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海友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皮肤
  • 2篇性病
  • 2篇皮肤性病
  • 2篇转录
  • 2篇转录因子
  • 2篇细胞
  • 2篇疗法
  • 2篇NB-UVB
  • 1篇垫圈
  • 1篇动部件
  • 1篇动力疗法
  • 1篇多媒体
  • 1篇性病学
  • 1篇血清
  • 1篇寻常型
  • 1篇寻常型银屑病
  • 1篇寻常性
  • 1篇研究生科研
  • 1篇液氮
  • 1篇液氮冷冻

机构

  • 15篇滨州医学院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滨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胡海友
  • 6篇王忠永
  • 6篇李媛
  • 5篇马蕾
  • 5篇高昱
  • 5篇李娜
  • 4篇邱会芬
  • 3篇舒春梅
  • 3篇王静
  • 3篇王雯
  • 2篇张玉杰
  • 2篇付文静
  • 2篇任娜
  • 1篇张晓敏
  • 1篇杨爽
  • 1篇王健
  • 1篇安荣真
  • 1篇董大群
  • 1篇魏义花
  • 1篇李海英

传媒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液氮冷冻治疗男性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液氮冷冻治疗男性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男性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液氮冷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ALA-PDT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受损面积、性功能、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受损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7%vs.69.77%,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障碍指数(IIEF-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重度疼痛、排便疼痛、瘙痒、水肿及大便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行液氮冷冻治疗,ALA-PDT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有利于促进男性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皮肤愈合及性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更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李娜马蕾任娜安荣真李媛胡海友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液氮冷冻
皮肤性病学研究生科研及临床能力培养的探索被引量:2
2013年
在皮肤性病学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也要强调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根据目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科学制定适合皮肤性病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和管理制度,从而达到培养出科研和临床工作能力俱佳的高素质皮肤性病学专业人才目的,以便更好地为学科发展及建设服务。
王忠永邱会芬胡海友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
一种皮肤科用蜱虫拔除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肤科用蜱虫拔除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直筒,所述直筒下端开口处设有垫圈,所述直筒的上侧外端面侧边设有消毒液储存箱,所述消毒液储存箱上固定设有注液管;蜱虫夹取部件,所述蜱虫夹取部件设置在所...
舒春梅李媛胡海友 赵泉宇 周靖
文献传递
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0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45例,稳定期45例),使用NB-UVB照射治疗8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光疗前后外周血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进行期及稳定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RORγt mRNA表达量(9.12±1.46,8.77±1.2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RORγt/Foxp3的比值(5.79±1.86,5.21±1.73)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91±0.42)(P<0.01);而Foxp3 mRNA的表达量(1.56±0.92,1.70±0.89)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6±1.05)(P<0.01)。NB-UVB照射治疗8周后外周血RORγt mRNA的表达量及RORγt/Foxp3的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Foxp3 mRNA的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B-UVB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达85.56%。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与RORγt mRNA表达量和RORγt/Foxp3比值呈正相关,而与Foxp3 mRNA的表达量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与外周血RORγt mRNA的高表达及Foxp3mRNA的低水平有关;NB-UVB可明显下调外周血RORγt mRNA的表达,上调Foxp3 mRNA的表达,从而调节RORγt/Foxp3比值的失衡,这可能是NB-UVB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NB-UVB治疗各期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王忠永王雯邱会芬胡海友孙其乐
关键词:紫外线疗法RORΓT
狒狒综合征1例
2025年
