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哲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结肠
  • 4篇化疗
  • 3篇术后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注射
  • 3篇注射液
  • 3篇细胞
  • 3篇假单胞菌
  • 2篇愈合
  • 2篇直肠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细胞
  • 2篇皮素
  • 2篇槲皮素
  • 2篇外科
  • 2篇吻合口
  • 2篇腺癌
  • 2篇腺癌细胞

机构

  • 15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15篇董哲
  • 9篇张俊华
  • 6篇李世正
  • 3篇张银旭
  • 3篇高成生
  • 2篇李锦成
  • 2篇赵琳琳
  • 2篇韩兴哲
  • 1篇杨颖
  • 1篇刘丽
  • 1篇张春颀
  • 1篇李雷宇
  • 1篇刘晓梅
  • 1篇杨广令
  • 1篇李昆
  • 1篇原禄双
  • 1篇马广友
  • 1篇孙艳华
  • 1篇郑鹏飞
  • 1篇祁永利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在高龄胃癌手术患者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高龄胃癌手术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选择60例〉70岁胃癌手术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FTS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使用不同的围手术期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体重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监测围手术期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乳酸、血糖水平变化。结果FTS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10±1.12)d比(4.15±0.19)d]、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10±0.19)d比(6.13±0.19)d]显著提前,体重下降[(2.7±0.7)kg比(3.8±1.1)kg]显著减少,术后住院时间[(6.8±1.7)d比(9.5±1.5)d]显著缩短,住院费用[(15620±2033)元比(19000±4186)元]显著下降(P〈0.05);FIS组术后白蛋白水平下降不明显,术后1d CRP、血糖、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理念在高龄胃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是安全、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
张俊华张银旭李雷宇董哲马广友
关键词:老年人胃肿瘤加速康复外科
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的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对照方法将124例患者分成二组,预防用药组72例,在化疗时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52例单纯应用化疗,等出现肝损害再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差异,并评价此药治疗肝损害的疗效。结果:预防用药组肝损害有14例,发生率19.4%,继续应用2周,复查肝功示10例达显效标准,4例达有效标准。对照组肝损害有22例,发生率43.2%,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两周后,有8例达到显效标准,10例达有效标准。两组比较在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预防组肝损害程度较对照组轻,治疗后易恢复正常。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效果显著。
韩兴哲赵琳琳董哲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结肠部分切除大鼠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大结肠部分切除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均行结肠部分切除再吻合术。A:模型对照组;B: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皮下注射)组;C:5-Fu(皮下注射)组。术后10d检测围手术期死亡率、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吻合口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方法各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吻合口组织的炎性细胞分布及淋巴系统的超显微结构均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可提高机体免疫状态,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减少围手术期死亡率,有望成为围手术期患者良好的辅助用药。
董哲高成生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结肠部分切除免疫系统
槲皮素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及相关机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以12.5、25、50、100和200μM终浓度的槲皮素处理后,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经槲皮素处理后,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MMP-9 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下调,且均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槲皮素在体外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该细胞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李世正张俊华董哲
关键词:槲皮素乳腺癌增殖侵袭力
CHOP方案联合α干扰素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CHOP联合α干扰素治疗恶性淋巴瘤与标准CHOP方案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对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CHOP联合α干扰素方案CTX750mg/m^2静脉注射,第1天VCR1.4mg/m^2,静脉注射,第1天;AMD40mg/m^2,静脉注射,第1天;强的松100mg/d,第1~5天。α-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肌注。3周为1周期,完成3个周期以上作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中,CR22例,PR6例,NC3例,PD1例,总有效率(CR+PR)为87.5%。结论:CHOP联合α干扰素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满意。
韩兴哲赵琳琳董哲
自体肿瘤细胞疫苗在结肠癌术后的主动免疫治疗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应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NDV—ATV)对结肠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9例结肠癌患者术后第3周接种NDV-ATV(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接种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索(IL)-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检测,并以40例术后未接种NDV—ATV的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术后第6周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术后第2周和对照组术后第6周(P均〈0.05);治疗组术后第6周IL-2、IL-12、TNF—α较术后第2周和对照组术后第6周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NDV—ATV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安全有效的免疫制剂,能明显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张银旭张俊华刘晓梅李锦成董哲
关键词:新城鸡瘟病毒自体肿瘤疫苗结肠癌免疫治疗
大肠癌T分期及N分期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T分期及N分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施行根治性手术的109例大肠癌病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用χ2检验分析肿瘤环肠壁生长情况与T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与N分期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环肠壁侵犯越广泛,肿瘤肠壁浸润深度越深,环肠壁大于1/2周者肿瘤浸润肠壁全层比例达82.5%。肿瘤浸润深度未超过浅肌层者无淋巴结转移;超过浅肌层者,淋巴结转移率达61.9%。结论大肠癌肠壁浸润深度与肿瘤环肠壁生长情况呈正相关;肿瘤浸润深度超过浅肌层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
李世正张俊华董哲张银旭黄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T分期
槲皮素增强乳腺癌细胞化疗敏感度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对乳腺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Que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单用阿霉素(adriamycin,ADR)或ADR联合无毒剂量Que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不高于0.7μM Que对细胞生长无影响。与单用ADR组相比较,0.7μM Que与ADR联用可提高ADR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诱导其细胞凋亡、降低其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下调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Que能够增强人乳腺癌MCF-7细胞化疗敏感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该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李世正李昆张俊华董哲
关键词:槲皮素乳腺癌化疗增敏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致肠缺血坏死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致肠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1年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致肠缺血坏死患者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加肠系膜上动脉探查,1例死亡。6例仅行坏死肠管切除,3例死亡。结论对于老年伴长期吸烟史或慢性胃肠道症状及消瘦病史患者,突发腹部剧痛应高度警惕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致肠缺血坏死可能。早期行全腹CT或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提示诊断。术中应积极探查肠系膜上动脉使血管再通,快速恢复缺血肠管血供,尽可能保留正常肠管避免短肠综合征发生。
李世正张俊华董哲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肠坏死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气道变态反应的关系20例分析
2008年
刘丽杨颖董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