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加坤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欧盟第七框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园区
  • 1篇远程
  • 1篇远程通讯
  • 1篇上海创意产业...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可达性
  • 1篇劳动力
  • 1篇劳动力市场
  • 1篇交通方式
  • 1篇交通规划
  • 1篇交通可持续发...
  • 1篇产业园
  • 1篇产业园区
  • 1篇创意产业
  • 1篇创意产业园
  • 1篇创意产业园区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3篇翁加坤
  • 2篇刘贤腾
  • 1篇王红扬
  • 1篇沈青
  • 1篇叶嘉安
  • 1篇郭清华

传媒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城市交通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交通方式可达性差距——衡量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指数被引量:6
2008年
交通因其消耗大量能源而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规划交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提出能够评估和衡量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指数。利用可达性概念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交通方式可达性差距指数。该指数由人口数量、就业岗位数、商店数以及学校数等决定,根据公共交通方式和私人交通方式间可达性指数差异计算。就能源效率而言,公共交通方式比私人交通方式更能实现可持续。可达性差距指数越高意味着可持续能力越强。通过比较香港1991年和1996年的可达性差距指数,来检验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否有所提升。最后,讨论了如何运用可达性差距指数来检验土地利用以及交通发展政策和方案,以便确定更可持续的政策和方案。
郭清华叶嘉安刘贤腾翁加坤
关键词:交通规划交通方式可持续发展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Cluster Analysis)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空间集聚特征分批次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空间分析软件对分批次园区的集聚程度进行了判读.发现园区主要沿大学密集区、苏州河、内环线呈带状分布于浦西地区,且集聚分布趋势愈发明显.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特征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主要机制在于旧城改造的导向、中心区优势资源的吸引、旧工业建筑空间的指向和高校院所的互动等四方面的共同作用.
翁加坤王红扬
关键词:创意产业园区
更新城市研究中的空间视角和分析框架被引量:4
2010年
要理解许多当代城市问题,必须从包含了地理、技术和社会经济等维度的空间视角出发。作者在文中首次提出一个将地理区位、交通方式与通讯手段、有关的社会经济特征等视为要素的空间视角。这些要素一起决定了有效距离及由有效距离而定的场所及人的空间处境。对这个视角进行理论探讨后,作者使用波士顿都市区的通勤数据来做分析,举例说明了能影响空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作者接下来应用这个空间视角,对两个重要城市研究领域里的关键问题提出新见解。领域之一是城市低收入劳动力市场,关注的是在都市区经济活动日益分散的情况下获得就业机会的问题。运用与所提出的空间视角相一致的分析框架发现,在美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空间处境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他们的交通方式而不是他们的居住区位。另一个领域是远程通讯,关注的是远程通讯对出行行为和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研究地理、技术和社会经济要素在构成及跨越物质活动空间与虚拟活动空间时的作用,我们能够增强空间分析能力,从而理解不同情境下的远程通讯的空间效应。
沈青刘贤腾翁加坤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远程通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