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东琴
- 作品数:38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虫草素对大鼠关节炎及TNF-α诱导的FLS细胞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究虫草素(Cordycepin,CDP)对膝前交叉韧带切断手术(transection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T)模型大鼠及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ACLT方法建立大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原代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10 ng/ml)诱导30 min;CDP处理大鼠7 d。HE、Masson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纤维化,Western印迹鉴定分泌蛋白及凋亡分子。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Hoechst染色鉴定细胞凋亡。结果在体内实验中,与Ctrl组比较,CDP改善软骨细胞的形态和纤维化状况,增加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COⅡ)和聚蛋白聚糖(aggrecan)的分泌(P<0.01);同时降低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3)的表达(P<0.01)。CDP可以降低FLS细胞增殖,并促进受损细胞凋亡(P<0.01)。结论CDP通过降低TNF-α、IL-6、MMP-3的表达,降低大鼠软骨细胞的炎症和生长,促进受损细胞凋亡。
- 吴辉肖东琴郭明岗李亮罗旭伟
- 关键词:虫草素炎性因子
- 钛植入体表面钽功能涂层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3
- 2022年
- 背景: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科,但其作为生物惰性材料缺乏骨诱导活性,易导致植入假体松动,因此有必要对钛植入体表面进行改性来增强其成骨活性。目的: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钛表面制备钽功能涂层,并对涂层的理化性质及成骨性能进行表征。方法: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医用钛片表面制备钽功能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试评估钛片、钽片、钽涂层的表面亲水性。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钛片、钽片、钽涂层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形态,荧光染色观察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及存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酯酶显色及茜素红S染色评估材料表面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涂层表面均匀分布着大小一致的纳米级颗粒,且表面涂层均一,未见裂纹产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钽涂层表面的元素主要为Ta、O、Ti元素;钽涂层表面的亲水性优于钛片、钽片;(2)接种12 h后的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在钛片和钽片表面的黏附形态相似,呈长梭形,向周边伸出少量丝状伪足;细胞在钽涂层表面呈铺展态黏附生长,向远处伸出大量丝状伪足并与相邻细胞连接;(3)接种72 h后的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在钽涂层表面几乎均呈铺展态黏附生长,黏附细胞的数量多于钛片、钽片,并且钽涂层表面的活细胞数量多于钛片、钽片(P <0.05);(4)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钽涂层表面的细胞增殖速率快于钛片、钽片(P <0.05);(5)钽涂层表面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和钙结节形成数量均多于钛片、钽片;(6)结果表明,钽涂层修饰后的钛表面更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成骨分化。
- 陈硕肖东琴李兴平冉斌匙峰张成栋邓丽黄南翔刘康冯刚段可
- 关键词:植入体溶胶-凝胶法成骨性能细胞黏附
- 移植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对兔椎间盘退变早期的干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兔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在退变早期对椎间盘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穿刺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体外培养ADSC对模型进行移植治疗。27只5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n=9),ADSC移植组(ADSC组,n=9)和DMEM培养基组(DMEM组,n=9)。每只实验动物的L 3-4、L 4-5和L 5-6作为实验干预椎间盘。术后4,8,12周分别利用标准化T2加权像信号强度(%ST2WI)、病理组织学、退变分数、免疫组化染色以及Ⅱ型胶原(collagenⅡ)和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水平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4,8,12周,DMEM组的%ST2WI值、collagenⅡ和aggrecan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NC组和ADSC组组间无明显差异;NC组和ADSC组退变分数明显低于DMEM组(P<0.05),NC组和ADSC组间无明显差异;NC组和ADSC组的collagenⅡ免疫组化均显示强阳性,而DMEM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逐渐减弱。结论在退变早期移植同种异体的兔ADSC能有效抑制椎间盘的退变。
- 白亦光刘康杨泽龙罗栩伟林涛肖东琴冯刚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椎间盘退行性变干细胞移植
-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工程学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股骨头坏死是好发于中青年人群的常见骨科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如何尽可能维持自体股骨头形态、功能正常,防止塌陷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进步与发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预防股骨头塌陷,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与再生备受关注。本文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工程学治疗手段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赵桥肖东琴杨飞冯刚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种子细胞
- GDF5过表达与ZIP8基因沉默双重功能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2017年
- 目的构建过表达生长分化因子5(GDF5)与基因沉默锌离子转运蛋白(ZIP8)的双重功能慢病毒载体,检测其在诱导多能干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并建立稳定细胞系,为骨关节炎的细胞治疗提供种子细胞奠定相关研究基础。方法以人的GDF5cDNA为模板合成GDF5全长序列,设计合成靶向小鼠ZIP8的shRNA序列,依次分别与双酶切的载体pRNAU6.2相连,构建双重功能慢病毒载体。将重组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分别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后感染iPSCs细胞,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GDF5蛋白和ZIP8mRNA的过表达与沉默效果。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高效表达GDF5与基因沉默ZIP8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稳定细胞株。结果成功构建了双重功能慢病毒载体pRNAU6.2-CMV-hGDF5-mshZIP8-U6,经感染和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高效表达GDF5与基因沉默ZIP8的iPSCs稳定细胞株。结论成功构建的pRNAU6.2-hGDF5-mshZIP8-U6慢病毒载体,可有效上调GDF5与下调ZIP8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成功建立稳定高效表达GDF5与基因沉默ZIP8的iPSCs细胞株,为骨关节炎的细胞治疗建立可靠的细胞平台。
- 向小聪邓丽冯刚肖东琴刘康陈竹杨飞
- 关键词:骨关节炎慢病毒IPSCS
- 一种长效抗菌钛/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抗菌钛/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酸、无水乙醇和水混匀,向其中滴加铜离子溶液,搅拌,然后向其中添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制得水热沉积液;将钛/钛合金材料置于水热沉积液中,升...
