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刚
- 作品数:1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与开腹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15年
-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以及并发症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采取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效果满意。
- 范学刚吴立娜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并发症
- 应用腹腔镜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患者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通过运用血管钳,无损伤钳圈套器等器械将腹腔镜孔置入腹腔镜后实施切除手术。结果中转开腹8例。192例患者成功完成LA。无粪瘘及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使用腹腔镜对阑尾实施切除术安全有效,且损伤小值得外科医生掌握并广泛应用。
- 范学刚
-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腹膜后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报告
- 2008年
- 范学刚吴立娜范学志
- 关键词:副神经节细胞瘤腹膜后神经嵴细胞副神经节瘤肾上腺
- 34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本文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从而研究降低普照外科手要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34例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占普外科手术患者的6%。通过分析发现,I、II类和III类手术患者的感染数分别为14、18、2例。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需氧杆菌。结论普外科手术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手术的时间、手术方式、患者的体质以及住院时的护理等,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 范学刚
-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
- 免气腹三孔法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免气腹三孔法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方法 40例阑尾炎患者均行免气腹三孔法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32.8±5.6)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且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行免气腹三孔法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性高。
- 范学刚孙冬晨
- 关键词:阑尾炎并发症
-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5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鼻胃管实施胃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且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中转手术率,安全性高。
- 杜向阳范学刚
- 关键词:DSA粘连性小肠梗阻
- 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分析胃转流手术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75例接受胃转流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18.4±30.6)min,术中出血量为(73±12)ml;与治疗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并发症显著改善,8例患者出现血清铁降低、胃排空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将胃转流手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操作简单、出血量少,且不良反应较低,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 范学刚吴立娜
- 关键词:胃转流手术2型糖尿病并发症
- 细菌性肝脓肿2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以往肝脓肿的治疗多以手术引流为主,随着影像学技术以及介入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绝大多数病人可以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抽脓和(或)置管引流。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2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 范学刚王建强范学智
-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诊治
- 全胃切除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行全胃切除术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43例)和肠外营养组(39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肠内组比肠外组缩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肠内组均较肠外组减少。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安全可行,既符合生理要求,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 黄云飞范学刚黄亦茹刘静波
-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9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除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法,可使患者病情很快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 范学刚吴立娜
- 关键词:粘连性小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