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仁民

作品数:63 被引量:23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电子电信
  • 4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9篇边界层
  • 12篇对流边界层
  • 10篇下垫面
  • 8篇光学
  • 8篇大气边界层
  • 8篇大气光学
  • 7篇湍流
  • 6篇通量
  • 6篇气溶胶
  • 6篇城市边界层
  • 5篇室内模拟研究
  • 5篇光学湍流
  • 5篇非均匀下垫面
  • 5篇参数化
  • 4篇输送通量
  • 4篇气象
  • 4篇小波
  • 4篇小波变换
  • 4篇近地
  • 4篇混合层

机构

  • 55篇中国科学技术...
  • 30篇南京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深圳市国家气...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空军装备研究...

作者

  • 63篇袁仁民
  • 22篇孙鉴泞
  • 20篇罗涛
  • 11篇曾宗泳
  • 10篇卢超
  • 10篇吴晓庆
  • 9篇蒋维楣
  • 9篇吴徐平
  • 6篇姚克亚
  • 5篇马成胜
  • 4篇傅云飞
  • 4篇肖黎明
  • 3篇饶瑞中
  • 2篇唐麟
  • 2篇郭云谦
  • 2篇刘红年
  • 2篇王英俭
  • 2篇刘罡
  • 2篇鲁拥华
  • 2篇刘辉志

