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孟
- 作品数:34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美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中国现代设计与古代文献研究
- 2009年
- 现代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将中国传统融入设计之中。从现代设计的需要出发,古代文献研究为现代设计发展提供支持主要包括三方面:一、古代文献研究促进对中国古代设计史的研究;二、借助古代文献研究构建古代设计的理论体系;三、借助古代文献的研究加强对古代图像的研究。
- 肖世孟
- 关键词:古代文献研究
- 先秦“五正色”色相考被引量:9
- 2011年
- 先秦文献所说"五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究竟是什么样色彩,学术界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文章通过对古文献梳理以及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对先秦时期"五正色"的色相特征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色相分析。结果表明,先秦时期所说的"正色"是指当时的丝绸颜色规范,为了使丝绸颜色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先秦时期则以野鸡羽毛的特征来界定"五正色"的色相。对比先秦时期丝绸染色方法和染色结果,证实了先秦时期"五正色"正是野鸡羽毛的五种主要色块。
- 肖世孟武金勇张一舟
- 关键词:色相
- “黻”纹的特征及来源探究被引量:4
- 2010年
- 黻纹作为古代十二章纹样之一,是常见于历代帝王冕服上的固定纹样。在介绍古文献对黻纹的有关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对历代十二章图案内部横向与历时纵向关系的阐述以及黻纹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黻"纹来源于古代礼制的建筑图案。同时,运用符号学方法,将黻纹、"亚"形与古代礼制建筑空间平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黻纹作为一种人工物,是对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结构形式的描摹。
- 武金勇尚莹辉肖世孟
- 关键词:礼制建筑
- 玄衣纁裳的色彩哲学
- 2025年
- 古代祭祀所用礼服与礼器必须遵循“礼神者必象其类”的法则,玄衣纁裳色彩特点不仅表现为视觉特征,更体现在其象征内涵。通过文献梳理,对玄衣纁裳进行剖析,探讨其色彩在祭祀天地的礼仪活动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玄衣纁裳中玄象征天,纁象征地,“玄”“纁”色彩的结合体现的是天地相交的阴阳关系,并蕴含万物因此而生,且生生不息之意。
- 肖世孟
- 浅析中国书画美学中的“象”
- 2009年
- 本文从对"象"在古代书画美学理论中上下文关系的剖析入手,着重指出"象"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十分丰富的词汇,并通过与其密切相关的几个字词的分析尝试划定"象"的能指与所指的界限,从而使读者对于"象"在古代书画美学中的使用及词义的界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 轩敏华肖世孟
- 朱砂入印泥考被引量:6
- 2014年
- 印泥中朱砂的使用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朱砂入印泥的直接来源是商周至秦汉的"丹书"传统。朱砂之色为"正色",作为印泥,它是古代色彩观念的产物。不仅如此,朱砂的自身特性也是用作印泥的重要原因。
- 肖世孟
- 关键词:朱砂印泥
- 赵孟頫倡导“古意”之剖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元初画家赵孟頫(1254-1322年)倡导"古意"影响一代画风。本文从赵孟頫个人处境出发,研究其在特定环境下受到的种种压力和文化冲突,用以解释赵孟頫倡导"古意"的合理性。本文认为赵所倡导的"古意"是文化冲突的产物,也是赵孟頫的文化策略,是那个时代解决文化冲突的理想方式。
- 肖世孟
- 关键词:元代绘画赵孟頫文化冲突
- 先秦漆器色泽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先秦时代,人们不仅重色彩,也重色泽。漆器因具有色泽在先秦时期被赋予高贵的象征意义,与之对应的木器则是作为粗贱、鄙陋之代表。先秦漆器对色泽的偏爱主要是通过讲究材质和提高工艺的精细与复杂程度来实现的。
- 肖世孟
- 关键词:色泽
- 《说文解字》对北宋“画学”的影响
- 2017年
- 语言训练如何影响绘画创作?北宋"画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范本。《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北宋"画学"最重要的讲授内容,它对绘画创作的影响有三个方面:《说文》因形求义,其540部首主要来源于自然形象,这些自然形象保留了古代思维方式和特点,客观上提升了画师领会"古意"的思维能力;《说文》推求本义,从本义理解引申义,是深刻领会"诗意"的基础;不仅如此,《说文》也是训释古义的基础文献,为绘画脚本提供解读支撑。
- 肖世孟
- 关键词:《说文解字》
- 先秦丝绸色彩研究——兼论古文献在色彩研究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有关丝绸色彩文献的综合整理,建立起一个基于色相、明度、纯度的先秦丝绸的色彩体系;结合相关的出土丝绸实物,从中归纳先秦丝绸色彩所呈现的特征,以及当时社会对丝绸色彩的偏爱特点。
- 肖世孟
- 关键词:先秦古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