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广侠

作品数:2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辅助装置
  • 5篇对虾
  • 5篇WSSV
  • 4篇悬浮物
  • 4篇牙鲆
  • 4篇亲鱼
  • 4篇褐牙鲆
  • 3篇底座板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采集
  • 3篇应激状态
  • 3篇中国对虾
  • 3篇随机性
  • 3篇座板
  • 3篇外伤
  • 3篇紧配合
  • 3篇活率
  • 3篇活鱼
  • 3篇存活
  • 3篇存活率

机构

  • 23篇天津渤海水产...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26篇肖广侠
  • 15篇贾磊
  • 15篇郑德斌
  • 13篇张博
  • 10篇刘克奉
  • 9篇马超
  • 5篇宋文平
  • 4篇罗坤
  • 4篇孔杰
  • 4篇孟宪红
  • 3篇张庆文
  • 3篇李战军
  • 2篇栾生
  • 2篇刘宁
  • 2篇曹宝祥
  • 2篇郭彪
  • 2篇高燕
  • 1篇韩现芹
  • 1篇殷小亚
  • 1篇房恩军

传媒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求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鲆鲽类亲鱼多层保活运输专用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鲆鲽类亲鱼多层保活运输专用袋,包括塑料袋桶状侧片及热压封装的塑料袋底片,自塑料袋底片向上,在桶状侧片上匀距间隔固装有多个水平的侧片圈梁,在每个侧片圈梁上安装有多个挂环,在每个侧片圈梁的内部安置有圆形塑料...
张博宋文平刘克奉贾磊郑德斌肖广侠
文献传递
渤海湾中国对虾生长特性的研究
肖广侠宋文平郭彪高燕
离岸海洋生态增殖区的构建及其可持续利用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日益加深,海洋蕴藏的丰富资源已提升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海洋经济的大规模开发,海洋工程、陆源排污、溢油污染逐年增多、生态岸线逐渐消失、捕捞强度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动态平衡,赤...
乔延龙殷小亚肖广侠王立平王宇
关键词:离岸
渤海湾中国明对虾的生长特性被引量:15
2014年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渤海中国明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84.79[1-e-0.015(t-45.11)];Wt=63.73[1-e-0.015(t-45.11)]3.076 3,♀:Lt=240.95[1-e-0.010 2(t-43.59)];Wt=164.21[1-e-0.010 2(t-43.59)]3.115 3;(4)渤海湾中国明对虾最大体长与体重有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有减缓的趋势,这与渤海水温升高、水质污染及放流中国明对虾的时间早晚有关。
肖广侠宋文平郭彪高燕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
用于鲆鱼和舌鳎类亲鱼精卵采集的辅助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鲆鱼和舌鳎类亲鱼精卵采集的辅助装置,包括工作台板,在工作台板下部固装有四条可伸缩的支腿,在工作台板的左右及后侧边缘分别固装挡板,在工作台板的前侧边缘固装一排挂环,在工作台板的后部板面上固装一排挂钩,在任...
张博刘克奉贾磊郑德斌肖广侠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3种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探讨不同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别利用TaqMan实时定量PCR、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公布的巢式PCR引物(简称OIE)、黄海水产研究所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研究室(GB)设计的引物(简称GB)及2种巢式PCR对应的一步法PCR,对具有不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含量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当使用已知病毒含量的标准品进行检测时,TaqMan实时定量PCR方法可以检测到10个WSSV拷贝;OIE巢式PCR与GB巢式PCR方法分别可检测到104和103个WSSV拷贝;单独使用OIE巢式PCR的外引物和内引物扩增时,分别可检测到5×104和2.5×104个WSSV拷贝;单独使用GB巢式PCR的外引物和内引物进行一步法PCR扩增时,分别可检测到104和5×103个WSSV拷贝。使用上述PCR方法分别对44份未知WSSV含量的样品进行验证,定量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84.09%,OIE巢式PCR与GB巢式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8.18%和27.27%;单独使用OIE巢式PCR的外引物和内引物扩增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5.91%;单独使用GB巢式PCR的外引物和内引物扩增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8.18%和20.45%。根据以上结果,PCR方法检测WSSV的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定量PCR、巢式PCR、一步法PCR。
肖广侠李战军孟宪红张庆文罗坤孔杰
关键词:灵敏度
