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建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儿童
  • 4篇细胞
  • 4篇肺炎
  • 3篇苏州地区儿童
  • 3篇球菌
  • 3篇耐药
  • 3篇肺炎链球菌
  • 3篇CD69
  • 3篇HLA-DR
  • 3篇病毒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型
  • 2篇受体
  • 2篇褪黑素
  • 2篇紫癜
  • 2篇细胞活化
  • 2篇下呼吸道
  • 2篇下呼吸道感染
  • 2篇免疫
  • 2篇抗体

机构

  • 18篇苏州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市疾病预...

作者

  • 18篇薛建
  • 9篇邵雪君
  • 6篇赵根明
  • 5篇张涛
  • 4篇田健美
  • 3篇黄辉
  • 3篇陶云珍
  • 2篇计雪强
  • 2篇王国卿
  • 2篇朱云芬
  • 2篇缪美华
  • 2篇徐俊
  • 2篇刘丹丹
  • 2篇季正华
  • 2篇王运中
  • 2篇王洁
  • 1篇严永东
  • 1篇邵雪军
  • 1篇陈旭勤
  • 1篇张玉英

传媒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褪黑素对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10mL(n=27),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每份标本分成2组:空白对照组,MLT组。每组均加入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nine,PCPA),以抑制淋巴细胞MLT的内源性合成,并在植物凝集素(PHA)刺激下培养。于20h后取部分培养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69+细胞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72h取剩余部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和CD4+HLA.DR+细胞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经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分析数据,观察MLT对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在PCPA抑制淋巴细胞内源性MLT合成和PHA的刺激下,外源性MLT能有效增强CD4+T细胞的活化,使得CD25、CD69、HLA.DR的CD4+T细胞表达的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但间接用于表示单个细胞表面分子数量的平均荧光强度并不明显增加(P〉0.05)。结论MLT能有效地增强PHA对成人CD4+T细胞的活化作用,但并不能增加单个CD4+T细胞表面CD25、CD69、HLA.DR分子表达的量。
薛建徐俊黄辉计雪强
关键词:褪黑素CD25CD69HLA-DR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及流行期苏州地区≤14岁住院儿童5种下呼吸道常见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及流行期间苏州地区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2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14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链球菌(Spn)、流感嗜血杆菌(Hi)等病原体。比较新冠疫情大流行前(2018—2019年)与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2020—2022年7月)5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不同时间阳性检出率。结果2018年1月—2022年7月共检测9005例患儿。与2018—2019年同期比较,FluA检出率在2020年(1.3%)、2021年(0.1%)、2022年(3.5%)明显降低(均P<0.05);2020—2022年FluB检出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7%、1.0%、3.2%(均P<0.05);2020年RSV检出率与疫情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SV检出率在2021年(20.8%)和2022年(18.9%)显著增高(均P<0.05);Spn检出率在2020年(11.2%)和2022年(8.9%)明显降低(均P<0.05),2021年Sp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检出率在2020年(6.8%)、2021年(7.5%)、2022年(4.0%)明显降低(均P<0.05)。新冠疫情前混合病原体感染主要为“Hi+Spn”、“Hi+Flu”,2020年主要混合感染类型为“Hi+Spn”、“Flu+Hi”及“RSV+Spn”。2021年、2022年,“RSV+Spn”混合感染最为常见。随着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放松,RSV在2021年夏季出现了反季节的流行,2021年7—11月检出率分别为13.9%、9.2%、28.8%、43.5%、35.3%,显著高于疫情前平均水平(均P<0.001);FluA在2022年夏季结束了持续2年的低流行趋势;FluB也于2021年11月逐渐恢复至流行前水平。不同病原体感染年龄分布存在差异,RSV感染多见于<1岁儿童,FluA、FluB感染以≥1岁儿童为主,而Spn及Hi感染大多为<6岁儿童。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对5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
陆颖枫田健美张涛薛建邵雪君赵根明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原体
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昼夜节律性变化情况。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4~30岁,平均25岁。预先在昼夜节律模式条件(16h-light:8h-dark cycle,LD)下生活1周:室温25±1oC,起床时间:7:00,睡眠时间(无光照期):23:00~7:00,早餐时间:7:30~8:00,午餐时间:11:30~12:00,晚餐时间:5:00~6:00;睡眠时光照强度<0.1 Lux;受试者自由饮水,无烟酒嗜好,日常活动和饮食成分基本一致。随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抽取各受试者外周血3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在自然光制下,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均呈现昼高夜低的节律性振荡(P<0.05),但各细胞相对数量变化的峰谷时点略有不同。结论:人外周血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变化均存在着昼夜节律性特征。
薛建刘丹丹王洁王国卿
关键词:CD69HLA-DR昼夜节律
2010年至2017年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流行特点与耐药性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流行的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肺炎链球菌检出情况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年份和季节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肺炎链球菌年检出率及其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头孢噻肟的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趋势,采用季节性时间序列分解法分析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与季节的相关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0年至2017年共采集痰标本88480份,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10.3%(9081/88480)。0~<0.5岁组、0.5~<2岁组、2~<3岁组、3~<5岁组、5~<15岁组患儿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2%(1407/33224)、13.1%(3191/24390)、14.9%(2417/16252)、17.9%(1474/8246)、9.3%(592/6368),各年龄组间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1.6,P<0.01)。根据季度分组,1月至3月的检出率为8.1%(1321/16306),4月至6月为10.9%(2194/20207),7月至9月为8.5%(2141/25058),10月至12月为12.7%(3425/269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5,P<0.01)。每年肺炎链球菌流行均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2010年至2017年检出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u=-0.93、-0.93、-0.71,均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儿童痰标本中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可能存在季节性规律,不同年龄患儿检出率不同。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下降。