- 翁杰张成栋肖东琴郭泰林段国文
- 基于微球孔内团聚的多孔钛表面药物释放技术
- 2015年
- 通过含药物的微球在骨植入材料表面微孔内团聚方法解决现有骨植入材料表面药物释放技术缺乏通用性、无法控制释放速度的问题.用乳液法合成负载不同含量庆大霉素的壳聚糖微球粉末,并使其铺散于多孔钛层表面后进入孔内.经水润湿后,微球在孔内团聚并被固定于孔内.实验结果表明:水浴振荡试验7 d(100 r/min,37℃)后,80%~83%的微球仍位于多孔钛层内,微球-多孔钛复合物表现出初期(≤24 h)快速释放和后期(〉24 h)缓慢释放;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48 h后,多孔钛与载庆大霉素微球的复合物产生了抑菌圈.
- 王东微肖东琴段可鲁雄冯波翁杰
- 关键词:微球团聚骨植入材料药物释放
- 模板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构微球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羟基磷灰石作为人体和动物骨骼的主要无机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人体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而羟基磷灰石微球因具有比表面积大、流动性好等优点,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重点论述了采用软/硬模板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构微球的方法、原理,以及微球和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构微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 肖东琴匙峰姚宁张成栋段可翁杰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微球自组装
- 掺铜羟基磷灰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6
- 2014年
- 铜作为人体含量第二的必需微量元素,不仅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菌性。因此,合成掺铜羟基磷灰石(Cu-HA)可望获得具有优良生物学性能兼具抗菌性能的生物陶瓷。本研究以硝酸钙、硝酸铜和磷酸氢二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铜HA。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和原子吸收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液体系中加入Cu2+后,Cu取代部分Ca进入HA晶格,使其形貌由带状转变为花瓣状微球;但Cu的掺入,并不影响HA晶体结构;当溶液中Cu/(Cu+Ca)摩尔比高于0.05时,HA产物的热稳定性下降。
- 肖东琴王东微任俊臣段可姚宁鲁雄郑晓彤翁杰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铜掺杂微球水热合成法
- 携带PED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编码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重组腺病毒(Ad-PEDF)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藻酸盐包裹肿瘤细胞实验评估MSCs-PEDF对Lewis肺癌细胞(LL/2)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L/2细胞7 d后,将荷瘤小鼠分为4组,每组18只。每组小鼠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100μl PBS、1×108PFU Ad-PEDF、5×10~5MSCs-Lac Z或5×10~5MSCs-PEDF;每3 d用游标卡尺测量一次肿瘤体积。接种后第30天每组处死8只小鼠观察肺转移结节,其余小鼠(n=10)继续观察生存期。结果藻酸盐包裹实验显示,与其他三个对照组相比,MSCs-PEDF治疗组的藻酸盐珠表面呈现较少的毛细血管网,FITC标记的葡聚糖摄入量也较其他组低(P<0.01)。MSCsPEDF组小鼠皮下肿瘤的体积明显小于PBS组、Ad-PEDF组及MSCs-Lac Z组[(1 038.8±139.0)mm^3vs(2 897.7±274.9)mm^3,(2 622.8±359.1)mm^3,(3 019.2±360.9)mm^3,P<0.01]。MSCs-PEDF组肺转移结节数明显少于PBS组、Ad-PEDF组及MSCs-Lac Z组(3.2±2.4 vs 16.0±4.0,14.6±5.3,16.1±4.9,P<0.05),MSCs-PEDF组小鼠的生存期较其他各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 MSCs-PEDF可抑制LL/2皮下瘤的生长和转移,并可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提示通过腺病毒转染使MSCs分泌PEDF可作为一种新的针对肺癌的治疗方法。
- 陈巧玲白亦光肖东琴刘康冯刚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