传媒

  • 9篇中国科学技术...
  • 7篇光学学报
  • 7篇大气与环境光...
  • 6篇量子电子学报
  • 3篇大气科学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第32届中国...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九届全国大...
  • 1篇第28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流边界层高度预报方案的改进被引量:7
2006年
基于对流边界层“一阶模型”,并考虑机械湍流和夹卷过程对对流边界层发展的贡献,提出了对流边界层顶部夹卷速度参数化的改进方案.理论分析表明,在对流边界层受热力湍流和机械湍流共同驱动的情况下,夹卷速度的参数化方案中应该包括机械湍流、热力湍流、夹卷过程和边界层顶上自由大气的逆温强度.用1979年7月美国CIRCE试验的边界层观测资料对改进后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案能很好地预报对流边界层高度的演变过程.这一改进不仅使物理意义更加合理,也使夹卷速度参数化方案与实际大气状况符合得更好.
伍大洲孙鉴泞袁仁民姚克亚
关键词:对流边界层参数化
混合层顶覆盖逆温变化规律研究
本文利用无线电探空仪获取了合肥市西郊一百多份温度和湿度探空资料,统计分析得到该地区大气边界层覆盖逆温(capping inversion)的特点:覆盖逆温底平均高度为1220米、覆盖逆温的平均厚度为200米、覆盖逆温的温...
袁仁民马成胜姚克亚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混合层太阳辐射环境气象学
文献传递
南京市区及郊区近地层通量观测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2005年夏季、2006年春季在南京市区及南京郊区进行了两次近地层通量观测实验,运用涡动相关(eddy-covariance,EC)技术得到感热通量、潜热通量、二氧化碳通量和摩擦速度.为了消除地形对这些测量值的影响,运用平面拟合方法(PF)对其进行倾斜校正.进一步研究发现,平面拟合因子与风向角度密切相关,因而在采用平面拟合方法处理数据时,必须考虑风向的影响,分别做出不同风向扇区的拟合平面,我们命名这种改进后的新方法为分角度平面拟合法(sector planar fit,SPF);相应的,称不区分风向扇区的平面内拟合法为总体平面拟合(general planar fit,GPF).着重比较了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两种方法修正后的通量结果的差异.春夏两季,市区各通量分布总体趋势一致;地域上,市区SPF法、GPF法修正后通量值之间有明显的差异,郊区二者差异较小.接着,运用SPF法、GPF法修正垂直速度,两方法修正后垂直速度差异显著;最终,得出两种方法修正后垂直速度的概率分布,SPF方法得到的垂直速度更接近于正态分布.
王琛袁仁民罗涛孙鉴泞蒋维楣吴晓庆
关键词:城市边界层通量
湍流池湍流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00年
在用于激光束传输和控制模拟实验的湍流池中温度脉动测量结果表明,原始温度变化曲线上有明显的斜坡(ramp)结构.温度三阶及五阶结构函数和理论预计一致,和大气对流边界层的测量结果相似.斜坡结构的出现对二阶结构函数的影响较小,加热面和冷却面附近有明显的猝发现象出现,温度脉动的峰度系数大于3,表现了较大的间歇性。
袁仁民曾宗泳肖黎明马成胜
关键词:相干结构激光传输湍流
模拟的对流边界层大气光学湍流的尺度分析
边界层作为地面与自由大气的过渡带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边界层湍流结构尤其是夹卷层的湍流特征,是边界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加深对边界层的认识以及研究边界层参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边界层的研究中,人们多数是通过外场观...
卢超袁仁民罗涛吴徐平孙鉴泞
关键词:大气光学峰值波长功率谱分析混合层非均匀下垫面
模拟的对流边界层大气光学湍流的尺度分析
边界层作为地面与自由大气的过渡带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边界层湍流结构尤其是夹卷层的湍流特征,是边界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加深对边界层的认识以及研究边界层参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边界层的研究中,人们多数是通过外场观...
卢超袁仁民罗涛吴徐平孙鉴泞
关键词:大气光学峰值波长功率谱分析非均匀下垫面
文献传递
海面上行星边界层微结构的探空测量被引量:1
2003年
用自行研制的探空仪于1999年6月在东海进行了探空实验,得到了海面上大气温度、湿度、气压、C_n^2廓线。资料分析表明:800m以下海面上温度的日变化不超过3℃,逆温强度较弱。当纬度增加1℃,海表面气温减少1℃。C_n^2随高度迅速下降,从海表面直至500m达到相对小的区域,在500~2000m高度内C_n^2基本上保持不变。湍流峰值往往出现在位温梯度较大的地方。并对海面上位温廓线日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
吴晓庆马成胜袁仁民曾宗泳王英俭
关键词:微结构行星边界层探空仪数值模拟
高风速相干结构对通量输送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切变湍流的相干结构是湍流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它表明湍流运动并非完全随机,其中具有可检测的有序结构。本文通过处理南京浦口地区大气边界层观测数据,来分析不稳定层结中高风速相干结构特征。本次观测项目包括对场地中央的气象铁塔上2m和40m高度上超声风速仪的脉动速度、温度测量以及风廓线雷达对边界层风速廓线的测量。对超声水平风速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小波变换(时间尺度400s),通过阈值来识别这种高风速相干结构。与多普勒风廓线雷达测量结果对比后发现,这种方法确定的相干结构符合常规的认识,具有较长的时间尺度和较大的垂直尺度(接近边界层厚度)。分析三天相干结构特性得到无量纲空间间隔约为6,即每隔6个边界层厚度的水平位置出现一个高速相干结构。通过与垂直风速小波系数的比较,发现高风速相干结构与向下垂直风速之间有较好相关,这与湍流中"阵风"现象的研究结论相似。使用四象限分析方法分类得到两种动量通量输送为负的运动:较小水平风速的上扬(ejection)运动(简称为上扬运动)和较大水平风速的下扫(sweep)运动(简称为下扫运动),这两种运动在整个湍流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高风速相干结构通过促进下扫运动和抑制上扬运动来影响动量通量的输送。
郭云谦袁仁民罗涛孙鉴泞蒋维楣
关键词:小波变换动量通量感热通量
对流水槽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测量被引量:9
2003年
根据室内模拟大气边界层的需要,开发了适合于水中温度场和速度场测量的快速响应设备。采用铂电阻传感器多探头测量温度场,速度场采用片光源流动显示及PTV数据处理技术。温度和速度测量设备响应快,分辨率高,为室内模拟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手段。文中分析了温度和速度测量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并提出了速度测量改进方法。
袁仁民曾宗泳孙鉴泞
关键词:温度场速度场铂电阻传感器偶然误差大气边界层
近地面层湍流大气中光传输到达角起伏实验研究
2019年
为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近地面层湍流大气对光传输到达角起伏的影响,在校园内一块较平坦草地上开展了光传输实验。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传输60 m至接收端,使用焦距为1.300 mm的望远镜接收后由CCD相机采集光点灰度图片。根据灰度图片上光点位置计算传输路径上的大气湍流折射结构常数C_n^2以及垂直、水平两个方向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起伏方差的比值。同时测量了传输路径附近的温度、风速等气象数据,计算稳定度参数Richardson数。结果表明,Richardson数大于临界值0.25时,垂直、水平到达角起伏方差比值均大于1.0;Richardson数小于0.25时,垂直、水平到达角起伏方差比值在1.0左右起伏。由此可以看到,稳定层结条件下,湍流表现为各向异性特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湍流表现为各向同性特征。
梅杰袁仁民王显吴徐平
关键词:近地面层湍流大气到达角起伏大气稳定度各向同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