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健楠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婴幼儿感染
  • 1篇治疗小儿
  • 1篇山莨菪
  • 1篇山莨菪碱
  • 1篇石散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莨菪
  • 1篇莨菪碱
  • 1篇小儿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硫酸镁

机构

  • 2篇解放军第一八...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肖健楠
  • 1篇潘瑞英
  • 1篇黄文娟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手足口病分组管理分级治疗16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程度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采用病情分组、监护分类、治疗分级的救治方案在手足口病疫情爆发时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爆发时164例住院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神经系统和其他并发症及其程度,将其分为3型4组,即普通型A组,重型B组、C组和危重型D组。各组给予不同级别的监护和治疗,分析各型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疗效及预后。结果:手足口病患儿以3岁以下儿童居多(123例,占75%)。除发热和皮疹是常见症状外,89.9%(116/129例)的重症患儿出现四肢抖动;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在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患儿血糖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儿均治愈,其中D组1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四肢抖动是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表现,重型和危重型患儿的血糖水平较普通型患儿更高。采用病情分组、监护分类、治疗分级的救治方法,可及时发现重症病例并阻止其病情向危重型进展,具体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潘瑞英肖健楠
关键词:手足口病
蒙脱石散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82例,根据是否进行蒙脱石散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分为对照组81例,治疗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1·d^-1)抗病毒及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1岁者1g,3次/d,〉1岁者1.5g,3次/d,首次加倍)联合山莨菪碱(0.1—0.3mg/kg)治疗。以粪便次数减少、性状转好及全身症状缓解为疗效评判标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2.08%(9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0%(55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52,P〈0.01)。治疗组退热时间和止泻时间分别为(2.78±0.85)d和(3.06±1.5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5±0.76)d和(5.04±1.8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7、7.719,P〈0.01)。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文娟肖健楠
关键词:轮状病毒蒙脱石散山莨菪碱
硫酸镁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探究对患有喘憋性肺炎的小儿予以硫酸镁与氨溴索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患有喘憋性肺炎的小儿10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与参照组,每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参照组仅予以硫酸镁治疗,而实验组则予以硫酸镁与氨溴索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阴影消失的时间、喘呜音消失的时间以及心力衰竭持续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满足P〈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8.04%,参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6.27%,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χ^2=3.94,P=0.047〈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结论:对患有喘憋性肺炎的患儿予以硫酸镁与氨溴索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奚耀超肖健楠
关键词:喘憋性肺炎
血清降钙素原对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2015年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与婴幼儿群体患感染性疾病概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患儿68例,按照诊断的类型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为感染性疾病患儿,而对照组为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对两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前清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数值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前清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的数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为早期诊断婴幼儿的感染性疾病的有效依据,在诊断婴幼儿感染性疾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肖健楠奚耀超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