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胆管
  • 2篇胆管结扎
  • 2篇阻塞性
  • 2篇细胞
  • 2篇结扎
  • 2篇黄疸
  • 2篇梗阻
  • 2篇梗阻性
  • 2篇梗阻性黄疸
  • 2篇肝叶
  • 1篇胆管上皮
  • 1篇胆管上皮细胞
  • 1篇胆管周围血管...
  • 1篇动物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丛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胰十二指肠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作者

  • 7篇肖敏
  • 5篇王燕生
  • 5篇黄志强
  • 3篇焦华波
  • 3篇张爱群
  • 2篇李成刚
  • 2篇董家鸿
  • 2篇梁斌
  • 1篇冯健
  • 1篇李鸾
  • 1篇高丽杰
  • 1篇刘志伟
  • 1篇辛宪磊
  • 1篇令狐恩强
  • 1篇陈明易
  • 1篇李雪
  • 1篇陈永亮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去胆管肝叶肝组织形态及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肝叶胆管栓塞结扎后肝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探讨去胆管肝叶的保留价值。方法应用氰基丙烯酸酯对仅保留肝右叶和方叶的大鼠行右叶胆道栓塞并结扎,制备去胆管肝叶,肝方叶不处理或行门静脉结扎作去门脉肝叶自身对照。通过分肝静脉血化验检查、组织学观察探讨肝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及自身未处理肝叶相比,去胆管肝叶萎缩不明显,超微结构变化不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去胆管肝叶肝细胞富含线粒体、核糖体及粗面内质网。PAS染色显示肝糖原代谢也无明显差别。分肝静脉血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减低。结论去胆管肝叶在观察期内无明显纤维化,仍保留有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分泌及营养物质代谢功能,提示去胆管肝叶具有保留价值。本实验为临床特殊情况下结扎或切除胆管而保留相应的肝脏组织提供了理论基础。
焦华波肖敏黄志强李成刚梁斌高丽杰王燕生
关键词:胆管结扎肝功能超微结构
术前梗阻性黄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术前黄疸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术前胆管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6月至2010年12月10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9例,女性366例;年龄4-81岁,平均(54±12)岁。1025例患者中恶性病变869例,良性或交界性病变156例。行经典Whipple手术746例,保留幽fJ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79例。根据黄疸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术前减黄与否进行分组,对比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X^2。检验。结果术前不同黄疸严重程度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差异(X^2=11.06,P=0.03);而术后临床胰漏、腹腔感染、胆漏、胃排窄延迟、切口感染的风险及病死率并无差异。术前黄疸持续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无明显影响。术前胆管引流不能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病死率,反而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X^2=9.84,P=0.00)。胆管引流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前黄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除出血并发症以外的其余并发症及病死率门:无影响。术前胆管引流并不能使患者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获益,不应作为常规操作,但对于一般状况差兀法立即实施手术治疗的重度黄疸患者,术前胆管引流仍足必要的。
冯健黄志强陈永亮董家鸿陈明易王燕生刘志伟肖敏李鸾辛宪磊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黄疸阻塞性引流术
胆管上皮细胞的异质性研究进展
2008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的发展,通过免疫标记酶消化显微分离技术对肝内独立胆管单位的研究,从蛋白质、酶、受体等基因表达水平对胆管上皮细胞异质性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并从发育、结构、功能等方面揭示了胆管上皮细胞的异质性。
肖敏张爱群黄志强
关键词:胆管上皮细胞细胞异质性免疫细胞化学基因表达水平分子生物学免疫标记
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肝细胞功能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胆管结扎及门静脉结扎后肝细胞形态及功能分化现象,探讨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的保留价值。方法应用氰基丙烯酸酯对仅保留两个肝叶的大鼠行一叶胆道栓塞并结扎,另一肝叶行门静脉结扎,进行分肝静脉血化验检查、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去胆管肝叶形态及糖原染色变化不大,分肝静脉血白蛋白(30.9±1.8)g/L与对照组(31.9±2.0)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门脉肝叶萎缩明显,但血胆红素指标维持正常,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7.7±3.2)比(8.7±2.3)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胆管肝叶在观察期内无明显萎缩,仍保留有蛋白质合成分泌等功能;去门脉肝叶肝细胞能够承担胆汁代谢功能。
焦华波黄志强李成刚肖敏梁斌王燕生
关键词:胆管结扎门静脉肝细胞功能
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微循环保护作用的活体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1、建立一种可三维体视化显示出活体大鼠肝微循环及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的方法。2、通过对肝微循环的形态功能变化进行三维体视化活体研究,探讨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肝...
