  • 1篇王楠
  • 1篇熊文激
  • 1篇国巍
  • 1篇白鸥
  • 1篇穆桐
  • 1篇卢晓倩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胸椎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1例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体麻木、无力,右下肢为著,于2013年10月28日来我院就诊。体检:胸部活动尚可。胸椎压痛及叩击痛(-),无放射痛,脐水平以下感觉减退,右下肢为著;双下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力Ⅴ级。影像检查:MR检查示T8水平椎管内及T8-9左侧椎间孔内见结节样异常信号影(图1),大小约2.8cm×1.9cm×2.2cm,T1WI呈均匀低信号(图2),
孟阳阳陈亮窦乐穆桐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肢体麻木影像检查
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3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咳嗽1个月,呼吸困难加重1天入院。查体:右侧胸廓缩小,右肺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肺部平扫及增强CT: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管腔闭塞,中、下叶支气管显示不清,病变上部突向下段气管腔内,平扫CT值24HU-44HU,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二期CT值25HU-53HU,36HU-57HU,远端右肺各叶肺组织体积缩小,大部分呈实变影,
吴百华陈亮王楠吴立山于敦祥窦乐
关键词: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文献复习右肺气管腔内软组织密度右主支气管
前纵隔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附2例报告)被引量:6
2013年
病例1,患儿 男.4岁,咳嗽7天。发热5天。查体:双侧颌下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界限欠清,咽允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CT:左侧胸腔巨大Ⅲ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约10.46cm×8.67cm.CT值28~60HU,边界不清.与纵隔关系紧密;左肺不张(图1)。临床综合诊断为左侧纵隔肿物,行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纵隔内巨大肿物,包膜完整,囊实性,切开见暗红色液体。术后病理:海绵状血管瘤。
窦乐孔博玉曹殿波陈亮李叶熊文激
关键词:前纵隔血管瘤海绵状X线计算机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外科教学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调动学生对肝胆外科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肝脏影像学及外科治疗的理解及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及成绩,提出一种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新颖教学方法。选取吉林大学医学院临床5年制学生90名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肝脏外科授课方法教学,实验组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传统授课方法进行教学。学习结束后,两组学生进行标准化考试,并采用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及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
窦乐孟阳阳刘敏刘文蕴孙晓东陈玉国滕岩邱冬冬纪铁凤张磊
关键词:肝脏外科可视化技术临床教学
肺腺癌MSCT影像特征与EGFR突变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癌患者CT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周围型肺腺癌,并对术后大体病理标本进行EGFR基因检测的157例患者。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分别独立对术前一个月内胸部CT阅片分析,评估其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GFR突变的相关因素,利用Fisher精确检验、χ2检验、t检验、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GFR突变在MSCT影像表现中,有毛刺组突变率为65.1%(P=0.012),有胸膜凹陷组为64.6%(P=0.044),有磨玻璃影组为70.3%(P=0.013),具有统计学差异。女性患者中EGFR突变占68.0%(P=0.002),不吸烟患者中占69.2%(P=0.000),腺泡型、贴壁型、微乳头型、乳头型、实性型、浸润性粘液型,EGFR突变率分别为:68.5%、60.9%、50.0%、43.8%、22.2%、0.0%(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将所有显著特征统一预测EGFR突变时,ROC曲线的AUC为0.718。结论原发性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易发生于女性不吸烟患者中,在腺泡型、贴壁型病理亚型易发生。影像学上伴有磨玻璃影,病灶边缘有毛刺、胸膜凹陷征的肿瘤易发生EGFR突变。
卢晓倩孟繁杨窦乐曹殿波
关键词:肺肿瘤
淋巴管瘤病累及纵隔、脾脏及腹膜后1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女,52岁, 体检发现脾脏及胰腺占位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左上腹有轻压痛,未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小板372×10 9 /L,白蛋白36.2 g/L,癌胚抗原、CA19-9均为阴性。腹部CT:脾大,脾脏内充满圆形、片状水样低密度影,边缘点状钙化,增强后病灶边缘可见轻度线样强化;左上腹约10.43 cm×8.92 cm×11.03 cm形态不规则水样低密度影,包绕脾动静脉,与胰腺体尾部界限不清,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A)。胸部CT:食管下段周围、心包右前区见多发结节状、斑片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18~35 HU,内见多个小钙化影,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B)。影像学诊断:考虑淋巴管瘤病累及纵隔、脾脏及腹膜后多器官可能。行腹部探查术,术中见脾脏和胰尾部囊性病变,与周围结肠、左肾分界较清;遂行胰尾、脾肿瘤切除术,纵隔病变未予干预。术后病理示脾脏呈弥漫囊腔样变,直径0.23~6.05 cm,囊内多为较清亮液体,部分为黏液及淡褐色胶冻样物,局部伴钙化(图1C);胰尾部囊性肿物约10.06 cm×8.21 cm×10.34 cm,切面呈多房囊性,囊腔直径0.51~6.23 cm,内壁光滑,囊内为淡褐色胶冻样物,与脾脏病变性质相同;镜下见瘤细胞弥漫、多中心性生长,伴纤维化、玻璃样变性及灶状钙化,提示脾脏、胰尾部淋巴管瘤(图1D),结合胸腹部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为淋巴管瘤病累及纵隔、脾脏及腹膜后多器官。
江永芳朴金明窦乐曹殿波
关键词:淋巴管瘤纵隔脾脏腹膜后腔
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及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联合对老年难治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2月收治的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PD-1单抗、BTK抑制剂三药联合治疗的老年难治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高危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评分2分(预计总生存时间7个月)。患者1个疗程治疗后疾病进展。经利妥昔单抗、PD-1单抗联合BTK抑制剂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续PD-1单抗维持治疗,随访至2021年11月17日,患者病情稳定。第2次无进展生存(PFS2)时间20个月,总生存时间21个月。患者对新药治疗耐受良好,未发生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新靶向联合治疗可作为老年PCNSL患者的治疗新选择,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显著改善预后。
李佳赵杨祉国巍赵红光窦乐李军娜白鸥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难治分子靶向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