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华燕

作品数:32 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缺血
  • 9篇脑缺血
  • 8篇血管
  • 8篇蛛网膜
  • 8篇蛛网膜下
  • 8篇蛛网膜下腔
  • 8篇网膜
  • 8篇膜下
  • 6篇神经元
  • 6篇受体
  • 6篇蛛网膜下腔出...
  • 6篇下腔出血
  • 6篇基因
  • 6篇出血
  • 5篇灶性
  • 5篇脑梗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4篇动物
  • 4篇灶性脑缺血

机构

  • 19篇太和医院
  • 9篇武汉大学
  • 8篇郧阳医学院
  • 4篇十堰市太和医...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附...

作者

  • 32篇范华燕
  • 18篇席刚明
  • 15篇叶天雄
  • 14篇余绍祖
  • 10篇王云甫
  • 10篇何国厚
  • 9篇罗国君
  • 5篇黄朝芬
  • 4篇汪华侨
  • 4篇刘光健
  • 4篇刘勇
  • 3篇魏国耀
  • 3篇唐廷勇
  • 3篇李茂玉
  • 3篇王伦长
  • 3篇任传成
  • 2篇常燕群
  • 2篇周丽华
  • 2篇李承晏
  • 2篇余冬子

传媒

  • 5篇郧阳医学院学...
  • 5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9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池穴针灸的神经径路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目的: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法研究风池穴透刺法的神经径路。方法:20只Wistar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针灸组风池穴行透刺法针灸10min后,将300g/L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水溶液沿针道注入。对照组不行针灸,直接将300g/LHRP水溶液按透刺法注入风池穴。于第2天取材、固定。对脑、脊髓及神经节行连续冷冻切片,TMB呈色,中性红复染。结果:HRP阳性神经元出现于双侧第1~4颈神经节及其对应的颈髓前角、面神经核内侧部和副面神经核。在针灸组中,颈神经节,脊髓前角和面神经核中的HRP阳性神经元的数密度分别为:(2.65±2.39),(2.06±1.30)和(2.43±0.09)×103/mm3。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阳性神经元密度减少,颜色变淡。两组中HRP阳性神经元分布相同,数量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阳性神经元中阳性颗粒较少,染色较淡。结论:风池穴可能通过与面神经核群及副面神经核、颈髓和延髓前角神经元相联系而发挥其功能。
席刚明何国厚黄朝芬魏国耀黎华柳雯雯范华燕
关键词:风池穴针灸阳性神经元面神经核透刺法颈髓
内皮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1998年
目的:了解内皮素(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及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本产验使用和成年日本长耳大白兔21只,雌雄不限,体重在2.5~3.5kg。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0min,3d,5d三个实验组,每组7只,以术前做为对照组。采用枕大池穿剌取少量脑脊液后,一次注血法(0.5ml/kg)制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运用经颅多普勒技术(TCD)观察兔基底动脉痉挛情况,在不同时间点再次穿剌枕大池取脑脊液,运用放射免疫技术定量测定脑脊液中ET浓度变化。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30min、3d、5dTCD检查显示,兔基底动脉处于痉挛状态。ET浓度在SAH后30min时无明显改变。第3、5d增高达术前2倍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T在急性CVS和迟发性CVS中的作用是不同的。ET并末参与急性CVS发生。
沈伟严洁范华燕余绍祖
关键词:内皮缩血管肽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缺血
蛛网膜下腔灌洗治疗犬化脓性脑膜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连续性蛛网膜下腔灌洗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7只成年猎兔犬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组、常规组和灌洗组,建立大化脓性脑膜炎模型后,在静脉和肌肉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应用人工脑脊液连续灌洗犬蛛网膜下腔48h.定时检测体温、血常规及脑脊液压力、常规和生化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结果 灌洗组体温、血常规、脑脊液指标分别提前12d到4d恢复正常(P<0.01),免疫组织化学示胶质细胞增生减弱(P<0.01)。结论 早期蛛网膜下腔灌洗可以很好地促进化脓性脑膜炎的痊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刘勇王元元何国厚李茂玉席刚明叶天雄范华燕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灌洗动物实验