肖敏
关键词:肝脏微循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体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
文献传递
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形态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活体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VP)的血管形态、分布、管径、密度、交叉点、交叉角度、流态、灌注等状况,为进一步进行活体肝门部PVP生理病理研究提供实验方法和资料。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墨水灌注组和空白组,每组20只。空白组经动脉注入吲哚菁绿行胆管组织染色,利用活体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进行图像采集,观察肝门部PVP的血管流态、灌注等状况并测量血流速度;墨水灌注组前期处理方法同空白组,并继续向动脉内注入碳素墨水,在激光共聚焦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肝门部PVP的血管形态、分布、管径、密度、交叉点、交叉角度。结果两组均显示大鼠肝门部PVP由3层组成。外层为动脉、静脉主支血管丛,动静脉交叉伴行,三维呈树杈状环绕胆管,血管分支稀疏,走行较直,分布均匀,脉络清爽;由外膜层向上皮层扫描胆管,扫描深度为0~60μm;动静脉血管直径、血流速差异明显。中层为毛细血管前-动脉丛和毛细血管后-静脉丛,三维呈网络状环绕胆管,血管分支众多,走行曲折蜿蜒,分布均匀,脉络密集;扫描深度为40~80μm;毛细血管前后血管丛动静脉血管直径差异不明显,血流速度差异明显。内层为毛细血管丛,呈六边形环状,直径均匀一致。交叉点均为三岔型;扫描深度为70~100μm。墨水灌注组显示血管形态丰满、交叉角度清晰;空白组显示血管流态、灌注状况真实、自然,血管内流动红细胞清晰可辨。结论本实验动物模型可清晰、准确且直观动态地显示出活体大鼠肝门部PVP组织构造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损伤性胆管狭窄、肝管疾病的病因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直观、快速、可靠的实验方法。
肖敏董家鸿张爱群王燕生黄志强王利华
关键词:胆管周围血管丛灌注血流动力学
微创可复梗阻性黄疸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内镜外科治疗研究的微创可复梗阻性黄疸模型的方法。方法健康版纳小型猪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胆囊内置入改造的Foley尿管。模型组在胆道超选导丝引导下经胆囊内Foley尿管将胆道取石球囊导管由胆囊管送入胆总管。模型组于手术当天保持取石球囊空虚以造成胆道部分梗阻,于术后第2天充盈取石球囊以造成胆道完全梗阻,于术后4天撤除取石球囊导管以解除胆道梗阻。两组均于术后第2、4、6天行胆道造影检查,并取静脉血检测肝功生化指标。结果胆道造影显示模型组胆道部分梗阻时间段肝总管以上胆管明显扩张,壁光滑;胆道完全梗阻时间段肝内外胆管均扩张,壁光滑,尤以胆总管扩张明显,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胆道解除梗阻时间段肝内胆管未显影,胆总管未见扩张,壁光滑,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模型组胆道部分梗阻时间段、完全梗阻时间段血清肝功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胆道解除梗阻时间段血清胆红素检查结果较梗阻时间段显著降低,但仍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利用胆道取石球囊导管成功地建立了适合进行内镜外科治疗研究的微创可复梗阻性黄疸模型,为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多系统损害及其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简单且微创的实验方法。
肖敏令狐恩强李雪张爱群焦华波王燕生
关键词:微创黄疸阻塞性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