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佳生

作品数:50 被引量:47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畸形
  • 13篇血管
  • 12篇皮瓣
  • 12篇外科
  • 11篇血管瘤
  • 10篇血管畸形
  • 7篇手术
  • 6篇缺损
  • 6篇细胞
  • 6篇穿支
  • 4篇动脉
  • 4篇支皮瓣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静脉畸形
  • 4篇穿支皮瓣
  • 3篇动静脉
  • 3篇动静脉畸形
  • 3篇动脉穿支
  • 3篇血清

机构

  • 50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杭州整形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0篇董佳生
  • 34篇林晓曦
  • 34篇王炜
  • 28篇祁佐良
  • 17篇戴传昌
  • 10篇李伟
  • 9篇曹谊林
  • 9篇张涤生
  • 9篇张莉
  • 9篇陈达
  • 8篇胡琼华
  • 8篇顾斌
  • 5篇程开祥
  • 5篇商庆新
  • 4篇陈守正
  • 4篇杨川
  • 4篇王毅敏
  • 4篇胡鸿泰
  • 4篇张余光
  • 4篇冯瑞铮

传媒

  • 6篇中华整形外科...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实用美容整形...
  • 4篇组织工程与重...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整形烧伤...
  • 3篇2002全国...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容...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4年中...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0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的再分类及临床与实验室依据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存在性质上的混淆 ,故需对该组疾病进行合理的再分类。方法 通过对 6个月龄以内进行正规激素治疗的 16例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了为期逾 8年的临床随访 ,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血管形成标志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icgrowthfactor ,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 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组织学特征等。结果 可以根据最后是否消退分为两组 ,两组间无论在预后、上述标志物表达、体征、生长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取消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这一诊断 ,重新划分为皮下毛细血管瘤与海绵状静脉畸形两类 ,将有利于正确的诊疗方案选择。
林晓曦李伟陈达张莉王毅敏董佳生王炜
关键词: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实验室先天性血管畸形VM
面部神经纤维瘤的整形和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研究面部神经纤维瘤及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整形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到 1999年的 11例面部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  11例面部神经纤维瘤中 ,8例为孤立性面部神经纤维瘤 ,3例为Ⅰ型 ,其中 2例为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对 3例巨大神经纤维瘤 ,进行肿瘤全切除 ,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 ,修复皮肤缺损及面部整形。其中 1例经过手术 3次 ,第 1、2次手术失败 ,第 3次手术成功 ,将肿瘤全切除。前后共输血 2 5 0 0 0ml。 2例面部神经纤维瘤侵及眶腔内 ,手术前呈局部博动性肿块 ,分别经 3次和 4次手术完成。结论 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后面部缺损的修复 ,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 ,具有塑形好 ,皮肤质地接近面部皮肤的特点。侵及眶腔内的面部神经纤维瘤 ,手术切除不易 ,手术前应有所准备。较为表浅的面部神经纤维瘤可仅给予部分切除 。
王炜林晓曦祁佐良邱蔚六董佳生戴传昌张杏梅顾海峰
关键词:背阔肌肌皮瓣皮瓣移植
颞深部眶颧骨膜下除皱及SMAS剪力除皱术被引量:5
1997年
笔者报告1993~1996年46例面部除皱的经验,其中12例颞深部眶颧骨膜下除皱(内含6例颧弓缩小整形),有或没有合并SMAS剪力除皱,34例进行两个层次的除皱及剪力SMAS除皱。颞深部眶颧骨膜下除皱术采用颅面外科手术进路,在颞窝前方,眶周,外眦韧带区,部分眶内,颧弓周围及上颌骨前、外侧方分离骨膜,将其与帽状腱膜,颞浅筋膜及上半面部的皮肤、头皮同时提紧。有的病例同时进行颧弓缩小整形,术后使上半面部皮肤提紧,并使眼轮匝肌及其周围组织提紧,眉弓及眼角上悬,上、下眼睑松弛矫正,眼鼻沟,鼻唇沟变浅。特别对中年以上的上2/3面部除皱有效。SMAS剪力除皱是下半面部除皱。将皮肤及SMAS两平面进行提紧,耳前制成S状SMAS瓣,在其中央剪成两半,向上及向耳后方提紧,使颊、下颌、颈部松弛组织提紧,鼻唇沟变浅。颏下区松坠的脂肪作抽吸或切除。
王炜张杏梅陈守正董佳生董佳生林晓曦祁佐良余力林晓曦谭小燕
关键词:SMAS除皱术
