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小东

作品数:46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8篇能量可控陡脉...
  • 7篇肿瘤
  • 6篇妊娠
  • 6篇超声
  • 5篇教学
  • 4篇疑难病案
  • 4篇妇产科
  • 4篇产科
  • 3篇凋亡
  • 3篇血管
  • 3篇阴道
  • 3篇胎儿
  • 3篇子宫
  • 3篇免疫
  • 3篇荷瘤
  • 3篇CHEMER...
  • 3篇产后
  • 2篇蛋白
  • 2篇性心理

机构

  • 4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2篇重庆大学
  • 9篇四川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达州市中心医...
  • 1篇太原锦波生物...
  • 1篇重庆市红十字...

作者

  • 45篇罗小东
  • 14篇胡丽娜
  • 14篇董晓静
  • 11篇孙才新
  • 9篇米彦
  • 6篇熊兰
  • 5篇朱赟珊
  • 5篇李聪
  • 4篇姚陈果
  • 4篇王士彬
  • 3篇吴艺佳
  • 3篇洪川
  • 3篇胡建国
  • 3篇彭智
  • 2篇王芳
  • 2篇邓丽波
  • 2篇傅仲学
  • 2篇刘丰
  • 2篇熊正爱
  • 2篇孙江川

传媒

  • 7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临床超声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癌症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8卷2期疑难病案
2012年
患者,32岁,G6P0。因孕38^+6周,见红30分钟于2011年5月4日急诊入院。孕妇孕期定期产前检查,无异常。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入院后查体:T36.8℃,P80/min,R20/min,BP110/70mmHg。
罗小东董晓静
关键词:疑难病案急诊入院产前检查入院后P80
PBL+CBL与LBL在临床医学生外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与传统授课(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在中国临床医学生外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PBL+CBL教学与LBL教学在中国医学生外科实习中随机对照研究, 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6月。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 共计1 161名学生, 其中PBL+CBL组581名, LBL组580名。Meta 分析结果显示:PBL+CBL组的学生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MD=6.15, 95%CI=4.14~8.15, P<0.001), 技能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MD=7.67, 95%CI=3.66~11.69, P<0.001), 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MD=6.06, 95%CI=2.89~9.23, P=0.000 2), 并且PBL+CBL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的高于LBL组(OR=2.98, 95%CI=1.88~4.73, P<0.001)。结论 PBL+CBL教学在临床医学生外科实习教学中效果优于LBL教学。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影响, 上述结论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蔡留芸罗小东邓芯茹胡建国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随机对照研究
能量可控陡脉冲对兔VX2乳腺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能量可控陡脉冲对荷瘤兔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分析陡脉冲对处理旁中心区域肿瘤组织潜在的影响。方法:实验兔24只制成VX2乳腺癌模型,随机分为处理组(n=21)和对照组(n=3),处理后0、12、24、48、72、120、168小时取肿瘤组织,通过HE染色、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观察处理中心组织及处理旁中心区域细胞形态、增殖指数(PI)及凋亡指数(AI)的改变。结果:陡脉冲处理后肿瘤中心凝固性坏死,旁中心区域见大量凋亡细胞,中心部分凋亡细胞较少。处理组细胞凋亡高峰在术后24小时左右,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I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陡脉冲通过诱导处理旁中心区域肿瘤细胞凋亡,扩大陡脉冲处理的有效范围,促进肿瘤细胞的原位灭活。
朱赟珊胡丽娜董晓静李聪罗小东孙才新
关键词:能量可控陡脉冲乳腺癌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兔移植性肿瘤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研究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兔移植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移植性乳腺癌模型,给予ECSP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第7天的肝功、肾功、血图和心电图的变化。建立10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移植性...
董晓静朱赟珊李聪罗小东胡丽娜孙才新洪川米彦
关键词:移植性肿瘤治疗前
文献传递
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肿瘤的剂量学初探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兔移植性肿瘤的最佳剂量及安全性。方法建立10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移植性乳腺癌模型,通过正交设计给予ECSP治疗,TTC染色观察其治疗体积情况,通过直观分析寻找最佳剂量。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给予ECSP治疗后取其周边正常组织,行DNA片断化分析及彗星实验。结果在ECSP的4个参数中,电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最大。在不考虑各因素间相互影响的条件下,电压为150V,频率为100Hz,脉宽为0.01μm,作用时间为15min时的治疗效果最理想。ECSP治疗后对周边正常组织的DNA电泳为一完整条带,无明显彗星扫尾现象发生,表明无DNA损伤。结论ECSP治疗兔移植性肿瘤的最佳剂量为电压150V,频率100Hz,脉宽0.01μm,作用时间15min,对周围组织安全。
董晓静胡丽娜孙才新朱贇珊洪川李聪罗小东米彦
关键词:能量可控陡脉冲VX2肿瘤安全性