中国明对虾WSSV携带量、生长和抗WSSV育种值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评估中国明对虾生长及抗WSSV能力与中国明对虾WSSV携带量之间的相关性,实验对130个中国明对虾家系进行生长及抗WSSV性能测试,对收集到的中国明对虾生长和抗病数据,输入"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数据库,利用综合选择指数法估计中国明对虾各个家系的育种值。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出生长育种值最大的5个家系和最小的5个家系、抗WSSV育种值最大的5个家系和最小的5个家系,分别检测上述20个家系的亲虾、养殖50 d及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结果显示,亲虾、50 d中国明对虾及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分别为0.190 8、0.286 6和0.232 9 copies/ng DNA,三者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亲虾、50 d中国明对虾和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与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育种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021、0.363和0.185,亲虾、50 d中国明对虾和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与抗WSSV育种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033、0.048和0.019。研究表明,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育种值和抗WSSV育种值与中国明对虾体内的WSSV携带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肖广侠孔杰孟宪红罗坤栾生曹宝祥刘宁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育种值
不同饵料组合对中国对虾幼体WSSV携带量及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单胞藻(SA)、配合饵料(AF)、轮虫(BP)和卤虫幼体(BS)4种饵料,设计了SA+AF、SA+AF+BP、SA+AF+BS和SA+AF+BP+BS 4种饵料组合并用于中国对虾苗种培育,投喂SA+AF饵料的受精卵分设"碘伏"消毒及未消毒组,投喂其他饵料的受精卵均为"碘伏"消毒组。分析各期幼体成活率、P10体重及WSSV携带量,结果表明,N-Z期间,受精卵消毒与否及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的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Z-P期间,投喂BP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未投喂BP组(P<0.01);投喂SA+AF+BS的幼体在M-P期间成活率与其他饵料组差异极显著(P<0.01);投喂SA+AF+BP饵料组P10幼体的平均体重小于投喂SA+AF+BP+BS组的幼体(P<0.01);SA+AF消毒组P10仔虾WSSV携带量为10.52±3.3copies/ng DNA,低于其他饵料组仔虾的WSSV携带量(P<0.05)。在P11-P60培育期间,分别投喂菲律宾蛤仔足肌(CF)+配饵(AF)、60 Coγ辐照菲律宾蛤仔足肌(RCF)+配饵(AF)、高锰酸钾消毒菲律宾蛤仔足肌(DCF)+配饵(AF)和配饵(AF)4种饵料组合。结果表明,CF+AF组对虾体重和体长增长最大,但与AF组差异不显著,而CF+AF组和AF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P<0.05);4组对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WSSV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4种饵料投喂的对虾累积死亡率都在90%以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肖广侠孟宪红孔杰曹宝祥刘宁张庆文罗坤李战军
关键词:中国对虾饵料生长发育存活率WSSV
悬浮物对褐牙鲆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究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在悬浮物胁迫下的变化情况,设计了浓度为5 000、10 000 mg·L^-1悬浮物水体对褐牙鲆(14.53 cm±1.58 cm)肌肉、肝脏、鳃及血液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及SOD2、GST、CAT的mRNA转录水平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悬浮物胁迫24 h或者48 h时,4种组织3种酶活力具有升高的趋势(P〈0.05);4种组织的T-SOD酶活力在96 h均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鳃丝及血液中SOD2基因相对表达量96 h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CAT酶活力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趋势,鳃中CAT基因相对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肝脏、鳃、血液中GST酶活力在悬浮物胁迫下呈现升高趋势,4种组织GST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24 h时呈现升高趋势。研究表明:悬浮物对褐牙鲆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血液中3种酶活力变化幅度最大,鳃中3种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变化幅度最大,这与血液及鳃参与呼吸作用过程有关;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可为揭示褐牙鲆应对悬浮物胁迫的耐受机制及褐牙鲆耐悬浮物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肖广侠徐文远贾磊郑德斌韩现芹陈春秀
关键词:悬浮物褐牙鲆基因表达
悬浮物对褐牙鲆幼鱼的急性毒理效应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讨悬浮物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25~35mm)的毒性效应及存活影响,研究了悬浮物(粒径为1.102μm^14.501μm)对褐牙鲆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悬浮物浓度的增加,褐牙鲆死亡率逐渐上升。当悬浮物浓度≥2000mg/L时,实验组与对照组96h时死亡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Bliss法计算得出,悬浮物对褐牙鲆幼鱼的24、48、72和96hLC_(50)(95%可信限)分别为:29 981mg/L(18 687~157 229mg/L)、26 218mg/L(17 154~73 764mg/L)、19 859mg/L(14 019~42 252mg/L)、12 637mg/L(10 010~18 998mg/L),随着水体中悬浮物暴露时间的延长,悬浮物对褐牙鲆的LC_(50)逐渐减小。根据96hLC_(50)计算得出悬浮物对褐牙鲆的安全浓度(SC)为1263.7mg/L。与已报道的其它物种比较,褐牙鲆属对悬浮物耐受性较强的物种。
徐文远王勇肖广侠
关键词:悬浮物褐牙鲆幼鱼毒性效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