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思敏

作品数:42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专利
  • 1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浮游
  • 11篇珊瑚礁
  • 10篇桡足类
  • 9篇摄食
  • 7篇浮游动物
  • 5篇食物组成
  • 5篇食性
  • 5篇水蚤
  • 5篇分选
  • 4篇生态系统
  • 4篇食物网
  • 3篇多样性
  • 3篇诱捕
  • 3篇植物
  • 3篇近岸
  • 3篇海区
  • 3篇纺锤水蚤
  • 3篇浮游植物
  • 3篇表生
  • 3篇采集器

机构

  • 42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东省海洋与...
  • 1篇湛江海关技术...

作者

  • 42篇胡思敏
  • 38篇刘胜
  • 30篇李涛
  • 17篇黄晖
  • 10篇徐翠莲
  • 6篇王有军
  • 5篇郭明兰
  • 3篇郭志灵
  • 3篇谢艳辉
  • 2篇林森杰
  • 2篇郭志灵
  • 2篇田媛
  • 1篇简伟军
  • 1篇许昌有
  • 1篇张成龙
  • 1篇张黎

传媒

  • 5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大自然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水升温对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摄食影响研究
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水升温不仅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也会影响其食物链传递.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造成了局部区域海水明显升温,为研究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天然试验场",海水升温已经导致该区域浮游植...
胡思敏刘胜李涛徐翠莲
关键词:桡足类
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包括样框、采集器和收集器;样框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采集器包括气囊和采集头,气囊与采集头之间通过硬质管相连,硬质管上设置有防逆流水阀,收集器通过软管连接在气囊与...
林先智胡思敏张黎刘胜
文献传递
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包括上网兜与下网兜,下网兜连接有收集瓶,收集瓶的底部设置有瓶盖,上网兜包括框架,以及覆设于框架上的网衣,网衣上设置有收集口,下网兜为无支架网兜,且与上网兜的网衣无缝连...
李涛刘胜胡思敏黄晖
文献传递
海水升温对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光合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以来,其温排水造成了局部区域海水明显升温,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发生显著改变。为研究海水升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光合活性的影响,于2013年夏季采集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区域浮游植物,进行室内升温胁迫和恢复培养,每天观测其群落结构和不同粒级(小型、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升温实验中,3个处理组(35℃、33℃、29℃)在培养前期均是硅藻占优势,在培养后期变为蓝藻(念珠藻Nostoc sp.或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优势;高温处理组(35℃和33℃),前2天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持续增加,最大光量子产量基本恒定在正常状态,而后均开始下降,且35℃下降幅度较33℃高,培养过程中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与光合活性均大于微微型;29℃对照组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光合活性与实验前相差不大。恢复实验结果显示,虽然受到高温胁迫,排水口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在正常温度(29℃)和较低温度(25℃)下均可恢复到正常光合水平,而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恢复活性相对较低。总体而言,35℃和33℃均对浮游植物造成了高温胁迫,35℃的胁迫效应更为严重;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的高温耐受能力及相应的受损恢复能力均高于微微型。由此推测,在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区,短期高温刺激造成的浮游植物光合损伤在其被带离高温区后可得到恢复,甚至可促进浮游植物快速生长。
谢艳辉李涛简伟军胡思敏田媛刘胜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光合活性
一种浮游动物固定样品悬浮分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游动物固定样品悬浮分选装置。它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分离容器和嵌套于外分离容器中的、上端开口的内分离容器,所述的内分离容器支架于外分离容器中,在内分离容器底部设有气体大小可调的鼓气装置,在内分离容器开口处设有...
徐翠莲胡思敏刘胜李涛王有军
一种浮游动物及其肠道内含物总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游动物及其肠道内含物总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它是利用中性鲁格氏液固定浮游动物使得肠道内含物不会损失,再利用无菌且经过0.2μm滤膜过滤的海水冲洗其体表去除体表附着的其他生物,避免其对浮游动物及其肠道内...
郭志灵刘胜林森杰李涛胡思敏
文献传递
珊瑚礁海区桡足类生态功能研究
珊瑚礁生态系统作为三维立体结构,维持生态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要素除了珊瑚与其共生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外,水体中不同栖息生物之间高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也是支持生态系统高效运转的重要动力,因此研究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对于...
刘胜胡思敏李涛徐翠莲
关键词:珊瑚礁桡足类生态功能
自然海区桡足类肠道食物组成的分子检测方法
桡足类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了解其自然海区的食物组成对于理解海洋浮游食物网的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对于其在自然现场的摄食状况还知之甚少.我们以18SrDNA为目标基因,设计了一套回避桡足类自身及其寄生...
刘胜胡思敏郭志灵李涛Edward J.Carpenter林森杰
关键词:桡足类自然海区食物组成
大亚湾三门岛珊瑚礁海域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现场食物组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2018年
浮游桡足类是连接海洋初级生产者和较高营养级生物的关键类群,了解其食物组成是理解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通途径的基础。本文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大亚湾三门岛海域桡足类优势种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现场食物组成,共检测出6种食物类群(住囊虫、甲藻、绿藻、有孔虫类、棘皮类、苔藓类),住囊虫是主要被摄食的生物类群(45.94%),其次是青绿藻纲(Prasinophyceae)的微微型真核自养生物(29.73%),另外还检测出2种锥形宽水蚤可能摄食的赤潮甲藻种类(Takayama acrotrocha和Karlodinium veneficum)。研究结果揭示了在食物限制环境下锥形宽水蚤灵活的摄食策略,突出了浮游动物在摄食传递过程及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地位,将有助于解释浮游动物摄食行为在维持近岸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性中的作用。
王崚力胡思敏李涛林先智徐翠莲刘胜
关键词:桡足类赤潮甲藻
一种浮游动物固定样品悬浮分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游动物固定样品悬浮分选装置。它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分离容器和嵌套于外分离容器中的、上端开口的内分离容器,所述的内分离容器支架于外分离容器中,在内分离容器底部设有气体大小可调的鼓气装置,在内分离容器开口处设有...
徐翠莲胡思敏刘胜李涛王有军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