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敏明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晚稻
  • 2篇粳稻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稻株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小麦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玉米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杂交水稻新组...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模式
  • 1篇早稻
  • 1篇早粳
  • 1篇早粳稻
  • 1篇早籼

机构

  • 7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醴陵市农业局

作者

  • 7篇蒋敏明
  • 6篇唐启源
  • 3篇黄光福
  • 2篇张卫星
  • 2篇王昆
  • 2篇唐云鹏
  • 2篇谭文清
  • 2篇赵丽萍
  • 1篇茹振刚
  • 1篇何洋
  • 1篇周美兰
  • 1篇匡建业
  • 1篇蔡庆红
  • 1篇贺晓敏
  • 1篇丁秋凡
  • 1篇刘红梅
  • 1篇高用明
  • 1篇李迪秦
  • 1篇罗琼
  • 1篇王春丽

传媒

  • 5篇作物研究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366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明确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366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观察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用1%I2-KI溶液染色进行花粉育性统计;以温敏不育系BNS和常规品种扬麦13作为对照。结果表明,BNS366的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与BNS完全一致,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中期Ⅰ染色体出现滞后现象,在形成二分体和四分体时细胞质分裂不均匀,出现三孢现象;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只观察到单核靠边期,最后核物质解体出现空孢现象。而扬麦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表现正常,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观察到单核期→双核期→三核期。开花期,BNS366和BNS花粉均表现典败和圆败,扬麦13可育。减数分裂表现出的异常行为是导致BNS366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单核靠边期是其败育的关键时期。
贺晓敏周美兰余传启蒋敏明茹振刚
关键词:小麦温敏雄性不育减数分裂
水稻株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综述了水稻株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各构成因子包括根部、茎部、叶型及穗型性状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现阶段水稻株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适宜湖南省稻区的理想株型,并提出应从株型育种和株型栽培调控等方面进行协同研究,这样才能达到形态与机能兼顾、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水稻超高产第三次突破。
王昆罗琼蔡庆红蒋敏明匡建业丁秋凡唐启源
关键词:水稻株型
速生晚粳稻产量形成特点与稻米品质及生育期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探讨洪涝灾害后晚稻救灾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从东北引进8个不同熟期粳稻品种在湖南开展了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1)在湖南能正常成熟的东北粳稻品种,全生育期与原产地相比缩短了15~45 d,产量在1.43~9.61 t/hm2,其中7月上旬播种的品种,平均产量为7.51 t/hm2,生育期较短,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均能安全齐穗。(2)3个播期能正常成熟的品种表现因类型而异,晚熟品种整体表现优于特早熟早粳、早熟早粳和中早熟早粳,主要是产量较高,稻米品质较优。从应急性避灾救灾和改善湖南稻米品质状况来看,可以利用东北晚熟粳稻品种作为湖南晚稻品种栽培,但是其播种期不宜太晚,最适宜播期为7月上旬。
黄光福蒋敏明张卫星王春丽李迪秦唐启源
关键词:晚稻播种期救灾
杂交水稻新组合品比试验简报被引量:18
2013年
2012年在浏阳市永安镇将11个新培育的杂交水稻组合作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栽培,比较其产量表现、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等综合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参试品种产量表现高于对照,其中荃9311A/RC6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综合性状表现优于其他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
唐云鹏黄光福蒋敏明唐启源高用明
关键词:杂交水稻生育期
玉米高产群体建立的途径及关键技术被引量:9
2013年
建立玉米高产群体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群体质量指标,根据指标优化群体结构,进一步挖掘玉米产量潜力。综述了玉米高产群体及其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培育玉米高产群体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今后对玉米高产群体建立的研究方向。
王昆蒋敏明李云霞黄情赵丽萍唐启源
关键词: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不同栽培模式下晚稻齐穗后的光合性能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设置了5种栽培模式(T1氮空白、T2当地常规、T3高产高效、T4超高产、T5高效超高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索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齐穗后的光合性能(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齐穗后的20 d内,T2的叶绿素含量较T3、T4和T5含量高,而后其叶绿素含量较T3、T4和T5低;叶绿素荧光指标Y(NPQ)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高26.1%,60%,18%,在齐穗后30 d,T3,T4,T5分别比T2高25.5%,32.3%,32.0%,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低5.6%,13.3%,0.9%,在齐穗后30 d,T3,T4,T5分别比T2低5.1%,16.6%,0.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高34.9%,87.9%,21.1%,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高38.0%,57.8%,34.8%;T3、T4和T5的产量分别比当地常规模式T2提高8.3%、14.6%和25.8%,并且T4和T5在5%和1%显著水平上都与T2差异显著。说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可提高齐穗后叶片的光合性能,从而提高产量。
赵丽萍刘红梅黄光福蒋敏明谭文清唐启源
关键词:栽培模式叶绿素
早籼早粳稻在湖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观察早籼与早粳稻品种在湖南的生态适应性,2013年早季在湖南浏阳市永安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品种产量在5.37~8.25 t/hm2之间,中早39产量最高,达8.25 t/hm2,产量最低的是龙粳21,为5.37 t/hm2;品种全生育期在107~113 d之间,均在7月16日之前成熟。可见试验品种均能在湖南长沙地区做早稻栽培,籼稻品种比粳稻品种产量高,早籼稻更适合在湖南地区作早稻栽培。
蒋敏明唐云鹏张卫星崔婷何洋任西明谭文清唐启源
关键词:早稻生态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