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时有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生态
  • 3篇生态观察
  • 3篇繁殖
  • 2篇生态研究
  • 2篇鸟类
  • 1篇兴隆山自然保...
  • 1篇山噪鹛
  • 1篇生态学
  • 1篇食性
  • 1篇鸟纲
  • 1篇鸟类区系
  • 1篇区系
  • 1篇群落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麝香
  • 1篇画眉
  • 1篇繁殖生态
  • 1篇保护区
  • 1篇伯劳科

机构

  • 8篇陕西省动物研...
  • 5篇兰州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省科学院

作者

  • 9篇罗时有
  • 5篇张迎梅
  • 2篇王燕
  • 1篇侯玉宝
  • 1篇高学斌
  • 1篇郑涛
  • 1篇罗磊
  • 1篇赵洪峰
  • 1篇王艳

传媒

  • 6篇四川动物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群落的研究被引量:11
1994年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共计34种,每种都采有标本并进行了食性分析,本文对该保护区6个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沙棘—橙翅噪鹛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H=3.6118),苔草、早熟禾—黄嘴朱顶雀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H=1.5721).鸟类群落多样指数与群落中种的多少呈高度正相关(r=0.9632),(p<0.01),与种的个体分配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相关(γ=0.8643,p<0.05),与优势度指数呈高度负相关(γ=—0.9814,p<0.01)。
张迎梅杨友桃罗时有
关键词:群落食性鸟类自然保护区
画眉繁殖生态的研究被引量:5
1989年
本文报道了画眉繁殖生态的有关资料。在陕西秦岭地区,画眉4—7月进行繁殖;雌、雄亲鸟共同营巢,巢多营于上有植物遮盖的地面;每年产卵1窝,每窝4—5枚;仅由雌鸟孵卵,孵化期14—15天;雌、雄共同育雏,哺幼期13天左右。文中对雏鸟的形态变化及雏鸟体重、体长、嘴峰、翅、尾、附蹠的生长,亦作了简要记述。
罗时有王艳沈君梁
关键词:画眉繁殖生态
蓝矶鸫的生态观察被引量:1
1989年
5—7月为蓝矶鸫的繁殖期,每年繁殖一次;雌、雄共同营巢于地面或堤堰隙缝;满窝卵4—5枚,仅雌性孵卵;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哺幼期15—16天。雏鸟的嘴、翅、跗蹠增长迅速,其量度皆在成鸟的80%以上;体长和尾羽生长较缓,分别为成鸟的54.76%和25.55%。
罗时有王燕沈君梁
关键词:生态
灰背伯劳的生态观察被引量:2
1992年
灰背伯劳Lanius tephronotus为甘肃夏候鸟,4—10月居留本省。主食昆虫和小型啮齿类。5—8月繁殖。本文对其繁殖过程作了记述。
罗时有张迎梅杨友桃
关键词:繁殖生态学伯劳科
白顶溪鸲的生态研究
1993年
白顶溪鸽Chaimarrornis leucoce phalus每年4—8月繁殖,一年可繁殖2窝。每窝产卵2—4枚,孵卵由雌性承担,孵化期14天。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15—16天。
罗时有张迎梅杨友桃
关键词:生态繁殖鸟纲
甘肃麝资源及开发利用被引量:8
1991年
本文为分布在甘肃的马麝Moschus sifanicus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调查总结。已查明省境内总麝数为55 414只,较1974~1976年下降64.25%。其中马麝13 464只,下降65.9%;林麝41 950只,下降63.68%。其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无节制地滥猎和价格的提高。调查认为:只有当麝的平均密度恢复到3只/km^2,总头数达15万只以上后,每年可以有计划地捕猎1.5万只才不会破坏资源。并建议停止破坏生态环境,建立麝自然保护区和开展人工养麝取香。
郑涛张迎梅罗时有宋世良
关键词:麝香
山噪鹛的生态观察
1992年
山噪鹛是甘肃山地留鸟,4—8月繁殖,巢筑于灌木或小乔木横枝上,每窝产蓝绿色卵3—4枚。仅雌鸟孵卵,孵卵期15天。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15—16天。对雏鸟的生长过程亦作了简要记述。
罗时有杨友桃张迎梅
关键词:山噪鹛生态观察
山麻雀的生态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报道山麻雀的栖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繁殖习性及雏鸟生长发育等。山麻雀在调查地区5—8月进行繁殖,每年繁殖2窝,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13—14天,孵化率88%;育雏期12—14天,雏鸟成活率59.09%。根据其食性分析,提出该鸟在调查区内是有益于农林业的益鸟。
罗时有王燕沈君梁
关键词:生态
西安地区鸟类区系30年的变化被引量:12
2008年
采取路线调查法,在1977~1980年和2004~2007年两个阶段对西安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比较来说明西安地区鸟类30年来的变化。将调查地区分为4种生境类型(浅山地带、农田村落、水域和城市建筑区),并在每种生境类型中进行鸟类物种和种群数量统计。结果表明:2004~2007年调查的物种数(149种)比1977~1980年调查的物种数(138种)略有增高,在人为干扰相对较少的浅山地区鸟类物种在两次调查中均最多,而人口集中的城市建筑区物种在两次调查中均最少。比较两个阶段的鸟类,有24种在2004~2007年的调查中没有见到,但又新增了鸟类34种,每种生境类型中的物种组成和每个物种的数量在不同阶段也不同。在城市建筑区植食性鸟类增多,而在浅山地区食虫鸟类相对更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关注城市鸟类的保护。
高学斌赵洪峰罗时有罗磊侯玉宝
关键词:鸟类城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