刘长鹏邵雪君冯爽陶云珍王运中薛建严永东田健美赵根明张涛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时间序列耐药性
蓝斑H_1受体介导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的抑制作用
2008年
目的揭示蓝斑H1受体在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SR)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反射特征参数,观察蓝斑注射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对应激条件下CSR的影响。结果蓝斑内注射CHL(0.5μg/μl)导致应激大鼠ISP-MAP关系曲线显著下移,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均减小,而MAP变动范围与反射最大增益加大,这些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蓝斑注射相同剂量的CHL对非应激大鼠的CSR无明显影响(P>0.05);蓝斑内注射CHL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完全恢复到非应激给药后水平。结论蓝斑H1受体参与应激对CSR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应激效应中尚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刘丹丹王洁薛建张玉英王国卿
关键词:颈动脉窦反射应激平均动脉压
2010-2020年苏州某医院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及耐药特征研究
2023年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和耐药特征。方法 系统收集2010-2020年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分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菌株,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或E-test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研究期间共分离到215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28.4%的菌株来自脑膜炎患儿。菌株对青霉素G的不敏感率为35.9%,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的血清型覆盖率为93.2%,其中最常见的血清型为6B、14、19F、19A和23F。近年来,头孢噻肟和复方新诺明的不敏感率有所下降,血清型6B、14的占比显著下降、而血清型19F、23F的占比则有所上升。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菌株PCV13疫苗血清型覆盖率高,菌株对青霉素中度敏感,不同时间和不同疾病来源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存在差异。
沈嘉铭陶云珍刘长鹏冯爽王运中薛建张优仪赵根明邵雪君邵雪君
关键词:血清型儿童
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36例HFMD患儿分为3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组(EV71组)99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110例(CoxA16组),有严重合并症的患儿27例纳入重症组。另将24例疝气患儿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患儿外周血各类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差异。结果 HFMD患儿CD3+、CD3+CD4+亚群百分比较对照组下降,且重症患儿更为明显(P<0.05)。CD3+CD8+亚群百分比仅重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CD3-CD16+CD56+亚群百分比较EV71组、CoxA16组和对照组升高(P<0.05)。HFMD患儿CD3-CD19+、CD19+CD23+亚群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且EV71组升高更明显(P<0.05)。HFMD患儿CD4+CD25+T亚群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MD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CD3+、CD3+CD8+和CD3-CD16+CD56+亚群百分比检测可用于监测HFMD患儿病情。
徐俊薛建黄辉邵雪军朱宏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免疫功能手足口病EV71COXA16
凝固曲线波形分析参数儿童参考区间的建立
2023年
目的建立凝固曲线波形分析(CWA)参数的儿童参考区间。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常规实验室检查正常且无凝血障碍的表观健康儿童411例,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分析CWA参数并建立相应参考区间。结果<6岁儿童PT的最大凝血速度(Min1)、最大凝血加速度(Min2)、最大凝血减速度(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1.902~3.359、0.326~0.609、0.313~0.546;APPT的Min1、Min2、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2.906~4.991、0.438~0.820、0.342~0.690;Fbg的Min1、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0.498~1.236、0.046~0.148;TT的Min1、Min2参考区间分别为0.611~1.071、0.091~0.165。≥6岁儿童PT的Min1、Min2、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1.820~3.591、0.331~0.643、0.290~0.587;APPT的Min1、Min2、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2.833~5.153、0.461~0.844、0.357~0.721;Fbg的Min1、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0.500~1.406、0.046~0.175;TT的Min1、Min2参考区间分别为0.585~1.076、0.085~0.167。关于TT的Max2参考区间,女性为0.036~0.081;<6岁男性为0.036~0.082;≥6岁男性为0.035~0.084。结论儿童凝血四项CWA参数分布受年龄和性别影响,不同地区实验室建立儿童凝血四项CWA参数特异性参考区间可帮助临床医生快速鉴别和诊断儿童出血及血栓性疾病。
魏佳黄莉莉季健汪呈薛建申汉俊
关键词:儿童
褪黑素及其膜受体对成人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
褪黑素/(melatonin, MLT/)作为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不仅参与昼夜节律的调节,同时也作用于免疫系统,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免疫功能的调节。MLT分泌进入血液后主要与其特异性受体/(...
薛建
关键词:褪黑素褪黑素受体CD69HLA-DR
文献传递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B7-H3、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急性期细菌性脑膜炎(BM)和病毒性脑炎(VE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H3(CD276)、IL-1β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1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BM患儿17例、VEM患儿12例的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对象血清和脑脊液B7-H3和IL-1β水平,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组进行分析,并对B7-H3和IL-1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M组患儿脑脊液中B7-H3与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VEM组(P<0.01,0.05);BM组患儿血清中B7-H3水平明显高于VEM组(P<0.05)。BM组和VEM组血清IL-1β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M组脑脊液中B7-H3与IL-1β水平变化呈正相关(r=0.526,P<0.05)。结论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脑脊液和血清中的水平测定具有急性期BM和VEM的鉴别诊断价值;B7-H3与IL-1β水平可以作为BM的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协同刺激分子B7-H3与炎症因子IL-1β参与了细菌性脑膜炎的急性期炎症反应过程。
白艳辉陈旭勤王浙东李岩崔伟丽张光波薛建
关键词:B7-H3白细胞介素-1Β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