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仕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并糖尿病(DM)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58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DM分为单纯脑梗死组35例和脑梗死并DM组23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敏感性。结果 3组BMI、C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脑梗死组、脑梗死并DM组FBG、SBP、DBP、TC、TG、Apo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脑梗死并DM组FBG、DBP、TC、TG、LDL-C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并DM组与正常对照组LDL-C、HDL-C及ApoA1、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正常对照组胰岛素相对敏感性为100%,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并DM组的胰岛素相对敏感性分别为71%和50%。结论正常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IR,合并DM时IR及代谢紊乱更为严重,应早期干预。
- 于建敏何云荆仕娟武莉耿纪录
-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
- 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观察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早期DN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30),在控制饮食、调控血糖基础上,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160 mg,qd治疗;联合治疗组再缬沙坦组基础上再加用百令胶囊2.0 g,po,tid。两组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和缬沙坦组UAE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联合治疗组UAER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MA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和HbA1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 武莉闫大钧荆仕娟于建敏耿纪录
- 关键词:百令胶囊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
-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前列地尔对其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代谢控制及前列地尔对其影响。方法 63例2型DM患者在代谢控制前后测定了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6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其中29例DM患者给予前列地尔20μg静脉滴注治疗,疗程2周。结果 2型DM患者代谢控制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心病及合并视网膜病变组血液流变学异常较无合并症组更明显(P<0.05或<0.01);代谢改善组较代谢未改善组血液流变学异常明显好转(P<0.05或<0.01)。前列地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改善(P<0.05或<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 于建敏荆仕娟武莉何云耿纪录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代谢控制前列地尔
- 复方α酮酸+缬沙坦联合扶正祛湿饮治疗Ⅲ~Ⅳ期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缬沙坦联合扶正祛湿饮治疗Ⅲ~Ⅳ期慢性肾脏病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Ⅲ~Ⅳ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复方α酮酸+缬沙坦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祛湿饮辅助治疗。统计2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IL-6、TNF-α及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 05),SOD、GSH-Px水平及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复方α酮酸+缬沙坦联合扶正祛湿饮治疗Ⅲ~Ⅳ期慢性肾脏病可有效控制相关症状体征,促进肾脏功能恢复,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SOD、GSH-Px及TGF-β1水平,且安全。
- 荆仕娟周伟张智敏张五星王昱景李杨
- 关键词:复方Α酮酸慢性肾脏病超氧化物歧化酶
- 十二指肠壶腹部类癌1例
- 2013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8岁。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上腹隐痛近2年,伴嗳气、腹胀,无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间断服用抑酸药物、促胃动力药等效果不明显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上腹部压痛阳性,无其他阳性体征。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壶腹部息肉样隆起,大小0.6cm×0.5cm,病理学检查显示,管状腺瘤形成倾向,局灶见少量异型细胞团结构,初步诊断为类癌。
- 荆仕娟闫大钧于建敏耿纪录史阅韩武莉
- 关键词:十二指肠壶腹部类癌
- 重组人胰岛素致迟发型变态反应1例
- 2012年
- 患者男,64岁。患2型糖尿病5年,开始口服降糖药,后因血糖控制不理想采用口服降糖药加注射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每次12U,每晚皮下注射1次,血糖控制尚可。6个月后自行停用胰岛素,但单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3个月后再次联合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用量用法同前。
- 荆仕娟武莉何云于建敏耿纪录
- 关键词:胰岛素变态反应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早期DN 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完成全部临床观察并记录完整的86例,其中对照组42例,治疗组44例。两组均予常规及缬沙坦(160 mg/d)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均测定血压、血脂、肌酐(Cr)、尿素(BUN)、胱抑素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组Cys C、R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ys C、RBP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UAE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Cr、BUN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在降低血压和血脂的同时能有效降低UAER和Cys C、RBP水平,改善肾功能,延缓DN进程。
- 于建敏徐瑞英荆仕娟闫大钧崔丽萍耿纪录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