宽叶缬草治疗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探讨宽叶缬草 ( VOL)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并与尼莫通 ( Nim)进行对照。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复制兔 SAH模型 ,用 VOL 5 0 0 mg· kg-1及Nim6mg· kg-1每 8h 1次 ,口服给药 ,治疗 5 d后用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显示兔 SAH基底动脉及海马CA1区微血管 ,用 CMIAS图像分析系统及体视学方法对基底动脉管径和微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 ,并观察海马 CA1区组织病理学变化 ,评价 VOL对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结果 :SAH后 5 d基底动脉管径明显缩小 ,海马 CA1区微血管长度密度、体积密度明显下降 ,海马 CA1区神经元变性坏死 ,VOL治疗后基底动脉管径、微血管密度恢复正常 ,神经元少有坏死 ,与 SA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其作用大小与 Nim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VOL能扩张脑基底动脉 ,改善微循环 ,保护神经元 。
罗国君席刚明范华燕余绍祖
关键词:宽叶缬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中医药疗法
NMDAR1反义抑制剂治疗脑梗塞的实验研究
王云甫范华燕任传成黄朝芬钟建新叶天雄何国厚罗国君席刚明李茂玉
研究者采用血管内线栓法,建立MCAO动物模型,将NMDAR1反义抑制剂(ASODN)注入侧脑室,用于MCAO大鼠的急性期治疗。MCAO后第5天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TTC染色、Nissl染色、NMDAR1免疫组化及NMD...
关键词:
关键词:基因治疗神经元保护
小檗碱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 观察小檗碱能否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改良的 Pulsinelli-Brierley 4血管闭塞法制成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TU NEL法原位检测特征性 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 DNA梯度带。结果 小檗碱组与再灌流各时间段缺血组相比 ,海马 CA1 区 TUNEL 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 P<0 .0 1)。缺血组再灌注 2 4 h、4 8h可见典型的 DNA梯度带 ,分别在 180、3 60、5 4 0 bp等处。小檗碱组未见特征性 DNA梯度带。结论 小檗碱可以减少小鼠全脑缺血后海马 CA1 区细胞凋亡的发生。
席刚明余冬子范华燕余绍祖李承晏王伦长
关键词:全脑缺血小檗碱神经元凋亡
宽叶缬草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
杨桂元王玮胡昌兴罗国君王俊峰范华燕李庚山徐青席刚明周明
宽叶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Var.LatifoliaMiq.VOL)属于败酱科缬草属缬草的变种。本研究报告VOL对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和粥样硬化形成、血脂及血管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探索VOL在防治心脑...
关键词:
关键词:宽叶缬草心脑血管疾病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反义抑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王云甫范华燕余绍祖任传成钟建新黄朝芬罗国君席刚明叶天雄何国厚
关键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灌洗治疗化脓性脑膜炎
刘勇何国厚王元元李茂玉杨永森范华燕叶天雄席刚明
该项目属:医疗技术领域,探讨化脓性脑膜炎等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内容:随机将17只成年猎兔犬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组、常规组和灌洗组,建立犬化脓性脑膜炎模型后,在静脉和肌肉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应用人工脑脊液连续灌洗犬蛛网...
关键词: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抗生素动物实验
TAT蛋白介导生物活性蛋白到达缺血灶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以 β 半乳糖苷酶 (β Gal)为目的蛋白 ,观察TAT蛋白介导其到达缺血灶的情况、及有无血脑屏障 (BBB)的破坏。方法 :构建TAT β Gal融合基因表达质粒 ,转染大肠杆菌BL2 1(DE3)。利用鏊合金属亲合层析法纯化蛋白。将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其中 2组 ,采用经颈外动脉血管内直接线栓闭塞法 ,建立可复流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模型 ,分别腹腔注射TAT β Gal 5mg·kg- 1,β Gal 5mg·kg- 1,并同时注射Evan’s蓝。另一组为假手术组 ,腹腔注射TAT β Gal 5mg·kg- 1。3组分别于给药后 30min ,2h ,4h断头取脑、快速冰冻切片 ,脑切片间隔行x Gal及TTC染色。结果 :MCAO模型SD大鼠 ,腹腔注射TAT β Gal融合蛋白后 ,30min时脑组织各个区域及缺血灶区即可检测到外源性 β Gal的活性 ,4h达高峰 ,同时BBB没有被破坏。而对照组 ,脑组织各个区域未检测到外源性β Gal的活性。结论 :TAT蛋白能有效地介导生物活性蛋白通过BBB进入缺血灶区在脑组织内达到有效浓度。
严洁余绍祖范华燕
关键词:血脑屏障再灌注再灌注损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