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焱

作品数:16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镇痛
  • 8篇术后
  • 8篇关节
  • 6篇手术
  • 6篇术后镇痛
  • 5篇神经阻滞
  • 5篇骨折
  • 5篇关节置换
  • 4篇膝关节
  • 4篇膝关节置换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引导
  • 3篇置换术
  • 3篇全膝关节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罗哌卡因
  • 3篇股神经
  • 3篇闭孔
  • 3篇闭孔神经
  • 2篇镇痛效果

机构

  • 16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胡焱
  • 9篇张伟
  • 7篇刘雪冰
  • 6篇朱丰
  • 6篇王庚
  • 3篇张文超
  • 3篇伊军
  • 3篇孙可
  • 3篇袁亮婧
  • 2篇杨明辉
  • 2篇金梅
  • 2篇袁嫕
  • 2篇李世忠
  • 2篇蔡楠
  • 1篇何锡强
  • 1篇韩巍
  • 1篇林惠华
  • 1篇田伟
  • 1篇吴新宝
  • 1篇杨小宇

传媒

  • 3篇北京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1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颈椎旁阻滞在肩关节手术麻醉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连续颈椎旁阻滞在肩关节手术麻醉的应用及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肩袖损伤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器组(S组)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组(U组),每组20例。采用改良颈椎旁阻滞入路进行穿刺和留置导管,分别于离开恢复室及术后4、24、48 h观察静息和运动(肩关节外展45°)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前臂肌力、不良反应、辅助镇痛药用量等指标。结果 S组和U组的平均操作时间为(90.2±45.7)s和(57.5±28.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试探次数分别为(4.0±1.7)次和(2.7±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4、24、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前臂(屈腕、屈指、屈肘)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改良入路颈椎旁阻滞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肩关节术后镇痛,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能提高穿刺的有效性,缩短操作时间。
张伟胡焱刘雪冰朱丰
关键词:超声引导肩关节手术
椎板后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RL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男57例,女23例,年龄2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RLB组和ESPB组,每组40例。两组在全身麻醉后实施超声引导下RLB和ESPB,均给予0.5%罗哌卡因0.4 ml/kg。术后两组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前静息以及术后2、4、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PACU滞留时间、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穿刺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EAPB组比较,RL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4、12、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PACU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ESPB比较,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RLB可以有效减少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
蔡楠胡焱宁少南程龙赵尧平王庚
关键词:多发肋骨骨折镇痛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及全身麻醉复合TPVB组(GP组)。G组进行静脉诱导,静吸复合麻醉维持;GP组静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静吸复合麻醉维持。结果GP组术后T1,T3及T5静息及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PCIA泵按压次数与背景输注总量均明显优于G组(P<0.05)。结论诱导后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临床效果较好。
刘雪冰胡焱袁嫕王庚
关键词: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术后镇痛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单膝置换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随后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闭孔神经后支与前支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各7.5 m L。B组使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各7.5 m 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与注药后15 min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态与动态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的3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静态VAS评分分别为(2.5±0.5)分和(2.8±0.9)分,明显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2.8±0.5)分和(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 h、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1±0.8)分和(3.0±0.9)分,明显低于B组的(3.5±0.7)分和(3.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A组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连续股神经置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并发症。
胡焱郑少强刘雪冰张伟张文超
关键词:股神经闭孔神经膝关节
连续股神经阻滞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连续股神经阻滞不同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3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5 cm、10 cm或20 cm,通过导管给予0.33%盐酸罗哌卡因30 mL后连接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记录术后24 h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的阻滞程度,术后24 h和48 h静息和运动时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20 cm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效果优于5 cm组和10 cm组,5 cm组与10 cm组阻滞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置入导管5 cm、10 cm和20 cm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朱丰胡焱张伟
关键词:股神经神经传导阻滞
上肢骨折麻醉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肢骨折麻醉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固定架和支撑杆,其中:底座为条型槽结构,固定架为条型槽结构,固定架与底座枢轴连接,支撑杆一端在底座后部与底座枢轴连接。底座包括底面以及从底面两相对的长边分别向上垂直延...
胡焱袁亮婧王庚田伟
文献传递
持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观察持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疼痛部位,并分析闭孔神经阻滞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 Ⅰ ~Ⅱ级,术后均经股神经导管持续给予0.2%罗哌卡因行术后镇痛.观察术后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疼痛部位,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情况,同时记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根据神经阻滞情况归入A组(股神经、闭孔神经均有效)和B组(股神经有效、闭孔神经无效),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24 h的静息和运动VAS[M (Q25~Q75)]分别为1(0~3)和5(3~6).53%的患者表现为膝关节后侧痛.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同时有效者占42%(25例).A组30例,B组14例;组间比较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25) vs.5(3.25~6),P<0.05];A组需哌替啶者(6%vs.21%)和恶心呕吐者比例(6%vs.14%)均少于B组.结论 经股神经导管持续给予0.2%罗哌卡因不能100%有效作用于股神经、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术后疼痛部位主要为膝关节后侧或内侧.有效的闭孔神经阻滞有助于提高镇痛效果.
张伟胡焱刘雪冰朱丰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闭孔神经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无阻力法定位与神经刺激器引导定位连续颈椎旁阻滞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无阻力法定位与神经刺激引导定位连续颈椎旁阻滞在肩关节手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无阻力法定位连续颈椎旁阻滞组(N组)和神经刺激器引导定位连续颈椎旁阻滞组(S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离开恢复室及术后4、24、48小时时间点静息和运动(肩关节外展45°)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24、48小时时间点的前臂肌力,术后不良反应及辅助镇痛药用量等指标。结果 S组的操作时间明显高于N组(P<0.01),试探穿刺次数明显多于N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前臂肌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神经刺激引导定位法相比,超声引导无阻力定位连续颈椎旁阻滞能够明显缩短操作时间,而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差异。
胡焱蔡楠刘雪冰朱丰张伟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引导肩关节手术术后镇痛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镇痛的效果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年龄25 ~ 70岁,体重55 ~ 82 kg,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40):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组).均采用Dalens法髂筋膜间隙穿刺,R组注射0.4%罗哌卡因30 ml,DR组注射含1μg/kg右美托咪定的0.4%罗哌卡因30 ml.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Ramsay评分评估镇静程度.于注药后30 rmin(T1) 、60 min(T2) 、90 min(T3)和120 min(T4)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评分,记录镇痛有效(静态和动态VAS评分≤6分)和DR组镇静满意(Ramsay评分2-4分)的情况,记录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麻药中毒、心血管不良事件、镇静过度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DR组T-T4时动态镇痛有效率升高(P<0.01),静态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T1-4时镇静满意率分别为:73%、88% 、95%和95%,无镇静过度发生.2组均未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4%罗哌卡因30 ml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有效缓解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被动活动时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孙可金梅胡焱伊军袁亮婧王庚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酰胺类神经传导阻滞镇痛
连续胫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价连续胫神经阻滞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择期行跟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A组)、胫神经阻滞(B组)。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0.2%罗哌卡因背景量为5 ml/h。置管后12、24、48 h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肢体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辅助用药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静息和运动12、24和48 h时点2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48 h内胫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均为90.0%,A组胫神经运动完全阻滞率为50.0%,B组为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48 h内腓总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为100.0%,B组为46.7%,A组腓总神经运动完全阻滞率为90.0%,B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B组(P〈0.05)。2组患者48 h辅助用药和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胫神经阻滞可以为跟骨手术提供良好的镇痛,同时可以降低腓总神经阻滞的发生率。
伊军许莉孙可胡焱刘雪冰林惠华
关键词:坐骨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罗哌卡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