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婧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共聚
  • 7篇共聚物
  • 5篇两亲性
  • 5篇PLA
  • 4篇乙烯
  • 4篇吡咯
  • 4篇吡咯烷
  • 4篇吡咯烷酮
  • 4篇分子
  • 4篇大分子
  • 3篇乙烯基
  • 3篇乙烯基吡咯烷...
  • 3篇烯基
  • 3篇两亲性共聚物
  • 3篇接枝
  • 3篇接枝共聚
  • 3篇接枝共聚物
  • 3篇聚乳酸
  • 3篇NVP
  • 3篇PVP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缪婧
  • 7篇周长忍
  • 6篇罗丙红
  • 2篇杨媛
  • 2篇李立华
  • 1篇梁敏
  • 1篇邓倩莹
  • 1篇赵剑豪
  • 1篇冯智强
  • 1篇赖仁发

传媒

  • 2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PLA大分子单体接枝NVP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被引量:4
2007年
制备了末端为双键的功能化聚乳酸大分子单体(PLA-HEMA),并以此大分子单体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进行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成了具有亲水性PVP-PHEMA主链和疏水性PLA支链的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GPC、DSC、表面接触角测定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为非晶聚合物;NVP的摩尔投料量对共聚物的性能有显著影响,随NVP投料量增大,共聚物的分子量有所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Tg)增大;由于亲水性PVP和PHEMA链段的引入,共聚物的亲水性优于相应的线型聚乳酸材料。
罗丙红周长忍缪婧赵剑豪
关键词:聚乳酸接枝共聚物亲水性
新型两亲性共聚物复合骨形成蛋白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由于PLA-PVP两亲性共聚物具有亲-疏水微相分离的结构,与人体内血管结构相似,非常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实验观察应用聚乳酸以及PLA-PVP/rhBMP-2复合物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过程中材料与颌骨的结合况及颌骨缺损的修复情况,验证PLA-PVP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暨南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造模: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6只,用牙科电钻在双侧下颌骨下缘造成约15mm×6mm范围的全层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4组,rhBMP-2/PLA-PVP组8只,植入复合有rhBMP-2的PLA-PVP两亲性共聚物;PLA-PVP组8只,植入PLA-PVP两亲性共聚物;PLA组8只,植入PLA;对照组2只,不植入任何材料。前3组分别于2,4,8及12周各处死2只,对照组2只于术后12周处死。②观察指标:取材后行X射线、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镜观察材料降解及新生骨生长情况,并应用Lunar Prodigy骨密度仪检测骨矿物质密度,以探明成骨的质量和成骨速度。结果:①各组材料植入后无感染和排斥反应,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显示各组随时间的增长材料逐渐降解,新生骨组织逐渐替换材料并修复缺损区。②术后骨密度测量显示各组材料骨修复区随时间的增长密度逐渐增大,PLA-PVP/rhBMP-2组术后2,4,8,12周骨密度值明显优于PLA-PVP组和PLA组(P<0.01),PLA-PVP组优于PLA组(P<0.01)。③术后12周,PLA-PVP完全降解,PLA则有部分残留,对照组骨缺损区未能修复。结论:①PLA-PVP/rhBMP-2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诱导成骨能力。②PLA-PVP生物相容性好,效果优于聚乳酸,可作为骨形成蛋白2的有效载体,有希望成为修复骨缺损的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
冯智强赖仁发缪婧周长忍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颌骨缺损
新型PLA-PVP两亲性共聚物性能的初步研究
2005年
利用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羟基引发消旋-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备了末端双键功能化的聚乳酸大分子单体(PLA-HEMA)。将功能化的聚乳酸大分子单体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合成了兼有亲水性PVP主链和疏水性PLA支链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这种亲-疏水性微相分离结构与人体内血管结构相似,非常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生长;而共聚物同时又具备PLA良好的力学性能,故可望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缪婧罗丙红周长忍
关键词:血液相容性
PLA大分子单体与NVP接枝共聚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共引发剂引发消旋-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备了末端双键功能化的聚乳酸大分子单体(PLA-HEMA);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大分子单体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并初步研究了共聚单体摩尔比和PLA支链长度对合成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大分子单体投料量和PLA支链长度增大,共聚物膜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增大,而亲水性有所下降.
罗丙红周长忍缪婧李立华邓倩莹
关键词:大分子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共聚物两亲性
功能化聚乳酸大分子单体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0
2005年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共引发剂引发消旋-丙交酯(D,L_LA)开环聚合,制备了末端双键功能化的聚乳酸大分子单体(MC),采用FT_IR、1HNMR、GPC、拉伸强度和表面接触角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大分子单体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大分子单体中HEMA结构单元的含量与单体投料比中HEMA的含量基本一致;单体投料比对大分子单体的结构与性能有显著影响。
罗丙红周长忍梁敏缪婧杨媛
关键词:聚乳酸功能化大分子单体
新型PLA-PVP两亲性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4
2005年
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试验、血小板吸附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对新型PLA-PVP两亲性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共聚物的组成对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的溶血率、凝血程度、血小板吸附和变形情况均符合生物材料生物学评价标准,并且,随单体投料比中亲水性单体NVP含量增大,共聚物的血液相容性有所提高;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共聚物对细胞无毒性,对其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共聚物中引入亲水性PVP链段后,与单一的PLA材料相比较,生物相容性得到改善。
缪婧罗丙红李立华周长忍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
PLA大分子单体与NVP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正>聚乳酸(PLA)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收性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PLA材料表面的疏水性强,从而不利于细胞的粘附和生长。考虑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一种水溶性高...
罗丙红缪婧杨媛周长忍
关键词:大分子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共聚物
文献传递
两亲性多元共聚支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为了提高聚乳酸类材料的亲水性,调节其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进而改善其生物相容性,本研究在制备的功能化聚乳酸和生物降解交联剂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共聚的方法,分别得到接枝共聚物、二元交联共聚物、三元交联共聚物材料,对其物理、化学...
缪婧
关键词:两亲性共聚物聚乳酸聚乙烯吡咯烷酮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