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健生
- 作品数:77 被引量:499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活体珊瑚共生藻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活体珊瑚共生藻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高压冲洗海底采集的健康珊瑚后,洗出液依次用直径为300~500μm、40~80μm和15~25μm的尼龙网过滤,所得滤液再140~160g离心4~6分钟、300~400g离...
- 李秀保黄晖黄良民练健生尤丰雷新明
- 文献传递
- 风信子鹿角珊瑚繁殖前后脂质与脂肪酸的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氯仿-甲醇混合液提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首次对造礁石珊瑚(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繁殖前后脂质与脂肪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繁殖过程对风信子鹿角珊瑚脂质含量、组织含量有较大影响。繁殖过后风信子鹿角珊瑚脂质含量减少约43.4%,组织含量减少约19.6%,而共生藻密度在繁殖过程中并无显著性变化;2)风信子鹿角珊瑚在繁殖前脂质含量大量累积,以顺利完成繁殖过程;3)首次表明二十碳五烯酸(C20:5n-3,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是造礁石珊瑚繁殖过程中重要的脂肪酸,其含量在繁殖过程中具有显著变化。EPA含量繁殖前从15.7μg·gdw-1增加到22.16μg·gdw-1,增加41.1%,而繁殖后降为15.06μg·gdw-1,减少32.0%;DHA含量繁殖前从18.17μg·gdw-1增加到24.81μg·gdw-1,增加36.5%,而繁殖后降为16.31μg·gdw-1,减少34.3%。此外,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含量在繁殖后也显著性减少;4)造礁石珊瑚繁殖时可能会适当增加摄食,以满足繁殖过程对脂肪酸和能量的需求。
- 郭少华黄晖刘胜袁翔成练健生雷新明陈标
- 关键词:繁殖造礁石珊瑚脂质脂肪酸
- 西沙群岛礁栖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食性特征被引量:22
- 2014年
- 通过新的方法(即潜水调查法)调查了西沙群岛浅水区的礁栖鱼类,并从食性角度分析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环境变化的响应。2006年5–6月,对西沙群岛6个岛礁(东岛、永兴岛、羚羊礁、金银岛、华光礁和中建岛)共10个站位的礁栖鱼类种类、数量和长度进行了调查,结合公开资料(FishBase等)确定鱼类食性。共记录到29科71属119种鱼,其中50种是新记录。至此,西沙群岛的鱼类总记录已达到717种。从不同站位来看,永兴岛西的种类数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多数鱼种分布范围狭小。摄食浮游动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鱼类是优势类群,而草食性、杂食性和食物链顶端食性的鱼类数量和生物量较低,反映出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整体上健康稳定。永兴岛的杂食性鱼类的数量比例和生物量比例均高于其他岛礁,反映出鱼类群落已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响应。
- 高永利黄晖练健生杨剑辉
- 关键词:多样性营养级富营养化
- 三亚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研究
- 黄晖董俊德张燕英刘胜周国伟李涛练健生邱大俊谭烨辉蔡创华
- 该项目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应用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和保护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历经多年的综合研究,系统阐释了三亚珊瑚礁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关联;率先开展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关键功能群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系统
- 珠江口万山群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分布与保护被引量:15
- 2012年
- 通过2008年对珠江口万山群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和分布的调查研究,结合走访资料以及历史文献和数据的分析,对比了2005年佳蓬列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的调查结果,掌握了珠江口万山群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的现状,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从以前的48.2%降低到20%以下。同时讨论了珠江口万山群岛造礁石珊瑚群落面临的生存威胁和亟待加强保护的迫切需要,提出保护和管理珠江口万山群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的建议,希望完善可持续的生态开发与和谐的生态保护的管理体系。
- 黄晖尤丰练健生张成龙杨剑辉李秀保袁涛张浴阳周国伟
-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群落
- 一种适合长期应用于珊瑚礁区的水下标签以及标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长期应用于珊瑚礁区的水下标签以及标识方法。它包括标签板,在标签板的一角设有固定孔,在标签板的横向通过线条划分出若干列,每列通过颜色或标识区分开,在标签板的纵向通过线条划分出若干行,列行交叉区域能钻孔。...
- 黄洁英黄晖张浴阳尤丰杨剑辉练健生
- 文献传递
- 南沙群岛渚碧礁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特征被引量:8
- 2012年
- 根据2007年5月的调查资料,对南沙群岛渚碧礁海域造礁石珊瑚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覆盖率和死亡率等进行了分析研究.鉴定出的造礁石珊瑚有74种,其中鹿角珊瑚科(Acroporidae)种类最多.渚碧礁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澙湖内外差别较大,澙湖内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和健康状况明显优于澙湖外,但是两者的死亡率都较高.礁坪和澙湖的优势种不同且优势度较高(优势度>40%),其中细柱滨珊瑚(Porites cylindrica)在澙湖内占主导地位(优势度:47.20%),而澙湖外以疣状杯形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为主导(优势度:54.88%).造礁石珊瑚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必须加以关注.
- 黄晖张成龙杨剑辉尤丰练健生谭烨辉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优势种
- 珊瑚礁区悬浮颗粒物质监测收集器
- 一种珊瑚礁区悬浮颗粒物质监测收集器,该收集器包括接收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和绪多固定在支撑立柱上的横臂,每根横臂的悬臂端通过支撑轴垂直安装固定一个杯座,所述的接收装置由多个接收杯和其隔网式杯盖构成,每...
- 黄晖练健生李元超杨剑辉董志军周国伟尤丰
- 文献传递
- 一种应用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可拼接型人工礁体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可拼接型人工礁体,涉及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若干礁体单元和支撑腿,每个礁体单元的形状均为四方体,支撑腿固定连接在礁体单元的侧面上,且支撑腿与礁体单元的顶面相互垂直,其中,一礁...
- 练健生梁宇娴俞晓磊黄林韬黄晖练文科
- 环境变化对造礁石珊瑚营养方式的影响及其适应性被引量:4
- 2020年
- 造礁石珊瑚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框架生物,它们既能够通过共生藻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也能够通过触手捕获和黏液吸附等方式进行异养。通过研究造礁石珊瑚光合自养以及异养营养的机理和过程,系统分析了光照、温度、营养盐、潮汐、水流、CO2质量浓度以及食物的可获得性等因素对造礁石珊瑚光合自养和异养营养产生的影响,并讨论了珊瑚的这2种营养方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光合自养是健康造礁石珊瑚的主要营养方式;当珊瑚自养营养的供给受到限制时,异养营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营养缺失,甚至可能成为珊瑚的主要营养方式。造礁石珊瑚的2种营养方式能够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变化做出不同响应,并通过两者之间的互补以适应环境变化。今后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归纳各类因素对造礁石珊瑚2种营养方式的影响;深入研究造礁石珊瑚异养营养方式的规律与环境适应性;厘清造礁石珊瑚光合自养与异养营养之间的关系和协调模式。
- 黄晖俞晓磊雷新明雷新明练健生
-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环境变化营养方式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