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建勇
-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北京市某区居民死亡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童建勇
- 关键词:气象因素人群死亡率时间序列分析广义相加模型
-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大气超细颗粒物的水平和粒径分布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超细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分布特点,并探寻对超细颗粒物浓度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采用TSI公司生产的超细颗粒物监测仪每天监测24h20~500nm粒径颗粒物数量浓度,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20~100nm粒径范围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平均值为5920.43个/cm3,30~50nm粒径范围颗粒物占数量浓度比例最大,为23.49%,每天24h内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有中午及晚上两个高峰。结论: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北京市超细颗粒物的数量浓度比以往有较大程度的降低,粒径为20~30nm、>30~50nm的超细颗粒物浓度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与温度、湿度及光照时间具有相关性。
- 童建勇苏畅郭玉明王佳佳K.Max ZHANG潘小川
- 关键词:空气污染颗粒物质
- 北京市某区居民死亡与大气表观温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气表观温度与北京市某区居民全死因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2008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日全死因死亡人数和该地区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数据以及该城区相应的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利用立方平滑样条函数,将根据气温和相对湿度计算出的大气表观温度、风速以及作为潜在混杂因素的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引入,同北京市某区居民日全死因死亡人数间建立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并确定其立方平滑样条函数自由度取值。结果北京市某区日均表观温度与全死因死亡人次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日平均表观温度与日最高表观温度相比,日最高表观温度的RR值较大;在对全死因死亡人群男女分层结果显示,日均表观温度、日最高表观温度为男性全死因死亡的保护因素,滞后天数为3 d时到最大效应,而日平均表观温度、日最高表观温度及日最低表观温度均为女性全死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滞后天数为1 d时达到最大效应。结论大气表观温度与暴露人群全死因死亡有相关,夏季日均表观温度增高可使女性暴露人群全死因死亡增加。
- 刘俊含李戈莹莫运政李国星童建勇刘利群闫论韩孟潘小川
- 关键词:气象因素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
- 北京市H区日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日平均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J00-J99)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北京市H区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和城八区气象及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单向回顾的病例交叉设计,用温度分层(<15℃,15~25℃,>25℃)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控制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及其他气象因素(相对湿度、气压、风速)的条件下,在15~25℃区间和大于25℃时,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发生的风险分别增加7.3%(OR=1.073,95%CI:1.002~1.149)和25.7%(OR=1.257,95%CI:1.115~1.416),关联有统计学意义;<15℃时,日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地区,日平均气温>15℃时,日平均气温升高可能是呼吸系统死亡增加的危险因素,且在>25℃时气温升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更加明显。
- 陶辉童建勇沈艳辉潘小川
- 关键词:气象因素日平均气温病例交叉研究
- 我国北方两城市病态建筑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我国北方城市病态建筑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8年11月,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别调查了北京和银川两城市6座办公楼内的工作人员497人和4栋学生宿舍楼内的学生462人的SBS发生情况和室内可能影响SBS发生的因素(环境因素、职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与SBS的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北京SBS的发生率为24.9%(86/346),银川为23.8%(146/613)。办公室内人员SBS发生率为30.4%(151/497),而大学宿舍内人员仅为17.5%(81/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为19.8%(79/399),明显低于女性的27.3%(135/49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建筑类型,性别,研究人群对相对湿度、通风、噪声、气味的感受和SBS的发生率有关(P<0.05)。结论 SBS的发生与建筑类型、性别有关,与主观感受联系密切,主观感受不舒适的人群的SBS的发生率高。
- 叶江伟赵安乐童建勇王佳佳金晓滨潘小川
- 关键词:吸烟主观感受
- 沙尘天气期间大气PM2.5和PM10中部分元素浓度的变化特征被引量:30
- 2010年
- 目的探讨沙尘天气期间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部分元素浓度的变化特征。方法于2008年4月26日—6月11日,对北京和内蒙古阿拉善盟两地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期间大气颗粒物进行采样,以重量法计算PM2.5和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X荧光分析法对其部分元素浓度进行测定。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采用富集因子分析颗粒物中金属组分的分布特征。结果沙尘天气发生时阿拉善盟大气PM2.5和PM10质量浓度出现相应的峰值,其远高于非沙尘天气PM2.5和PM10的平均值(P<0.05);北京大气PM10质量浓度在沙尘天气高于非沙尘天气(P<0.05),而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北京和阿拉善盟在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阿拉善盟大气PM10中常量元素(K、Ca、Na、Mg)和污染元素(Pb、Cr、Cd、As)的浓度在沙尘天气升高(P<0.05),PM2.5中各元素浓度在沙尘天气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沙尘天气比较,沙尘天气北京大气PM10中Cd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7种元素浓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北京大气PM2.5中Pb、As、Cd、K、Na元素浓度在沙尘天气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2.5中Cr、Ca、Mg元素浓度在沙尘天气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富集因子分析法显示,两个采样点富集因子大于1小于10的元素有Na、Mg、Cr,富集因子大于10的元素有Ca、Pb、As。结论沙尘天气时大气PM2.5和PM10的浓度显著升高;同时,其中的元素浓度在沙尘天气时也有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污染元素Pb、As容易在粒径较小的PM2.5中聚集,并且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可能与沙尘天气无关联。
- 木拉提王佳佳丽娜童建勇潘小川
- 关键词:空气污染沙尘化学元素
- 北京市H区日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 目的探讨北京市日平均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100-199)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北京市H区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和城八区气象及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单向回顾的病例交叉设计,用温度...
- 陶辉童建勇沈艳辉潘小川
- 关键词:气象因素日平均气温病例交叉研究
- 文献传递
- 2005~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赵俊雅童建勇沈艳辉江初潘小川
- 关键词:婴儿死亡率死因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