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万坤

作品数:17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4篇接骨
  • 3篇腰椎
  • 3篇入路
  • 3篇近端
  • 3篇近端骨折
  • 3篇骨头
  • 3篇股骨
  • 3篇关节
  • 2篇神经根
  • 2篇神经根松解
  • 2篇松解
  • 2篇松解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锁髓内钉
  • 2篇阻挡钉
  • 2篇肱骨
  • 2篇肱骨近端
  • 2篇肱骨近端骨折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市浦东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作者

  • 17篇胡万坤
  • 6篇张少成
  • 5篇李承
  • 5篇朱红伟
  • 4篇冯旭
  • 4篇禹宝庆
  • 4篇谭章勇
  • 4篇张秋林
  • 4篇黄建明
  • 4篇敖荣广
  • 3篇唐昊
  • 2篇汤旭日
  • 2篇李明
  • 2篇纪方
  • 2篇袁渊
  • 2篇马辉
  • 1篇梁俊生
  • 1篇贺石生
  • 1篇施继飞
  • 1篇丁惠锋

传媒

  • 3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二届长三角...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被引量:9
2009年
近年来,前路腰椎融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它有利于降低假关节形成的发生率和恢复患者脊柱正常的矢状序列,并向微创化方向不断发展。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是近年来出现的经外侧穿过腹膜后间隙和腰大肌到达腰椎的一种新的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与传统的前路腰椎手术相比,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经腹膜腔、不需要分离大血管和神经丛,因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窥镜下手术方式,另一种是管状撑开器手术方式。现就两种手术方式的相关解剖研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综述如下。
胡万坤贺石生李明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技术假关节形成
胫骨下段骨折采用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技术与MIPPO技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阻挡钉在胫骨下段骨折中的作用。<br>  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胫骨下段骨折,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应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组23例,应用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组28例。阻挡钉置入方法:在...
张秋林唐昊汤旭日胡万坤马辉纪方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
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脊髓、神经根显微松解术
目的:拯救C5—C8和T12—L2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的临近脊髓近断端的神经根功能,改善截瘫四肢瘫患者的生活质量。<br>  方法:常规进行硬膜外减压松解后,切开硬脊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松解近端脊髓断端和临...
张少成袁渊胡万坤朱红伟谭章勇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根松解显微外科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结合椎间盘镜微创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结合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于2008-12-2012-3收治2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对责任节段椎管减压并在相应棘突间放置Coflex维持动态稳定。术后3、6、12和18个月随访,根据间歇性跛行无痛距离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间歇性跛行无痛步行距离(P<0.01)和ODI评分(P<0.05)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结合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疗效良好,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等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冯旭禹宝庆黄建明李承刘莉胡万坤敖荣广
关键词:后路椎间盘镜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腰椎管狭窄症微创
可吸收聚乳酸膜管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定量分析
2008年
目的研究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MGTR)结合羟基磷灰石(HA)修复长骨缺损的能力,为骨组织工程学修复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取15只实验家兔,建立桡骨缺损模型,左侧植入HA,为对照侧。右侧植入包裹PLA(聚乳酸)膜管的HA,为实验侧。术后期4、8、12周各随机取5只,将动物处死,将植入物整块割取,做组织学检查。图象分析计算成骨面积。结果对照镜下见大片纤维组织,实验侧镜下见大片骨组织。图象分析成骨面积,比较其百分比,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可吸收聚乳酸膜管结合骨基质植入材料羟基磷灰石修复长骨缺损效果可靠。
胡万坤陈清汉
关键词:聚乳酸羟基磷灰石骨缺损
不同种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效果对比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种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75例(213髋),从中抽取病因均为激素性、FicatⅡ期的青壮年(36~45岁,平均40岁),随访超过10年的57例(70髋),其中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移植21髋、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17髋、带旋髂浅动脉髂骨移植15髋、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移植17髋。对疼痛缓解情况、Harris评分、影像学改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0年,平均13.6年。疼痛缓解率97%(68髋)。影像学检查Ficat骨坏死分期改善或稳定率为90%(63髋)。术后2髋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保髋率97%(68髋)。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2.2,术后平均87.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0);各种手术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不同种带血管骨移植无明显差别,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张少成胡万坤朱红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移植带血管蒂远期疗效
胫骨下段骨折采用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技术与MIPPO技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阻挡钉在胫骨下段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胫骨下段骨折,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应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组23例,应用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组28例。
张秋林唐昊汤旭日胡万坤马辉纪方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阻挡钉
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间隙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介绍一种小切口髋部手术入路,总结该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对髋前外侧手术切口进行改良,采用臀中、阔筋膜张肌间隙入路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8例。结果本组随访2~8年,平均3.5年。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周开始站立行走。1例于术后2个月因坠床发生后脱位,1例因跌倒扭伤发生股骨干劈裂骨折,其余患者均可无痛行走,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与该切口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采用臀中、阔筋膜张肌间隙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出血少、显露良好、操作方便等优点。
梁俊生胡万坤张少成朱红伟谭章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
影响人工肱骨头置换后肩关节功能的因素:22例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肱骨头置换后肩关节功能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2008-1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52~86岁,平均67岁;全部患者均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置换过程中尽量减少软组织损伤,保留大结节部位的骨质,选择与关节盂大小匹配的肱骨头假体,早期分阶段功能锻炼,置换后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价人工关节功能。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22.6个月。14例患者置换后经过严格系统的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均得到较快的恢复,未出现肩关节不稳及僵硬,8例因怕疼痛欠配合,未进行严格系统的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较慢,其中2例出现轻度肩关节不稳,1例肩关节僵硬。22例患者中18例无肩痛,4例偶有肩痛,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工作,肩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前屈96°(80°~103°),后伸38°(32°~45°),外展86°(80°~110°),内收31°(30°~35°),外旋32°(30°~37°),内旋42°(10°~75°)。置换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和假体松动、脱位及周围骨折等并发症。人工关节Neer评分,优5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82%。患者主观满意率87%。结论:要最大限度恢复人工肱骨头置换后肩关节的功能,置换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软组织损伤,尽量保留大结节部位的骨质,选择与关节盂大小匹配的肱骨头假体,早期分阶段功能锻炼,维持正常的肱骨头后倾角。
谭章勇张少成胡万坤黄常盛朱红伟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
伤椎植骨结合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报告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1年4月,使用我院自行设计椎体内植骨器通过伤椎椎弓根将医用磷酸钙人工骨植骨于伤椎椎体内治疗23例新鲜胸腰椎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6月有部分骨替代,6-8月骨缺损处出现骨硬化带及部分骨组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30%-60%上升到术后88%-95%,末次随访时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承敖荣广黄建明冯旭胡万坤
关键词:人工骨椎体内植骨胸腰椎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