报告1例狒狒综合征。患者女,58岁,因左侧胸腹部、双侧肘窝、腋窝等红斑伴瘙痒4 d就诊。患者5 d前曾接触破碎体温计,既往有含汞成分“红药水”接触过敏史。皮肤科检查:左侧乳房及左腹部可见大片状鲜红色斑,边界清楚;双侧肘窝、腋窝及腹股沟可见对称分布暗红色斑,边界尚清,压之褪色,触之皮温稍高,未见糜烂、渗出。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均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心电图检查正常。诊断:狒狒综合征。予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每早1次;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每晚1次;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4~5次),均用药7 d后停药。治疗第4天时皮损逐渐消退,伴脱屑,8 d后皮损完全消退,部分遗留色素沉着,10 d后色素沉着消退,皮肤恢复正常。目前仍随访中。
汪会峰杨爽王静李娜胡海友迟晓君崔灿张玉杰
关键词:汞中毒
托法替布治疗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目前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托法替布是一种口服泛JAK抑制剂,可有效抑制JAK1和JAK3的活性,阻断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从而用于炎症性皮肤病治疗。本文报道一例托法替布成功治疗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的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男,24岁,因头面颈和肩背部丘疹、结节伴痒2个月就诊,给予枸橼酸托法替布口服,2个月后皮损消退,随访1年,未复发。
付芳惠马蕾李媛胡海友张溪高昱付文静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转录因子RORγt与Foxp3 m RNA的表达,探讨其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白癜风患者8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 ,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RORγt和Foxp3 m RNA水平。结果 :进展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RORγt m 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进展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Foxp3m 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进展期外周血中RORγt m RNA的表达量及RORγt/Foxp3的比值显著高于稳定期,而进展期Foxp3 m RNA的表达量则显著低于稳定期。结论: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RORγt及Foxp3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邱会芬王雯王忠永胡海友孙其乐
关键词:白癜风FOXP3基因
挪威疥误诊为红皮病一例被引量:3
2022年
患者,女,75岁。周身红斑、丘疹6个月伴糜烂、渗出4天,曾于当地诊所予以“西替利嗪片、糠酸模米松乳膏”治疗,症状无好转,皮疹逐渐泛发,我院门诊以“红皮病并皮肤感染”收入院。入院后第二天追问病史,既往曾有周身剧烈瘙痒,以腹部、指缝等部位为著,夜间加重,其家人有典型疥疮样皮损,为患者完善直接镜检见多个疥虫及虫卵。
李媛高昱李娜胡海友付文静
关键词:挪威疥红皮病
甘草次酸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黑色素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通过Wnt/β-连环素(β-catenin)通路抑制黑色素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以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为研究对象,MTT法进行浓度梯度试验选择0、1、2、4μmol/L为细胞处理浓度,并以顺铂0.01 mmol/L干预为阳性对照。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16-F10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蛋白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水平。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无药物处理)、甘草次酸组(40 mg/kg),观察移植瘤小鼠的肿瘤组织生长情况及肿瘤组织中Wnt/β-catenin通路蛋白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甘草次酸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B16-F10细胞增殖,当甘草次酸浓度≥2μmol//L时,其对B16-F10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2、4μmol/L浓度处理后,B16-F1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WB实验结果显示,与0μmol/L甘草次酸处理相比,甘草次酸2、4μmol//L浓度处理后B16-F10细胞中的MMP-9、MMP-2、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荷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组小鼠肿瘤重量、体积明显下降,瘤体组织中的Wnt1、β-catenin、MMP-9、MMP-2蛋白及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甘草次酸能够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的体内外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来发挥作用。
李媛马冲马蕾王静舒春梅胡海友李娜
关键词:甘草次酸黑色素瘤
Ⅱ型先天性厚甲症1例被引量:1
2015年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7岁。因指、趾甲增厚24年,周身多发皮脂腺囊肿21年,于2013年11月1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岁时无明显诱因指、趾甲增厚、发硬,随着年龄增长甲板进行性加厚,呈鹰爪样改变,质坚硬,甲颜色逐渐变成黄色至污褐色。6岁时患者臀部开始出现多发性皮脂腺囊肿,大小不等,壁厚,质软,无触痛,自行挑破后可见黄白色分泌物流出,未诊治,随后头部、面部、躯干及四肢亦逐渐出现多发性皮脂腺囊肿。
胡海友王忠永张玉杰董大群
关键词:先天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