地塞米松对穿支皮瓣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对大鼠腹部穿支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皮瓣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ml)0.2ml,对照组注射0.9%生理盐水0.2ml,术后24h、48h重复注射。术后1,2,3,7d取材,测定皮瓣坏死率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实验组皮瓣坏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MDA和NO含量则降低(P<0.05)。结论局部应用地塞米松能提高穿支皮瓣的成活率。
冯瑞铮杨时昕董佳生
关键词:皮瓣地塞米松
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的性质再区分及其依据
<正> 对于成人患者,海绵状血管瘤往往特指以充满血液的畸形血窦及薄壁静脉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较稳定的血管瘤,穿刺可见鲜血,具有可压缩及体位试验阳性等特征。自Mulliken提出细胞生物学分类的观念之后,人们通过对各种血管...
林晓曦王炜张莉李伟陈达胡琼华董佳生祁佐良赵平萍张涤生
文献传递
尿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于鉴别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作用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尿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用于鉴别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判断血管瘤是处于增生期或消退期以及动态监测血管瘤病程的作用。方法对133例患儿(包括增生期血管瘤69例、消退期血管瘤41例及血管畸形2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bFGF浓度,并以无上述血管病变的唇腭裂11例患儿作为对照。结果增生期血管瘤患儿尿bFGF浓度显著高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患儿和对照患儿。前3者与对照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3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bFGF浓度有助于鉴别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并可判断血管瘤是处于增生或消退期及动态监测血管瘤病程,可为分析血管瘤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张莉林晓曦祁佐良董佳生邹丽剑戴传昌李伟王炜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畸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上海地区年轻女性颧骨颧弓测量及诊断标准的研究被引量:25
1999年
目的 为了探讨颧骨颧弓肥大的诊断指标。方法 通过对上海地区152名年轻女性进行面部、头颅骨线性测量,头颅X线定位片投影测量及三维CT数据,确定正常成年女性的颧骨颧弓大小、突度和位置。结果 计算出面宽度比值为0.75。结论 为诊断颧骨颧弓肥大提供重要的依据。
祁佐良顾斌GonturSamSuwa林晓曦袁荣董佳生王炜
关键词:颅颌面外科颧骨年轻女性X线诊断
兔下颌牵张成骨术中激活素A和卵泡抑素mRNA表达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在兔下颌骨牵张模型中检测不同时期激活素 A( activin,ACT A)和卵泡抑素 ( follistatin,FS)m RNA的表达 ,探讨 ACT A/ FS系统对下颌牵张成骨的调节模式。 方法 选用雌性健康大白兔 2 8只 ,制作兔右侧下颌骨牵张模型 ;术后 7天开始牵张 ,牵张速度为每天 1mm ,每只动物右侧下颌骨延长 10 mm。在延迟期末及牵张期末固定 10、2 0、30、4 0和 6 0天 ,切取下颌骨的新生骨组织及对侧正常下颌骨组织提取 RNA,用 RT- PCR检测 ACT A、FSm RNA各时期的表达。 结果 正常下颌骨组织未检测出 ACT A m RNA,随着牵张过程开始 ACT A m RNA的表达量逐渐上升 ,固定 10天和 2 0天达峰值 ,分别为延迟期末的 5 .0 4和 4 .98倍。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 FSm RNA表达的总趋势与 ACT A m RNA基本相同。 结论 在兔下颌骨牵张过程中 ACT A/
李昕祁佐良董佳生林晓曦戴传昌王炜
关键词:FS下颌骨牵张激活素A下颌牵张成骨卵泡抑素雌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3
1998年
目的了解血管瘤的不同形态学类型和同一类型不同时期的内皮细胞增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1例不同形态学类型的血管瘤标本进行了增殖细咆核抗原(PCNA)的检测和比较,其中包括婴幼儿期血管瘤标本29例及成人期际本12例。结果增生期草霉状血管瘤、增生期混合血管瘤以及部分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其内皮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其余均为阴性,经统计学处理,不同类型的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间的 PCNA 标记指数无显著差异,与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及各类成人血管瘤有显著差别。结论 PCNA 的表达对血管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选择都有意义。
林晓曦王炜钱文牛韩忠镕董佳生祁佐良张涤生
关键词:血管瘤免疫组化增殖细胞核抗原血管畸形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中的美容外科原则
<正> “血管瘤”虽然是常见病,但过去曾经因为分类众多而且交叉、治疗手段多而单一手段疗效不甚确切而成为外科领域较疑难的疾病。在近20年的时间里,由于对“血管瘤”的概念出现了全新的理解,尤其是已经广泛接受的“血管瘤和血管畸...
林晓曦李伟张莉陈达祁佐良董佳生曹谊林王炜张涤生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