4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chemerin、CRP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chemerin及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早发型子痫前期(PE)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轻度PE(MPE)组28例,重度PE(SPE)组17例;30例妊娠结局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不同BMI PE患者及健康孕妇血清chemerin、CRP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 MPE组与SPE组的chemer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79.18±52.09)ng/L、(481.27±63.1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316.08±51.9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的水平分别为(7.59±1.41)mg/L、(11.74±1.6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3.47±1.2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超质量/肥胖血清chemerin及CRP的水平分别为(424.64±46.61)ng/L、(8.32±3.82)mg/L,高于正常体质量组(331.66±51.77)ng/L、(5.93±2.9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BMI增长患者chemerin、CRP蛋白表达也存在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merin与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呈正相关,CRP与BMI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hemerin及CRP升高可能导致PE的发生、发展并与BMI密切相关。
罗小东董晓静周瑾孙江川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早发型子痫前期CHEMERIN
Chemerin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及对PCOS发病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Chemerin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COV434),分别下调及过表达COV434细胞中的Chemerin基因,采用ELISA测定培养液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浓度,EdU方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下调组(LV3-shChemerin-1、LV3-shChemerin-2)与阴性对照组(LV3-NC)相比,培养液中IL-6、IL-8、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IL-6=0.006,PIL-8=0.001,PTNF-α=0.012,PIL-10=0.002),颗粒细胞COV434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04),凋亡明显增加(P=0.000)。过表达组(LV5-Chemerin)与阴性对照组(LV5-NC)相比,培养液中IL-6、IL-8、TNF-α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IL-6=0.044,PIL-8=0.008,PTNF-α=0.015,PIL-10=0.004),颗粒细胞COV434增殖能力明显提高(P=0.013),凋亡明显降低(P=0.029)。结论:Chemerin可能通过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炎症反应,并诱导颗粒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
蔡留芸胡建国龚阳阳甘晓玲罗小东
关键词:CHEMERIN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超声诊断股骨短小胎儿妊娠结局研究进展
2024年
胎儿股骨长度是产前超声常规测量指标,胎儿股骨短小被认为可能预示着一系列先天性疾病和染色体异常。股骨短小的胎儿可能面临多种不同的临床预后,从轻微的生长迟缓到严重的遗传性骨骼疾病,乃至染色体异常。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胎儿股骨短小的早期检测已成为产科常规操作的一部分,要求产科医生和超声医师不仅要精通评估和管理这一情况的技能,而且还要向准父母提供全面的咨询。这样做旨在提升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并减轻受影响家庭的负担。本综述通过广泛引用跨学科研究和文献,探讨了股骨短小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突显了在临床实践中对此类情况进行早期检测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刘彬莹罗小东
关键词:股骨胎儿生长迟缓染色体异常骨骼发育异常
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肝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营养管理对妊娠合并HBV携带者孕妇围生期结局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规范产前检查且确定为HBV携带者孕妇210例,按照孕妇意愿进行营养管理的87例为观察组,按常规孕期保健但未进行营养管理的12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治疗和妊娠管理,观察组1例孕妇发生流产而中止研究,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肝功能情况和围生期结局,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分别为4.7%(4/86)、5.8%(5/86)、7.0%(6/86)、1.2%(1/8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的13.8%(17/123)、14.6%(18/123)、21.1%(26/123)、10.6%(1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749、3.170、6.774、5.739,P值均〈0.05);且观察组孕妇发生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4.7%(4/86)、3.5%(3/86)、2.3%(2/86)低于对照组的18.7%(23/123)、11.4%(14/123)、10.6%(1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674、3.230、4.000,P〈0.05)。观察组肝功能生物化学检测提示转氨酶异常者为24例,占27.9%(24/87);对照组转氨酶异常者为58例,占47.2%(58/123),出现转氨酶明显异常(高于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需立即终止妊娠者比例为4.1%(5/1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8,P〈0.05)。观察组发生低蛋白血症的比例为9.3%(8/87),而对照组发生低蛋白血症的比例为36.60/0(4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88,P〈0.05);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新生儿出生�
罗小东董晓静胥敏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营养疗法围生期医护
超声诊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是指各种因素作用下两个腹直肌之间连接的白线拉伸和变薄,从正中向两侧分离的现象。DRA可见于婴幼儿、腹部术后患者、中心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妊娠晚期及产后妇女等[1-2]。DRA在妊娠晚期患病率最高,约为33%~100%[3]。虽然产后DRA有一定的自然恢复过程,但Sperstad JB等[4]研究发现,32.6%的妇女在产后1年仍然存在DRA,以轻度分离最多见。其原因可能为:一是女性怀孕后腹内压力长期增加导致腹直肌之间的筋膜逐渐软化和扩张,完整性受到损害;二是妊娠期间,黄体酮-雌二醇平衡的改变和皮质酮的释放及松弛素激素浓度的增加[5],使腹白线伸展、松弛及白线间的连接减弱。同时腹壁顺应性也因腹内容量不可避免地增加而增加,高达1.5倍[6];三是腹直肌分离、增宽可能是先天性的,这很少见[7]。此外,高龄、剖宫产、多产、孕前体质量指数高是最可能的独立高危因素[8]。
郝倩罗小东
关键词:产后超声诊断宽景成像弹性成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